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特色文化向下扎根 牛犁歌阵带进校园
成功国小三年级生今年将牛犁歌阵文化纳入课程中,学习制作牛头与唱牛犁歌。(罗士哲提供/李俊淇台南传真)
成功国小三年级生今年将牛犁歌阵文化纳入课程中,学习制作牛头并了解其文化来源。(罗士哲提供/李俊淇台南传真)
台南市西港区东竹林保安宫牛犁歌阵传承至今有200多年,阵头中主要的「角」和「旦」,都由当地的小男孩来担任,且「旦」由男孩反串也是最大特色所在,因人口流失,生育率降低,招募小男童遇到困难,保安宫去年首次主动提案与成功国小应届毕业生合作,今年更将触角向下延伸到国小三年级,希望能传承珍贵地方特色文化。
东竹林保安宫说, 阵头其分为后棚音乐及前棚部分,目前后棚成员平均年龄65岁,前棚部分100多年来都是由10来岁的小男生扮演角与反串旦,但目前已经很难招募到新血,怕文化有了断层,才想到将触角伸向校园。
指导老师罗士哲表示,去年曾在成功国小学校教授六年级生,但目前都已经毕业,因课业压力问题学生也都无法再学习,今年将目标锁定在小学三年级生,除了身材小比较符合传统标准,未来也有机会能够前往西港刈香,让他们人生有不一样的体验。
罗解释,去年才刚执行该项目,除教学外,词谱与教材的收集也同步进行,如今让更低年级的学生提早接触,除了对在地特色文化能够体验学习,未来能参加表演更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西港区公所表示,为了传承地方特色艺阵文化,将西港刈乡的艺阵纳入学校课程,除了让学生了解西港刈香由来,并学习艺阵加以练习,由教育将在地文化加以保存,避免庶民自组的艺阵将在环境的变迁中而消失不见,这也是需要保护的无形文化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