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總統大選:得青年選票者得天下?

2024年1月13日的总统大选,外界认为得到多数年轻选票支持者会赢得总统大选,但也有人质疑年轻选民投票率较低,获得者也未必一定当选。示意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各界的看法几乎都认为2024年1月13日的总统大选,得到多数年轻选票支持者会赢得总统大选;但也有人质疑年轻选民投票率较低,因此,得到多数年轻选票的候选人,也未必一定当选。

看来青年选票和胜选之间的关系,值得政治学者深入的、经验的科学研究,因为青年选票和胜选与否看起来存在着一个悖论(paradox)。不过,目前三组总统候选人似乎都把争取年轻选票,列为优先战略,让人觉得他们都相信,得年轻选民支持者,必然赢得下任总统的位子。

首先,我们可以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观察。截至2023年11月底内政部的统计,39岁以下到20岁的人口共有6,110,220人,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年轻选民;40岁以上到89岁的选民则是13,313,394人。假如有甲乙两位候选人,甲在40岁(不含)以下选民得到50%的支持,乙则在40岁以上获得50%的支持,乙胜甲败。就算甲获得100%台湾年轻选民的支持,乙仍然获得50%以上非年轻选民的支持,仍然是乙胜甲败。因此,初步结论是:赢得多数年轻选民支持者未必能赢得天下。

其次,各年龄层选民的投票率高低,当然影响候选人的得票数。前面说过,一般印象是年轻人投票率相对低很多,其实也不尽然。

2016年总统选举,40岁以下到20岁的选民投票率约在57.5%,但2020年总统大选,当时蔡英文及民进党翻天覆地,无所不用其极地动员年轻人返乡投票,40岁以下的投票率因而高达71.5%,而当年全国的投票率则略低于75%,于是就有了年轻人都投给蔡,使得蔡高票当选的「迷思」。

针对2016年的大选有一项研究,40岁以下的投票率是52.9%,40岁以上到60岁的投票率是65.5%,60岁以上则高达73.6%,年轻选民的投票率相对是低了一些。

2020年的选举稍有不同,当时全国总投票率高达74.9%(2016只有66.3%),年轻人(40岁以下)平均投票率略低于72%,可是40岁以上的投票率则略低于80%,差距虽接近10个百分点,结论是:得中高龄选票支持者较易当选;反之,从投票率上来看,得年轻选票支持者,也未必一定占上风。

当然,选举时每一张选票都很重要,极力争取年轻选票也没有错,但要了解年轻人需要什么?提出能解决他们在意的问题的方法,也是必须的。

教育部青年教育署之前曾做过调查,15-17岁最重视公民权利、教育及社会福利,18-25岁最重视教育,其次公民权利及社会福利,25-30岁最重视劳动,其次是居住及社福,30-35岁则依序:劳动、居住,最后是社会福利。

15到25岁青年有相当多人仍在学,重视教育理所当然;此外年轻人20岁取得公民权,当然也重视争取更多公民权利。而25-35岁最重视劳动,居住及社会福利,当然是因为初入职场起薪低,职场安全、退休福利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低薪,连带产生居住正义问题,以及不愿生孩子,造成少子化的「国安问题」。

比较三个候选人具体的青年政见,有关公民权利,侯柯都主张不在籍投票,这是年轻人在意的,但赖及民进党一直反对。而关于劳动部分,柯的劳动政策流于原则宣示,如:企业赚钱,劳工加薪。赖则因为要遵循蔡英文政策,比起柯来,呼口号的性质多于原则宣示,像蔡不敢动劳工退休金制度,赖只有说要「改善」,改善什么没有具体内容;其他像「净零公正转型」「性别平权工作环境」等等,比口号还要口号。

侯友宜反而提出比较具体的主张,如企业若加薪则予以减税,提升基本工资到33,000元(蔡政府任内号称8次提高基本工资,但只提升到28,747元);侯更主张低薪上班族,所得税减半,征收富人税,以减少贫富差距。

至于和年轻人息息相关的生育政策,赖仍延续无感的蔡的政策,像增加公托率到1/3(杯水车薪),其它都是老调重弹,如鼓励企业附设幼儿园、托儿所等,赖所谓的0到6岁国家一起养,口号多于实际。柯要提供100亿做「友善生养」,还算具体,但经费偏少。

侯的生养政策也是走具体路线,像免费公托公幼,私托私幼1人补助1万;加上冻卵补助2万,育婴留职停薪津贴,三胎以上100万补助。

比较可惜的是,侯的竞选团队没有全力行销这些争取青年选票的具体政见。如居住正义上,免头期款贷款1,500万年轻人购屋专案,其细节都可以好好说明,让年轻人了解其可行性及可负担性,不要因为受到批评就不再强调。

选举投票距今剩下不到10天,就争取青年选票上来看,侯阵营其实还大有可为。加上40岁以上中高年龄层原来就比较支持侯,投票率也高,如果再有自主弃保效应,胜选可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