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百年历史「牛犁歌阵」 西港东竹林保安宫出新书
为了保存和推广牛犁歌阵,台南市西港区东竹林保安宫今年在文化部、市府文化局补助下,出版《斗阵来唱牛犁歌》一书。(张毓翎摄)
台南市西港区东竹林保安宫今年出版《斗阵来唱牛犁歌》一书,大小朋友围在一起抢看新书。(张毓翎摄)
牛犁歌阵表演形式为载歌载舞,是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3项艺术的阵头。(张毓翎摄)
「牛犁歌阵」是南部特别的农村文化,西港区东竹林保安宫牛犁歌阵是台南市除了七股区庆善宫,唯二由庶民自主组成的牛犁歌阵,虽然近年因人口凋零,面临传承危机,不过依旧是连结在地情感的重要活动,今年在文化部、台南市政府支持下,庙方出版《斗阵来唱牛犁歌》一书,介绍牛犁歌阵文化及团员们的心路历程。
牛犁歌阵表演形式为载歌载舞,是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3项艺术的阵头。西港区东竹林保安宫牛犁歌阵是西港庆安宫三年一科的大刈香中,阵容声势浩大的团体;据文献资料记载,西港庆安宫的刈香历史始于1826年,但当地耆老说,在1784年「姑妈宫」第一次举办迎王船绕境时,已经参与演出,所以至今应有200多年历史。
保安宫主委王万益回忆,记得以前小时候,每到西港刈香快到时,全庄头的小朋友就开始集合到公厝前,一下子就至少20多人出来学,能力比较好的人就留下来继续练习出阵,而现在工业社会全庄人口外移,剩下寥寥几户,如果遇到西港刈香,本庄找不到小朋友来学牛犁歌阵,得到邻庄寻找生力军。
为了保存和推广牛犁歌阵,保安宫今年在文化部、市府文化局补助下,出版《斗阵来唱牛犁歌》一书,在成果发表会上,团员们也表演一段牛犁歌阵,现场聚集许多乡亲,市府文化局文资处处长林乔彬也出席见证。
撰稿此书的西港区图书馆馆长蔡采真说,面对人口外流,保安宫牛犁歌阵能一代一代的传唱至今,相当不容易,目前表演团员们约有25人,该书收录团员的心得感想、牛犁歌阵历史等大小事,未来把这本新书送给东竹林每户1本、每个团员1本,之后也会放置在各图书馆供民众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