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化低空经济 学者疾呼安全先行
要最大化低空经济发展,释放产业红利,需让安全先行,具体就是要落实到法规建设、基础设施等层面。(中新社)
大陆低空经济前景看涨。大陆工信部资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撰文表示,要最大化低空经济发展,释放产业红利,需让安全先行,具体就是要落实到法规建设、基础设施等层面。安全体系建设要赶在低空空域涌现出大量飞行器前就做好规范,才能让低空经济发展事半功倍。
盘和林近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目前,大陆在低空经济领域具备显著规模优势。在无人机领域,2023年大陆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接近1200亿元人民币,稳居全球首位,其中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分额达70%,工业级无人机占比也已过半。大陆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研发也领先全球。
他认为,发展低空经济,安全是首要问题。首先,低空飞行器的技术安全性至关重要。飞行器,尤其是载人飞行器需要极致的技术安全保障。有关部门必须针对低空飞行器制定严苛的技术安全标准,督促企业提高低空飞行器动力输出、飞行控制、电机电控运行等方面的稳定性,严把安全关,将技术安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次,低空空域需要一套与低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管制规则。发展低空经济,低空空域管制规则是关键,因为低空空域飞行器数量增加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如低空飞行器碰撞事故、禁飞空域画定以及潜在的利用飞行器犯罪行为等,相应地就需要在加强航空引导、引入保险和仲裁、强化立法与监察等各领域投入巨大人力物力。
对此,大陆2023年6月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今年1月开始实施,配合2023年年底发布的《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等法规,一定程度上填补大陆低空空域管制制度的空白。
盘和林还称,发展低空经济需提升关键技术自主能力。考虑到无人机较为敏感的投射与讯息摄录能力,提高关键配件特别是数位资讯配件的国产化率是大势所趋。这既是为产业安全,防止被「卡脖子」,也是从资讯安全、控制安全角度出发的必然之举。
「在放和管之间寻找平衡」。他也提醒,释放低空经济活力需要「放」,开放更多低空空域并减少投放限制;而「管」是低空区域安全的核心关键,所以二者需要平衡,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