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江湖的外商女主管
吴宝儿至今接触过各式各样的家属,让她体悟到在少子化、亲缘淡薄的年代,高塔陵园终将成为后人遗忘的无主厝。(示意图/Shutterstock)
自亮丽的舞台转身
「我进殡葬业第一个月就摔断腿,三个月还在撞墙期。朋友都打赌,我绝对撑不久!」万安生命集团行销业务部副总经理吴宝儿笑着说。
投入殡葬业十四年,她见证了台湾殡葬业的起飞与转型,从刻板印象中满口横话、叼烟、嚼槟榔、刺青的「三教九流」,逐渐蜕变成着西装、暖心、证照化,有制度与使命感的专业工作。
四十岁以前,吴宝儿是外商广告公司的高阶主管。她大学念的是企管系,因学长的引荐而踏入多采多姿的时尚广告界工作,一待就超过二十个年头。踩在时尚的巅峰,创意新颖的她屡获国际广告大奖,更带动品牌业务销售达到高峰。
在尚未踏入殡葬业之前,她和多数人一样,对这个产业并无特别的好感。九○年代末的殡葬业,三不五时就会传出各种负面新闻:到急诊室抢尸体、在殡仪馆斗殴打群架、回收守灵区的脚尾饭牟利……等。
吴宝儿形容她对殡葬业最初的印象:「这是一个黑暗、充斥角力的产业。」
中年转业,是她生命中意料之外的发展。受好友请托,她毅然接下万安生命事业机构企划部副总经理一职,协助处理医院标案事宜。
「当时我想,我应该可以为这个行业带来不同的改变吧!真的是疯了,才会给自己这么伟大的责任。」说起初入行时的天真理想,她忍不住哈哈大笑。
从讲英文到烙台语
怀着雄心壮志投入殡葬业,等着吴宝儿的却是一连串的挫败。
以往在广告公司,同事来自不同国家,中英文挟杂交谈再平常不过。
而且身边的人多半温文儒雅,谈吐斯文。会议时BBcall或手机一定关静音,严守议事规则,就事论事地讨论或辩论,不会口出恶言。
除此之外,工作气氛也相对自由开放,早上不用赶着打卡。
但在传统且保守的殡葬业,却是截然不同的光景。
周一至周六,天天早晨八点半准时打卡、必须穿公司制服、脚踩某一高度的高跟鞋。
更糟的是开会毫无效率,对她这个初闯丛林的老白兔来说,简直无法相信。
吴宝儿生动地形容早期开会时的混乱场景:「每个人都拿黑金刚大哥大,铃声此起彼落,主席台上说话,台下说得更多。家属随时都有要事需沟通、协调,手机二十四小时不得关机、不能漏接任何电话。一个会议最少开三小时,开一整天是常有的事,过个企划书会议更是达旦通宵。」
当时,殡葬业的风气相对封闭,主管们都是跟着老板一起奋斗打拚天下的「汗马功臣」,也是情同手足的「拜把弟兄」,女性员工极为少数,更不用说是女性主管。
「传统殡葬业有他们自己的沟通方式,而我初来乍到,因习惯常不小心烙出一两句英文,每每都会飘来异样的眼光!我也常常听不懂他们讲的台语,更别说人人皆能随口一说的俚语,真的是鸭子听雷,有听没懂!」吴宝儿苦笑着回忆道。
一支广告改变殡葬思维
在此之前,葬仪社做生意都是仰赖地方人士或曾经服务过的家属介绍,一年要做几单很难订定目标,要靠死人做生意,难!
殡葬人员入行门槛低、形象不好,更有许多陋习,例如要给师父、道士、擡棺们名为「除秽」的红包,想顺利订到好日子的礼厅与火炉要打通关塞红包,办好后事后土公仔也要吃红,零零总总的都是殡葬成本。
钱难赚,成本外的支出又多,再再让殡葬业水准难以提升,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做过殡葬服务广告。
当吴宝儿提出要做企业的品牌广告时,不少人纳闷:「这女人头壳坏掉了吗?把棺木跟骨罐放在电视上播放,多不吉利、晦气呀!为什么要花钱做品牌广告?」
然而,这支名为「用你想要的方式.道别」的广告,却翻转了人们对殡葬业的印象。
故事细数女主角庸庸碌碌的一生,有许多遗憾。小时候没吃到冰淇淋、没能和初恋情人结婚、觉得老公陪工作比陪孩子还多、儿子帮她开了冰店结果她却病倒了……。她很想亲手做冰淇淋给孙子吃,但再也没有机会,没能健康地走出医院。
「人的一生中很多事情不能如愿,但后事是你最后一个可以圆满的机会。」女主角人生最后的一场丧礼,帮她实现了梦想。每个来与她道别的人,都拿着一支冰淇淋,化解她的遗憾。
影片中不见棺木、更没有骨罐画面,却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感动了全台上千万人,颠覆了社会大众对殡葬业的负面观感。
最后,这支出色的广告不仅让集团的知名度在一夕之间窜红,也于二○○八年时报广告奖项中,获得金句奖的殊荣与肯定。
「后来,我又说服老板,既然做了广告、建立了品牌形象,员工的素养也要跟着向上提升才行。」
二○○七年起,集团明文规定员工不得吃槟榔、拒收受红包,当时还引发不小的风波。
此外,服务家属时必需穿西装打领带,灵车更要清理得干干净净的,明码标价张贴出来以供公议。
这些大大小小的转变,逐渐洗刷了过往殡葬业的污名,也让集团年年评鉴都获优等肯定。
串联世界的摆渡人
二○○八年亚洲殡葬业蓬勃发展,国际殡葬博览会每年固定于香港或澳门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殡葬协会与业者汇集于此,交换学习、互相切搓。
万安生命每年都受邀参与此盛会,分享台湾市场的经验,这也使世界各地的殡葬人源源不绝地来台取经。
吴宝儿自愿肩负起开拓国际市场业务及经营海外市场的任务,影响扩及香港、澳门、中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尤其在中国,她亲自走过二十一个省、三个直辖市、三个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深耕于中国大大小小的殡仪馆及墓园不下三百个。
致力于扮演二岸的阴阳摆渡使者,吴宝儿乐于分享台湾的人文精神和精致的殡仪服务,从临终关怀、初终、接体、告别奠礼,到入厝安家、后续关怀(百日、对年、合炉)等,如何做到「生死相安.圆满托付」,希望能召集众人之力共同为殡葬产业付出心力、创建美好的愿景。
用墓园一日学改变孩子的生命观
吴宝儿至今接触过各式各样的家属,让她体悟到在少子化、亲缘淡薄的年代,高塔陵园终将成为后人遗忘的无主厝。
比起死后的世界,现在的她,更关注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最大的快乐。
近年来,她投身于教育学程,推广生死教育、传承殡葬科仪,更提倡「殡仪馆/墓园一日学」的生命体验。
透过一日学的行旅,看着遗体离开冰柜,她带领学生经历洗穿化、入殓、告别、火化、捡骨、安葬等程序,亲眼见证人从肉身化为灰烬,最后回归尘土的历程,期盼能使他们体悟「生命短暂,爱要即时,珍惜所有」。
「教书就是传承。」吴宝儿表示,兼任教师的车马费并不多,交通和时间成本完全不划算。然而,当她看见学生们震撼的眼神、唤起生命力的感动,所有辛劳便有了意义。
体验过人生的终程,更会珍惜拥有的当下。离开教室,相信这些年轻的孩子,自此对生命将有不一样的省思。
为将来「被照顾」做好准备因为不想虚度光阴,过去十年来,吴宝儿陆续拿到两所国立大学商学院的硕士学位及教育学程。她也考虑再攻研乐龄产业及长照相关的硕士,为即将迈入此族群的自己尽一份心力。
为了准备「被照顾」,她先学习如何照顾人。不但取得照服员证照投入长照事业,也延伸生死服务区块链、协助社区照顾关怀据点规划银发族活动,让长辈们健康快乐地变老。
「我从来都不想活很久,六十岁就可以离开,因为我的每一步都走得精彩。」在殡葬业多年,吴宝儿常这样跟朋友开玩笑。
现在的她,只想把握时间云游四海,至今已走遍六十多个国家,希望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没有任何遗憾。
「我的目标是,在人生最后一刻把钱花光光,做任何事情的当下,对得起自己就好!」她笑哈哈地说。
「曾经不悔,现在不避,来日不急 。」正因生命总会停止,才彰显出活着的时光无比珍贵!
>>受访人:吴宝儿/万安集团业务部副总经理/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及致理科大兼任讲师
「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绑着马尾的年轻助理招呼着,一看就知道是新进员工。
「跟大主管说我来找她喝咖啡了。」这是多年来我到万安上课的习惯,总把企划部当成自己的办公室。「副总经理还在开会,请老师稍候一下。」当会议室大门缓缓开启,却出现一个陌生的脸孔。「杨老师,我是企划部负责人吴宝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吴宝儿,她客气地递上名片及咖啡,幸好热情化解了彼此间的尴尬。
二○一一年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制作单位找了殡葬人录制清明节特别节目,希望能展现台湾文化的特色,吴宝儿居中协调,推荐我担任特别来宾,之后几次同台开启了彼此的互动。除了殡葬理念一致,我们还有共同的爱好——咖啡,她的喝法蛮奇特的,冰咖啡再附上一杯冰块,可能与她体质不耐高温有关吧!
从满口英文的外商广告公司,转换跑道到传统的殡葬业,她也曾经像误入丛林的小白兔般困惑、挣扎,甚至逃跑。但她发挥长才,在外以广告帮企业做行销,内部则规定员工服务时不吃槟榔、不收红包、穿西装打领带等,重塑殡葬人专业、气质的形象,后来更把企业触角从台湾延伸至海外。从她身上,仿佛看见美丽的白鸽,不惜一切勇敢跳入烈焰中,最终化成更耀眼的凤凰!
(本文摘自《眼泪的重量》/台湾东贩)
【内容简介】
站在死亡面前,我看清了生命的意义。
画下完美句点,才能迎来新生的契机!
她,是个一睡就叫不醒的睡美人,唯有听到「要去接体了!」才会从床上弹起。生平最害怕手机不见,因为里头都是尸体照片。
他,经营一家像极了深夜食堂的礼仪社,吸毒的、被家暴的、有学习障碍的人,都因他的善意而安定下来。「我从不开除员工,除非他们有更好的发展。」他说。
她和她,是棺材店长大的姊妹花。记忆里,只要大人不在家,家中的「展示品」就成了孩子们玩躲猫猫的游乐场,一点也不可怕。
他们不只是亡灵的送行者,对忧伤无助的家属而言,更是不可或缺的陪伴者。
在生命殒落的幽暗谷底,他们为徬徨忧伤的人们点燃一盏盏照亮前路的明灯。
本书由一群生命闭幕式上的「魔术师(殡葬相关从业人员)」,以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将他们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许多不为人知、衰朽、破碎与伤感的人生百态,转化为美好庄严的祝福文字。让读者可以从一篇篇动人的文章中,了解到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热爱一般人避之惟恐不及的行业,死亡伴随而来的臭秽与丑恶为何不曾浸染他们温柔炙热的心。
专文推荐精选--释昭慧法师
伴随死亡而来的残破、臭秽与丑恶,会直接产生视、听、嗅觉的强烈感官冲击,让人感到无比窒息。这使笔者不免好奇,面对如上强大的感官冲击与浓烈的哀伤气场,那些长年身处于殡葬场域的送行者,是如何「降伏其心,安住其心」的?
蒙敏升老师之邀,有幸于本书付梓之前拜读本书。此中每位受访的送行者,无论是分享他们在殡葬场域的生命观察,还是忆述他们本身的生命故事,都让我产生欢喜、感动之情。笔者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前述问题的明确答案。
他们之所以能于一般人避之惟恐不及的情境中「降伏其心,安住其心」,原因在于「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们运用实质有效的行动,抚慰了无数哀伤悲苦的心灵。……(略)
好文摘录分享
★走入江湖的外商女主管
四十岁以前,吴宝儿是外商广告公司的高阶主管,怀着雄心壮志投入殡葬业,从讲英文到烙台语,从自由开放到传统封闭,她所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光景。
当她提出要做企业品牌广告、一改殡葬业过去给人的不良观感时,不少人纳闷:「这女人头壳坏掉了吗?把棺木跟骨罐放在电视上播放,多不吉利、晦气呀!为什么要花钱做品牌广告?」
她入行时的天真理想「为这个黑暗、充斥角力的产业带来崭新的改变」, 最终能够实现吗?
★比整形医师还困难的工作
入行前两年,李安琪每天都在担心明天的遗体不知道长怎么样。她印象最深刻的案子是一具流水尸,外观看起来又黑又绿,妆怎么样都画不上去。
尤其因意外损毁、已经支离破碎的遗体最难处理。不只要想尽办法搜集所有尸块、加以缝补,甚至整张脸都要重做。
即使回家后神经质地不停洗手、刷牙、挖鼻孔,隐隐感觉尸体的味道还在鼻腔,即使经常都得面对歇斯底里、希望能把遗体修复得跟生前完全一样的家属,那一句「你比整形医师还厉害,妈妈比生前还漂亮!」就像她的信仰,时时萦绕在她的耳边。
【作者简介】
杨敏升
新竹地检署法医
CRT教育训练团队顾问
玄奘大学/元培医大兼任助理教授
出身于司法人员家庭,原本攻读放射、医检领域,最后却「不务正业」改拿解剖刀,协助法医研究所和检察署调查各类争议案件死者的死因,甚至成立遗体修复团队,替死者维持生前的美好面容;也因此,旁人总说他很「特别」,但他却说自己只是个站在不同角度看生死的平凡大叔,但这一看,就看了20年。曾协助处理921大地震、国华航空空难、陆军空骑旅空难等大事件,也是台湾殡葬改革推手之一。着有《遗体处理学》、《拼图者的生命观察》等书。
《眼泪的重量》/台湾东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