竹砲台开启竹子街风华 传统文化重新向下扎根
台南市盐水区曾是竹器买卖集散地,朝琴路以前还有「竹仔街」称号,南台科大特别开设课程,指导社区民众及国小学生制作竹灯笼、竹蜂炮台等,传承文化。(南台科大提供/庄曜聪台南传真)
台南盐水早年有月津港,曾经繁华一时,也成了货品集散地,因为白河与嘉义山区的竹子都运到这儿,加工制作的器材相当普遍,造就繁盛一时的景象,现今的朝琴路还有「竹仔街」的称号,南台科大团队也前进盐水,指导社区居民、孩童制作蜂炮用的竹炮台、竹灯笼等,希望能找回失落的传统文化。
南台科技大学透过教育部的USR计划,在社区成立「津之竹创艺教室」,以社区居民与国小学童为对象,开设竹艺的相关系列课程,希望能开启除了蜂炮与意面外,当地曾经拥有过的一段共同记忆。
台南市盐水区曾是竹器买卖集散地,朝琴路以前还有「竹仔街」称号,南台科大特别开设课程,指导社区民众及国小学生制作竹灯笼、竹蜂炮台等,传承文化。(南台科大提供/庄曜聪台南传真)
盐水「竹仔街」的发展,在耆老的记忆中,当年因白河与嘉义山区的竹子都运往盐水,因此竹子、竹制品及竹建物相当多,可说左右盐水近代的发展,因此计划团队参考盐水武庙曾用过的竹炮台,研发成功后才开设课程。
竹炮台学问可不小,为感谢神明庇佑,连尺寸都蕴含意义,长3尺6代表「36天罡」,宽2尺4象征「24节气」,高度分为6层,6在五行里属水,有期待财源广进的意思,而竹炮台是采用传统的榫接工法,容易拆卸组装跟收纳,还能重复利用,跟现在的炮台相比,相当环保。
竹炮台重现,团队及长辈们也到盐水、欢雅国小协助学童,透过在地特色课程,亲手把盐水传统的竹炮台组装完成,文化再现与传承的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