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书单 | 在这里,读懂美国
编者按:
今年的美国大选让我们的目光又投向了大洋彼岸,只是这一轮关乎未来的对话似乎来得太激烈了些。新民说精选了11本美国主题的图书,力求多角度地呈现美国历史与社会的复杂纹理:
从帝国扩张到文化源流;从教育革新到商业巨变;从优绩主义神话对垮掉的一代;从在战壕里阅读的士兵,到在公路旅行上的安迪·沃霍尔;从1890-1900的“关键十年”,到百余年的对外军事干涉史……
希望这份书单能为你提供些许再次读懂美国的助力。
1
美国的暗面:战争、军火生意与帝国扩张(1914-2018)
作者:[美]奥利弗·斯通,彼得·库茨尼克
2024年06月新书
本书完整记述了美国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在崛起过程中的黑暗面。
从血腥镇压菲律宾独立斗争开始,跨越两次世界大战,到持续多年的反恐战争,美国以保卫国家安全、消除潜在威胁、传播民主与自由等借口,在拉美、亚洲和中东等地区反复卷入冲突。
好莱坞知名导演奥利弗·斯通与历史学家彼得·库茨尼克携手,全面整理、分析了美国从威尔逊到特朗普这18任总统任内对外军事干涉的历史,展示了美国自踏上帝国与征服之路所犯下的种种错误。
2
阿尔比恩的种子:美国文化的源与流(上、下)
作者:[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
《阿尔比恩的种子》是对美国历史学经典问题的经典解答。以问题为导向,以叙事方式呈现早期美国史,详细讨论了什么是当今美国自愿社会最有力的决定因素。
文化是了解不同的人群共同体的极佳路径,上至国家、民族,下至地方社会、宗族、个人,无不带有先天的文化烙印。理解美国,必从理解美国文化的源流开始,本书将为中国读者提供一条探究美国文化基因、进而理解美国立国之本的研究通路。
作者大卫·哈克特·费舍尔(David Hackett Fischer),马萨诸塞布兰迪斯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华盛顿的十字路口》(Washington's Crossing),曾荣获普利策奖。
3
他缔造了哈佛:查尔斯·W. 艾略特传
作者: [美]亨利·詹姆斯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没有一所高校不受艾略特哈佛改革的深远影响。
查尔斯·W.艾略特,哈佛史上任职时间最长(1869-1909)的校长,带领哈佛大学从偏安一隅的传统学院发展成为世界顶尖大学,被罗斯福总统誉为“共和国第一公民”,是美国现代大学缔造者之一。
在他的带领下,哈佛一跃成为世界顶级高等学府,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对美国教育界乃至整个人类教育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4
美孚石油公司史
作者:[美]艾达·塔贝尔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报道,开创现代调查性报道新范式
一份攻陷美国石油托拉斯的深度调查,揭出洛克菲勒王国崛起背后的重重暗影,推动美国反垄断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美国历史上,有三部作品不仅超越了前人的文学水平,而且拥有足以塑造历史的强大力量,其中之一就是艾达·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史》。”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弗里曼·霍克
5
当图书进入战争
美国利用图书赢得二战的故事
作者:[美]莫里·古皮提尔·曼宁
在诺曼底登陆的等待过程中、在太平洋地狱般的战壕里、在医院、在飞行着的轰炸机上……士兵们都在读军供版图书,并给作家寄去洋洋洒洒的读后感,而很多作家都会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了不起的盖茨比》火了起来,《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作者贝蒂·史密斯成了全民偶像……军供版图书不但帮助美国赢得了战争,让一批作者成了畅销书作家,而且推动了出版行业平装书革命,使阅读习惯从知识分子扩展至整个民族,创造了新一代民主的读者,帮助欧洲出版业浴火重生。本书为历史爱好者与爱书之人讲述了一段激动人心的二战奇闻。
6
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作者:徐弃郁
1890—1900,美国在干什么?美国凭什么成功?我们是否也有这样一个十年?《帝国定型》回答的是这样一些问题。
对美国来说,1890年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一方面,美国工业产值在这一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未来称雄世界的物质基础俨然成形;另一方面,人口普查局总监则宣布,一个世纪以来一直为美国人提供无限机遇的西部“边疆地带”已经不复存在,暗示着美国将面临空前的压力和风险。就在这样的二元张力之下,美国崛起的关键十年拉开了序幕。
——徐弃郁
7
一臂之间:美国总统保镖回忆录
作者: [美]丹·艾美特
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的贴身保镖
美国特勤局21年、中情局6年的真实服役经历
透视总统隐私生活,深悉情报机构不为人知的运作内幕
本书经中情局等美国情报机构审定,
被誉为“了解美国特勤局的必读书”
8
安迪·沃霍尔的公路旅行
作者:[美]黛博拉·戴维斯(Deborah Davis)
这是一场从纽约中心到广阔的美国中央腹地,一直延伸到好莱坞的奇幻冒险。
1963年9月24日,安迪 ·沃霍尔踏上了他的第一次跨美公路旅行。目的地洛杉矶,那里即将举行他的猫王和伊丽莎白 ·泰勒肖像画展。
作为安迪的资深粉丝黛博拉 ·戴维斯,在研究安迪的生平和重要时刻的过程中,意识到这次旅行,虽然在大多数的沃霍尔传记中以脚注形式出现,实际上却是他人生中的关键时刻,旅行之后,安迪彻底变成了一个酷炫的、如斯芬克斯般的人物,再一次重新定义了他的自我形象和人生轨迹;同时,这次旅行也是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看到美国20世纪60年代正在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9
在美国钓鳟鱼
作者:[美]理查德·布劳提根 著
“村上春树一生反复阅读”的作家布劳提根小说代表作,1960年代狂售200W+册
本书为后垮掉派诗人理查德·布劳提根的小说代表作,在本书中,作者以当时美国社会广为盛行的钓鳟鱼活动和露营旅行为关键词,以“在美国钓鳟鱼”作为一个身份百变的主人公,串起一系列在时空之中、在虚构与现实之间穿梭跳跃的钓鳟鱼之旅。
“因为知道了布劳提根和冯内古特,心想还有这样的小说啊,我觉得这极大地影响了比如《且听风吟》和《一九七三的弹子球》。假如没有他们,我想或许就不会有那样的作品了。”
“他描绘的静谧、温柔又充满幽默的个人世界,是平凡作家模仿不来的。”
——村上春树
10
醉钢琴与地下蓝调:汤姆·威兹谈汤姆·威兹
作者:[美]小保罗·马赫 编
鲍勃·迪伦的“秘密英雄”、石黑一雄的灵感来源汤姆·威兹国内访谈录,全面展示这位“垮掉派之子”在音乐与人格上的创造性进化史。著名学者刘瑜、知名乐评人李皖力荐。
11
拒绝成年
作者:[美]本·萨斯 著
《纽约时报》畅销书,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米德兰大学前校长本·萨斯写给世间父母和孩子的成长手册。
成年并不意味着挫折和痛苦,而是不会再对这个世界无动于衷。
- end -
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