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诞辰120周年 两岸亲人缅怀

朱自清故居负责人韩丰(右)代表大陆亲属,致赠纪念物给朱自清在台外甥周蓉生(左)。(本报系记者范扬光摄)

纪念朱自清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21日举行,舞者以优美的肢体语言诠释扬州风情。(本报系记者范扬光摄)

朱自清嫡孙朱小涛(左)特地录制影片向朱自清在台外甥周蓉生(右)问候致意。(本报系记者范扬光摄)

朱自清的〈背影〉、〈匆匆〉几乎是华人圈共同的记忆,今年适逢朱自清诞辰120周年,两岸朱自清家族后人跨海续缘,在台举办的纪念活动上,朱自清的外甥周蓉生便感念:「多亏舅舅坚持,我妈妈才能受教育,来到台湾生活虽辛苦但也还能谋个教职。」

周蓉生是朱自清唯一的妹妹朱玉华之子,他表示自己9岁随父母来台,对舅舅朱自清其实没什么印象,去年参加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走访江苏,偶尔提及自己的家世,现任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的朱小涛,即朱自清嫡孙当下便赶来相认,表叔姪同游朱自清故居纪念馆。21日在台的朱自清120周年纪念活动,朱小涛临时因身体状况无法来台,委托朱自清故居负责人韩丰代赠朱玉华于1979年寄给哥哥的家书。

一生清贫 全心投入教育

「母亲那个年代,家庭环境也不允许,本来不让她念书,但朱自清争取一定要让她念书,还一路带着她到自己的任教地。」周蓉生追忆母亲对朱自清这个哥哥的感念,也把母亲珍藏多年视为「传家宝」的一件如意转送给朱小涛。忆及去年走访朱自清故居,周蓉生也感慨:「舅舅一生清贫,心力都用于教育,从没有置产,房子是租的,后来当地政府才把他最后住的地方作为纪念馆。」

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但童年至青少年阶段的10年多都在扬州生活,并一直以扬州人自居,也写过〈我是扬州人〉、〈论扬州〉等一系列扬州题材的文章,纪念会场重现扬州朱自清故居一隅,并提供长袍马褂、圆框眼镜供参观者变装自拍,展场内亦展示来自扬州文物馆的图片,包括朱自清手稿、戴过的圆框眼镜、刻有「佩弦藏书」的朱自清印鉴等。

朱自清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由江苏省文化交流协会、扬州市文化交流协会与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合作主办,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沈庆京指出,自己为朱自清〈背影〉受感动,「年轻时候读感受不深,但年纪愈大读来感觉也愈深,总会让人想到自己父亲一生的艰辛。」

唱名篇舞精神 追忆文人

朱自清经典名篇不少,纪念会由金曲奖最佳演唱组合入围团体VOX玩声乐团新编阿卡贝拉版〈匆匆〉;扬州市曲艺研究所的刘芓君、赵松艳以弹词唱出〈扬州小巷〉;扬州市歌舞剧院周紫薇、孙青根据文艺创作〈荷塘月色〉双人舞,以多元形式追怀这位五四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