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唱响科技强国的时代回响
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羲和”探日、“祝融”探火、“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12位……一项项令人振奋的成果呈现眼前。一方面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勇于探索、突出原创,基础研究更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另一方面,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着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大力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尤其是要注重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作用,提高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方面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探索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另一方面,用心用情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与此同时,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为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改革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破除各类制约发展的障碍,充分激发科研人才及各类创新主体攻坚克难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既立足当下,又放眼长远,注重从政策角度护航科技发展。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从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等7个方面提出了自主权下放更多、激励力度更大让科研人员获得感更强的25条政策举措。此外,注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和青年人才培养,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作者: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