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牛犁歌阵 借邻庄男童扮女旦
台南市西港东竹林保安宫牛犁歌阵,需要由5名男童扮演旦角及生角,今年男童都是外庄支援。(东竹林保安宫提供/刘秀芬台南传真)
台南市西港区东竹林保安宫的牛犁歌阵,是西港香历史最悠久的阵头,至今仍遵奉神明指示,只能让小学生男扮女装扮演「女旦」,然而,东竹林庄头真正居住人口只有10几户,今年为了招募小朋友参加,发动全庄民众至邻近庄头觅人,这才总算幸运找到6名男孩,顺利让牛犁歌阵得以延续传承。
1784年就已经存在
东竹林保安宫位于西港檨林社区东竹林聚落,是西港香发源地八份姑妈宫发起刈香遶境的13庄之一,相传牛犁歌阵自1784年姑妈宫刈香时期就已存在,庄里80多岁的耆老回忆,「我阿公小时候就跳过牛犁歌阵」。
今年65岁的东竹林保安宫主委魏明堂说,从前村子里人口多,他念小学时,每次香科牛犁阵选角,有10几个小孩参加,经过训练后,再从中选出表现优秀者才可上阵,他自己也跳过2届香科的牛犁歌阵。
牛犁歌阵领队王万益说,庄里人口外移,而且多数人都不住在庄内,近几年香科都要到外庄「借小孩」。庄里的人向外庄、别区的亲朋好友询问,是否有小朋友愿意参加,不仅要父母同意,也要小朋友有时间可以接受训练。
牛犁歌阵下场表演的是2生及2个男扮女装的女旦,加拿牛犁的共5人,今年找到的小朋友全是来自别庄。
输人不输阵拚传承
牛犁歌阵是早期台湾农村生活的歌舞小戏,后棚是南管乐,以男女打情骂俏为主,充满娱乐性,从前庄里的小孩下场跳,大人就在后面拉二胡、月琴伴奏、合唱,由于人口老化,乐手也不足,同样要请别庄前来支援。
此外,为了训练小朋友学唱歌、跳舞,香科前一年7月开始就要展开训练,每周六到庙前集训,庙里的许多委员平日也是散居各地,香科期近了,每周就主动回庄帮忙,堪称是为了千岁爷「输人不输阵」,一定要把牛犁歌阵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