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半生才顿悟:内向,是一种被低估的天赋
我是遇见小媛,一名热爱文字与读书的情感创作者,希望能带给你温暖,也欢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我听!
错过上篇文章的读者,可以点击蓝色标题继续阅读。
最近,在豆瓣上刷到一个“保护内向者联盟”小组,将近两万人的树洞,却各有各的“悲伤”:
因为不活泼而被分手或相亲不成;别人以为你不说话就把你当成装清高;工作面试坦白性格偏内向,结果就没了下文……
字里行间的无奈,引发不少网友共情:内向者的命运齿轮,真的被卡住了吗?
小组的创立者@薄荷煎蛋用自己的故事回答了这个问题。
她是个内向的人,不善言谈,被人说成冷漠。
最初也会假装外向,参加聚会、结交朋友,可每次“狂欢”过后,只剩惶恐与自我怀疑。
外向的世界,愈发加剧了她的心理压力。
直至她开始专注自我,培养爱好打败偏见,与三两挚友结伴而行时,才后知后觉:
内向的人,不在人群中强颜欢笑,也能有更广阔的世界。
比起欢歌的人生,安静的岁月也可以很精彩。
你眼中的内向者,是怎样的?有网友如是回答:
“心里藏着一个胆小鬼,碰到幸福都会受伤。”
“善良却总是被伤害,竖起坚硬冷漠的外壳保护自己。”
“一个人时,去点餐都怕引起旁人的注意。”
凡此种种,似乎都在表明:内向的人,高度敏感且社交能力差。
却少有人注意到:那些不被理解的背后,藏着内向者最大的哭声。
还记得脱口秀演员鸟鸟吗?揭开心中伤只为换他人一笑,“讲段子”走红后,她的故事也被不少网友熟知。
她从小就是一副懂事乖巧的好学生模样。
父母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学便选择读了工科,远不及喜欢,又无法反抗。
毕业后当了工程师,外人都说“好”,她内心却在纠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
一番挣扎后,她终于叛逆了一次:跨考到北大中文系学创意写作;后来又放弃“铁饭碗”去说脱口秀。
亲友都在质疑:“你这么内向,能说好脱口秀吗?”
这就像世俗与纯粹的较量,现实与理想的权衡。
鸟鸟坦言:“在过往人生中被视为‘弱点'的感受,都是舞台上最锋利的神器和创作的宝库。”
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她站在舞台上,风淡风轻谈及容貌焦虑,怀疑自己得了体象障碍;平时害怕和人打招呼,见了武松都不知如何称呼对方。
纠结又拧巴,却精准戳中了不少观众痛点。
内向的人并不少,当些许言行与大众期待不符时,他们就会被贴标签、过度解读。
用鸟鸟的话形容就是:“内向的人像月亮,只要有太阳在就没有人能看得到它。”
外界眼中,保持自我是“一身反骨”,是瞎折腾,唯独不能是“这样的你也很好”。
内向的人有多委屈?他们不会轻易诉说,但需要与问题和解。
因为,成见也好,瑕疵也罢,存在即合理。
若是你身边有这样一个敏感又慢热的朋友,还请多一些耐心,告诉TA:
“做自己就好,你真的已经很棒了!”
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曾用5年时间研究了91名有卓越创造力的成功人士。
结果显示:他们大多都在某个阶段处于社会边缘。
原因无外乎是个人喜好在同龄人眼中,显得“另类”。
可也正是如此,他们才有更多独处时间,潜心做感兴趣的事。
事实表明,越是做自己,才会做得越好,孤独与寡言的力量,也能成就一个人。
3年还请6亿负债的罗永浩,便是如此。
他“不善言谈”,比起参加饭局,更乐于待在家读一天书。
因为这慢热的性子,还被人调侃:“老罗啊,你平时一天都不说几句话,还能上台当老师了?”
为什么不能?
他从不觉得内向的人,就应该困在象牙塔或舒适区;他只是不喜欢用过度社交,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
儿不刻意迎合且扬长避短,也是罗永浩的优势。
他能当新东方的金牌讲师;也能靠内向性格的敏感,嗅到商机创办锤子科技;后来欠下巨债,还延伸演讲的优势,开麦直播带货。
所以你看,内向的人不只有拘谨,找到方向后,也能在自己的领域闪闪发光。
“喜剧之王”周星驰戏中嬉皮笑脸,但谁能想到他连聊剧本都还需要给人塞纸条?
还有人间女神奥黛丽赫本,喜欢独处、一个人看遍风景,却也能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把一个外向的女孩演得出神入化。
内向从来都不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而是推波助澜的馈赠。
内向者,也并非是不善交际,只是比起寒暄,他们更倾向于深度互动。
“各花自有各花香。”事事无完美,人亦如此。
真正认识一个人,全然不仅是以性格定义好坏,用心才能看清本质。
而且,你知道吗?世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自忍受一切的人。
别再轻言内向者的沉默,那许是厚积薄发的蓄力,也是被人低估的天赋。
网友@Josie在豆瓣上分享过一段经历,颇为感慨。
打小开始,外界对她的评价就是“文静内向”,父母有意让她变活泼,可当她强迫融入人群时,身心俱疲。
从何时开始与内向和解的呢?她说是从出国留学开始。
那时,上课、吃饭常是一个人,同学都是独来独往,没人注意你的“特立独行”。
这般环境下,她开始喜欢观察周遭的一切,也享受独自泡在图书馆,待上一整天。
各种意外的交错,让她与温暖之人相遇,碰见糟糕的事也能很快释怀。
过往让她困扰的不合群、患得患失,似乎在告诉她:曾经心有所伤的内向者,也能有挚友、伴侣和喜欢的工作。
她说:“内向的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好好呵护它,它会是你的能力和力量。”
的确,用安静的方式与自己相处,与这个世界相处,本就是一种能力。
放下讨好和伪装,你的内向自有力量。
1.利用独处空间,为自己充电
生活不尽然是狂欢,还应有独处与自愈。
就像有人说的:“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
倘若当下的你,思虑太多、内耗严重,不妨让生活慢下来,按下暂停键。
当你不再被周遭的嘈杂打扰时,思考也会变得更有深度。
比如,不在“群聊”中欢歌,而是寻得一方静处,读读书,听听歌,看看电影……
任意一种慢生活的方式,都会让你在独处中寻得心安的同时,拥有富足的心灵。
2.发掘个人特长,为自己助力
任正非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企业有个小伙子只会做数学,不谙社交,却在华为从2G突破5G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可见,发掘特长,也是在为自己助力。
内向者找到个人定位后,在此领域也更容易坚持与专注,成为行业佼佼者。
就像有人说的:“生活的秘诀,就在于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灯光之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发现它并且开发,这就是优势。
3.适时开启节能模式,为自己蓄能
人的情感与能量是有限的。
我们不妨想想:认识的人里面,谁的离去会让你感到痛苦?你又能在谁面前袒露脆弱?
列出清单,你就会意识到相互挂念的人,并不多。
而那些过量的社交,不过是在分走一个人对挚友、至亲的关注,让自己身心交瘁。
毕竟,亲疏有别,亲近有度。
适时对某些关系“断舍离”,也是为了把更多时间放在值得的人与事上。
生活简单了,心也才会变得敞亮,蓄有能量。
作家村上春树谈及独居生活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安静地待在井底,是我做了一辈子的梦。”
安静没有什么不好,内向也不是过错。那些成见、标签,终会随着慢慢了解而消散。
我们该如何自处?
对外向者来说,是走向世界深处,向外归真;
于内向者而言,是走向自我深处,向内求索。
包容生命的每一种不同,做他人的观众,做自己的主角,如是就好。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能以宽容心看这世间美好,在平凡的日子里,也可以活出光芒万丈。
话题:你怎么看待内向的人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和转发。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内容!
本文原创首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