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40罚一万!顺风车也成查车重点,滴答、一喂顺风车自身难保

近日,厦门市交通执法大队在厦门北站,查处了一辆以顺风车名义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违法行为。

交通执法人员在厦门北站进行日常执法检查,发现一辆白色私家车上两名乘客正在下车,并通过手机支付相关费用。

根据执法人员经验,该车辆属于违法经营,随即开展检查。

后经核实,司机承认自己是通过顺风车平台接单的司机,并主动出示了手机界面和订单信息,显示他申请注册了哈啰、滴答、一喂顺风车等多个平台。

而事发时,司机当天已经在哈啰、滴答两个平台,有了5趟次接单记录,远远超出顺风车的接单。

上线

顺风车司机被以非法运营为名进行处罚,也不是第一次了。

一、顺风车成行业“新宠”

如今,网约车市场监管收紧,大量网约车司机面临合规问题,在这个风口上,顺风车因为其没有合规方面的要求,成为了市场新秀。

依靠顺风车起家的滴答,今年也在紧锣密鼓准备上市。

按理说,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交通运输部已经明确划分了顺风车和网约车的界限。

合法的私人小客车合乘与网约车经营性客运服务有很大区别,不需要办理网约车相关许可。并制定了4条标准:

以车主自身需求为前提、事先发布出行信息;由出行路线相同的人选择合乘车辆;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每车合乘次数应有一定的限制。

二、此标准非“彼”标准

有人说,这四条标准也不严苛啊。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此标准非彼标准。拿出行成本来说吧,执法部门对顺风车收费有一套自己的算法。

一位广西南宁的顺风车主,接了个顺风车单,根据平台的定价规则产生了40元的费用。

而执法人员的测算是,根据其车辆油耗情况、当天油价和实际里程,该次出行能耗及通行成本只有10块钱,从而认定其是非法运营,被处以1万元罚款。

四条标准的制定,给滴答、哈啰、一喂顺风车等细分平台戴上了“脚铐”。

三、加大顺风车的监管力度

然而好的一点是,本来顺风车跟私家车就难以分别,就算是被查到,车主可以随便说是带了自己朋友。难以查证,给了这些平台夹缝里求生存的机会。

随着网约车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大,最近越来越多的顺风车主被查,预示着这一行业也不安全了。

对这些平台来说,可供选择的车主和乘客也有限,盈利范围也有限。拿滴答来说,也是仰仗极低的抽成,才勉勉强强活下去,而一喂顺风车,则是以“门槛费”为盈利的根本。

虽然说顺风车的本义是一项互助行为,不能有一点盈利和赚钱的念头,然而车主接单,本意就是为了赚钱,降低自己的出行成本,平台也需要活下去。

运管加大对顺风车的监察力度,势必会促使司机降低使用顺风车的几率,那么这些平台的生存也会成为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