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出身=品质保证? 空降外商资深主管拖垮整间公司

外商看似飞黄腾达,但并不能全盘套用本土企业上。(示意图/取自免费图库pexels)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许多人对于外国文化相当憧憬,甚至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甚么都比较好,但真的是这样吗?数位行销达人织田纪香分享过去经历,曾经有公司请了外商资深主管来担任总经理,希望能改变公司积习已久的文化,但过分的要求和拒绝理解旧有文化,导致人事大风吹,最后几乎搞垮了整间公司,待过外商,不能代表绝对的能力。

纪香提到,当时公司来了位知名外商资深主管,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把所有一级主管全叫到会议室里,将他对企业的期望、计划全部丢到投影片上,2个小时里搭嘉听他口沫横飞说着,仿佛他已经在这工作好几年,试图透过对于营运公司的想法,让主管们认识他,并且接受与理解他的专业与经验

第二把火紧接在会议之后,第二份投影片丢出来,满满都是数字目标,营运绩效目标大剌剌地写上「年度营收成长目标150%」、「成本支出至少降低30%」,相关部门主管看到之后互相傻眼,没人知道这目标从何而来,也没人知道降低成本背后的运作道理。

第三把火,外商资深主管提出几大方针,包括「部门人事精简、非必要开销减半、工作全部上报、作业流程标准化」,但明明是一间标榜新创精神的公司,却顿时好像进入工作作业与管理的时代。

▼外商主管不顾原有文化,自行决定走向。(图/达志/示意图)

烧完整整三把火后,外商资深主管开心的介绍自己过去的丰功伟业,但底下的主管也透过群组私聊的方式议论着他的事迹,其中一位主管发讯息写道「讲得那么好听,那是过去公司大,靠着企业光环,恰巧走到风口上被吹了起来,又不是他自己做出来的功能或贡献」立刻又有人呼应「知名外商嘛,恰巧碰上起飞的时机点,市场又都这公司独大,谁能跟他们竞争」群组内弥漫着这类氛围。

外商主管正式就任总经理后,先是要求各部门主管,把各项工作做成流程图,将每一个工作项目会怎么串接、关联,各个工作阶段又会怎么处理,全给流程化,后来又私底下一个个约见主管,打著名义说要谈谈流程化的方法,但有人询问建议时,他却说「这是你的问题,怎么会拿来问我呢?」

三个月后,总经理对于公司日常营运的事务有一定程度了解,并开始定期召开经营会议,但他只要求报告「部门绩效达成状况、遇到问题与解决方法、需要跨部门协助之项目」,然而首次开会,第一个主管报告完,他立刻跳出来质问「目标你订的,没做到怎不想办法?现在还差很多要如何补回来?」,并越讲越气「你给我想办法,目标没达成,就是要告诉我怎么做到,清清楚楚告诉我可以做到的方法,我不想听你讲一句再做就是了!」让主管面色铁青,话也不回的不想理会。

后来第二位主管报告,一样距离目标还差一些,总经理再次展现不悦「你部门表现不佳的话,小心你工作不保」,结果这场会议之后,他算是跟整间公司的一级主管们正式开战。

▼主管不听下属意见,只要求目标数字,逼疯员工。(图/达志/示意图)

纪香提到,有些稍微有心的主管想要解决问题,因此主动去找总经理,也是其中一人,心中多少抱持着对工作的热情,但一踏进对方办公室,总经理就说「讲重点,我没时间多听你说,要就告诉我你打算怎么做,我觉得可以就做,不可以就想别的,别拿我的时间来跟你讨论」听到这里,都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已经决定闭嘴,因此只想讲几句原先准备的资料,结果讲完总经理就立刻回「你想做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去给我想别的,不然请你来做什么?」

后来每一位去找他的主管都遇到同样状况,他不想了解也不想参与主管正在做的事情,只想看到数字目标有按照当初订定的呈现,「讨论」不在他的负责项目里,跟他开会,永远都是「你告诉我怎么做,我来告诉你可不可以,不要问我要怎么做,想办法的人是你不是我,我的时间不是用来跟你想事情、想方法,而是要用来做我该做的。」所以,大家习惯不再找他谈,也被戏称为「无脑数字天王」,公司越来越多大小事没有人想对他讲,也不愿意跟他多谈,但总经理仍然对自己管理公司的一套相当自满。

时间又过了2个月,无法与他相处的主管一一离职,连带着相关部门员工也跟着走,但他仍不以为意,因为这些人的离开,刚好为他带来机会,因为他的行事风格,造成落实命令上的许多障碍。身为总经理又即将面临每季一次的董事会,绩效不仅没有提升反倒下降,正当坐困愁城时,人员离开替他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一来他可以把问题责任归属转嫁给已经离开的员工,二来可换掉绩效不彰的员工,招募他自己的老班底进来。董事会结束后,果不其然,他平安度过董事会,也汰换掉「无法适应他工作文化的人」。

由于不听从的人少了,总经理开始有了绝对主导权,下面的人开始难以对现况提出任何看法,虽然这就是他想要的,然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持续升温,而公司在他的领导之下,越做越短线,因为他失去了看待长期绩效的耐心,内部职员也对他没有信心,只剩下招募他进来的董事长还相信他能够有一番作为。

由于公司每况愈下,他在第二年初即下达雷厉风行的命令,每位主管只有3次未达标的机会,不达标就离开,而且走之前还得开除部门里绩效最差的人,用以节省人力成本,这样的状况让纪香无法理解,因此找上董事长想获的开释,但董事长也没能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是说主导权不在他身上,只能尊重。

三年后,这位总经理离开了,理由是有更好工作机会,但对于还留在岗位上的人们而言,剩下什么?剩下一团烂摊子,一堆无解的破碎文化,更甚者,部门之间的矛盾及冲突加剧恶化。对他来说,或许这间公司只是一份工作,可是对那些曾经相信这公司的人,这是一份人生未来重要的事业。

总经理那套外商的做法,无法套用到本土企业之中,可最高经营者却因迷思外商企业品牌光环,忽略最根本要做好的事情,其实不是靠一位总经理就能改变,而是应该先从了解与定义问题做起。这位总经理不曾耗费心思了解公司状况,只仗着过去外商经验,靠多人多责多分工的观念,将责任层层下放到每位员工身上,而他仅需要做最后的决策即可,不需扛下任何道德上的责任。

公司3年后面临倒闭,不得已被迫转型,员工们也早就鸟兽散,没有人对这公司还有任何一丝留恋。经营企业不能只靠要求与命令,还得真正花心思钻进每个部门之中,理解人们在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再收集想法与资讯,分析消化过后给予适当的建议及方向,这才能够慢慢将一个企业的文化,从下到上慢慢做到融合。

▼织田纪香。(图/翻摄自IG)

纪香离开前,董事长告诉他「企业经营不善也是一种学习,我不是全知全能的神,我也会犯错,很多事情我仅能边做边学。」但他反驳「代价就是数百个家庭、数百个期望、数百个原有过的美好、数百个辛苦累积出来的优秀人才,在你学习过程中,被当成筹码消耗掉了,即使你是最大输家,可却将我们所有人给赔光」、「天下多难事,就怕无心人。想捡现成的人多,愿意耕耘的少,你又分得出谁在插秧,又谁只想收割?炎炎日下挥汗耕作的人重要,还是轻风抚顺手拔摘的人重要?答案或许不言可谕。」

纪香离开时,拖着沈重的步伐,后来得知几个月后董事会改组,公司早已面目全非。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