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听民声:一碗面条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电题:(走基层 听民声·蹲点手记)一碗面条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新华社记者徐江善
在许多城里人眼中,“来一碗面条吧”是既方便又实惠的一顿快餐,再普通不过,可在晋西北革命老区的山村窑洞,夜宿高大娘家那顿晚餐却深深印在脑海中。我在为一碗看似普通的面条愧疚不已的同时,不仅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灵魂也得到刻骨铭心的洗礼。
还要从建党九十周年前夕“革命老区建设调研”说起。
带领三位年轻记者来到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大山头村已是深夜时分。“下碗挂面吧,又快又方便。”在村支书高建生家,大家饥肠辘辘,我随意说了一句,便脱鞋上炕,盘起腿与高毛宽老汉聊了起来。
年近八旬的高老汉祖辈住在这里,讲起发生在这块抗日战争热土上的故事滔滔不绝。不到半个小时,高大娘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面条,每人碗里还卧着一个香喷喷的鸡蛋,她还特为我们端上半碗咸菜。
“山里条件差,凑合吃点吧!”慈祥的高大娘面带歉意。
大家端起大碗稀里呼噜吃得正香。这时,我才注意到只有我们记者在吃,高大娘一家人并没有动筷。
一会儿,弟弟高亮生端来一大盖帘黑乎乎的莜麦面条,这是他在另一孔窑洞蒸熟的,是他们一家近几天的主食。
事后才知道,这一带地虽然不少,但只生长莜麦、谷子、山药(土豆)等作物,而且产量很低。村里没有脱谷机、磨面机,要到七八里外的张家庄加工,10元钱一袋,去一次要一天时间。至于吃上用小麦面粉做成的面条,对于许多老百姓是奢侈的享受。
高建生在县里打短工,家境在这个村里算是最好的。为了孝敬年迈的父母,他买了两斤挂面,父母一直舍不得吃。听了我无意中说的一句“下点挂面吧”,高大娘一定要把这两斤挂面做给我们吃,还把家里仅有的4个鸡蛋一块煮了。
当热气腾腾的莜麦面条端上土炕,高建生兄弟俩、高毛宽夫妇围上前去,拿起筷子,一人挑起一大坨面放在大海碗里,每人一小勺盐面,撒在莜面上,又拿起醋瓶,浇上一点醋,然后用筷子不停地搅拌,便吃了起来……
看到这一切,我全明白了。目睹高大娘坐在灶台旁默默地吃着莜面,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并非因为莜面粗糙得难以下咽,而为我的无知感到惭愧,算起来参加新闻工作已近30年,自以为对基层的情况很了解,可是,一碗面条却颠覆了我以往的自信。
“一次老区行,一生老区情”。山西是抗日战争主战场,静乐县是晋绥边区东大门,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在这里拉开序幕,战争年代有1万多人上前线,有1000多人献出生命。据县干部介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纵向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均年收入1000多元的贫困人口还有四五万……
走基层、听民声,一些地区的深度贫困令我震撼,一块块为新中国诞生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红土地使我的灵魂得到前所未有的洗礼,同时也使我对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如何在新形势下薪火相传深深思考。在静乐县任家村,抗日战争时的一则故事令人感叹不已:危急时刻王改传大娘给八路军干部穿上儿子的衣服,而自己的儿子却让日本鬼子抓走杀害了。正是因为这些干部与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关键时刻群众才能舍子相救。可是,当我们来到这个村采访,听说记者来了,一些群众围住记者反映村里的问题,还争抢着拉我们到家里查看煤矿开采造成的开裂房屋……
离开大山头村的早晨,高大娘一家把我们送到村头,还为我们准备了土豆--山里人最珍贵的礼物。虽然我接着要到湖北红安,没能收下这份礼物,但那一碗面条已经成为足够我一生享用的财富。
就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村支书高建生来短信告诉我:村里的低保问题解决了,乡亲们特别高兴,盼着你们再来啊!
走基层、听民声,使我对新闻记者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古希腊神话中,战无不胜的安泰只要与大地接触,就有无穷的力量;新闻记者只有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之中,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才能书写出激动人心无愧时代的华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