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绿金委主任马骏:转型金融是下阶段重点工作,多边共同分类目录帮助发展中国家降低绿色融资成本|1.5°C Talk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 实习生马榕麟 巴库、北京报道

11月14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IPSF分类目录工作组共同主席马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转型金融是下一阶段的重点,既是中国的重点,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重点。做转型的标准,需要对转型的披露要求做更加具体的设定,辅导企业做转型规划,为企业提供便宜可用的碳账户服务等。”马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同时,由中国、欧盟和新加坡共同编制的IPSF《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多边共同分类目录,M-CGT)在COP29期间正式发布。M-CGT被认为是国际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马骏表示,M-CGT前身是《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在加入新加坡的标准后,能够进一步促进各国之间的绿色标准一致化、趋同化和兼容性,也有助于跨境绿色资本的流动,尤其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市场融资时降低成本。

他同时强调,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绿色债券市场,下一步如何支持钢铁、水泥、煤电等行业进行转型和减碳是重要挑战。

M-CGT帮助发展中国家降低绿色融资成本

《21世纪》:今年是你第几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马骏:我曾参与过7、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此行主要关注与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相关的议题。两年前中国与欧盟形成了《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打通了中国与欧盟的标准,旨在为中国在境外发行的绿色债券贴标。

这项目录已进入到第二阶段,从双边的中欧共同分类目录,加入了新加坡的标准。今日,由中欧新共同编制的《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M-CGT)正式发布,这是国际绿色金融市场发展的里程碑事件。M-CGT能够进一步促进各国之间的绿色标准一致化、趋同化和兼容性,也有助于跨境绿色资本的流动,尤其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市场融资时降低成本。

除了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我们还对混合融资进行了讨论。例如,在“一带一路”投资方面,哈萨克斯坦用混合融资的方式降低发展中国家在光伏、风电项目上绿色融资的成本。

此外,还讨论了能力建设相关的议题。去年,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起了面向全球的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已培训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约5000名绿色金融专家。未来,我们要在2030年前培训10万个绿色金融方面的人才。

支持高碳行业转型降碳

《21世纪》:对于中国的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你有哪些期望?

马骏:早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七部委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到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和绿色债券市场,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借鉴中国经验。但下一步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何进行转型?

传统的绿色金融主要集中在“纯绿”行业,例如光伏、风电、生物质、电动车和电池等行业。未来,我们要支持钢铁、水泥、煤电、有色、航空和航运等高碳行业降碳。这方面融资需求的潜力可能会大于“纯绿”金融,还有许多瓶颈需要被打破。转型金融是下一阶段的重点,既是中国的重点,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重点。做转型的标准,需要对转型的披露要求做更加具体的设定,辅导企业做转型规划,为企业提供便宜可用的碳账户服务等。

《21世纪》:对于COP29,你有哪些期待?

马骏: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当前金融业面临着诸多压力,但绿色金融将是长期、可持续且快速发展的板块,希望更多从业者参加到绿色、可持续金融的领域中。

「1.5℃ Talk」专栏介绍: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在COP29上发起「1.5℃ Talk」专栏,通过专访与对话为行业及公众提供关于《巴黎协定》十周年和1.5℃目标挑战的深入见解,助力提升气候雄心,推动行动落地。

《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其核心目标是控制全球温升2℃以内,力争1.5℃。去年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COP28是《巴黎协定》生效后的首次全球盘点,全面“考核”了全球落实《巴黎协定》的进展与差距。盘点结果表明,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再到为脆弱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所有气候行动领域的进展都过于缓慢。随着《巴黎协定》签署即将进入第十年,国际社会期待各方进一步加大行动力度,实施更严格的减排措施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力争实现控制温升1.5℃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