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水平的教育方式:一半是内卷,一半是松弛
好的教育是宽严相济。智慧的父母,不会放任孩子,也不会控制干涉,他们会在张与驰之间,为孩子撑起成长的空间。
作者 | ciyu
有人问过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一位老师:教育孩子,是该鸡娃还是还该放养呢?
这位老师说,为什么一定要二选一呢,走向哪种极端都难把孩子教育好。该鞭策时你不能马虎,该放养时你不能紧逼。有张有弛才是最好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就像是放风筝,不能扯得太紧,也不能放得太松。
在教育这条线上,一头是松弛,一头是内卷。
紧与松之间的分寸,就是父母在教育上的本事。
习惯上内卷
结果上松弛
教育家叶圣陶有这样一个理念: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
单单在小学时,就留过三次级。
后来,叶至善好不容易考入一所比较好的省立中学。
第一年,他又因为有四门功课不及格要留级。
为此,他的母亲很是崩溃,常常唠叨个没完没了,哀叹“孩子不争气”“没出息”。
叶圣陶没有责备孩子,他认为学习好不好,成绩是表象,根源在于习惯。
他要求孩子们每日都读点什么,只要感兴趣,他书架上的书也可以拿去看。
他还要求孩子们都写点东西,对花草感兴趣便写花草,喜爱虫鸟便写虫鸟,即便是想写别人相骂,只要孩子愿写,都悉听尊便。
孩子们读完书,还要跟他讲讲都学了些什么,写完文章,会一起讨论该怎么改。
三个孩子在父亲长期的写作指导下,都有了很深的文字功底,叶至善的成绩也是突飞猛进。
满分父母看过程,不及格父母看结果。
千丈大树,如果树根败了,树冠再怎么郁郁葱葱,也维持不久。
百层高楼,若是地基不稳,外观看着再漂亮,也容易倒塌。
学习也是如此,盯着成绩只能治标,抓着习惯才能治本。
贺岭峰的女儿数学考了59分,很多同学都考了满分。
他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跟女儿分析道:
“你看,你们班那么多人考100分,意味着他们没必要参加这次考试,因为他们没诊断出任何问题。
而你诊断出了41分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找出、改正,你就是这次考试最大的受益者。”
这一番话不仅缓解了女儿的情绪,还培养了她复盘改错的习惯。
习惯是因,优秀是果。
在因上下功夫,远比果上瞎折腾来得事半功倍。
当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了,变优秀不过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心态上内卷
情绪上松弛
《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把万物万事分为三种状态:脆弱态、强韧态和反脆弱态。
脆弱态,好比一颗水晶球,掉在地上就碎成渣。
强韧态,就像一只凤凰,没法被杀死,每次都能浴火重生。
很多父母希望儿女都能成龙成凤。
事与愿违的是,孩子被培养到最后,变成一只脆弱不堪的水晶凤凰。
他们遇小事如履薄冰,碰大问题胆战心惊。
王朔曾对自己的女儿说过: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内心如何才能变得强大呢?
就在于父母能不能在孩子的心态上打磨,在情绪上松弛。
作家刘墉的儿子刘轩曾很难适应陌生环境,一碰到问题就紧张不安。
刘墉为了改变孩子的这种心态,特地和刘轩玩丢飞盘、投球、三级跳远等游戏。
每次刘墉都当仁不让,刘轩则十有八九都输。
刘轩输了之后,刘墉不许他生气、撒娇、哭喊。
不仅如此,刘轩还要立正向爸爸敬礼,高声大喊:您是真功夫!
一开始刘轩不了解爸爸的用意,后来才明白,爸爸是在教育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
在刘墉的引导下,刘轩养成了那种不怕事、不怕输的性格。
但是刘墉并非处处都是如此施压,遇到问题时也会照顾孩子的情绪。
有一次,刘墉监督儿子弹琴,感觉他弹错了个音,要他改过,不想儿子坚持说自己没错。
刘墉一生气,就拍了刘轩的头一下,责骂道:“你小子弹错了,还狡辩,真是错上加错。”
可第二天,刘墉发现错的原来是琴谱,他赶紧放下父亲的架子,掏了五元钱赔偿儿子,明确强调这是精神补偿费。
刘轩也不记仇,还找了两元给父亲,说:“爸爸,你打得不够痛,应该物有所值。”
父子俩一起笑了。
有智慧的父母,遇到问题时不会一味溺爱孩子;在小事上,不会一直消耗孩子。
他们既会鼓励孩子练就一颗金刚心,也会努力让孩子过得松弛、快乐。
他们追求的就是,让孩子在充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中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人品上内卷
成绩上松弛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中写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教育,是一场关于成为人的竞赛,而非单单拼分数的竞赛。
中央党校的刘余莉教授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父母对他的学习成绩格外关注。
在很小的时候,就让男孩背了很多英语单词。
妈妈很骄傲,带他去见姥姥。见面就夸孩子,这孩子记忆力很好,已经背了很多单词,不信你考考他。
姥姥很好奇,开始考外孙:“书本怎么说呀?”“Book。”
“书桌怎么说呀?”“Desk。”
姥姥接连考了男孩好几个单词,孩子都对答如流。
突然,孩子反问道:“姥姥,伞用英语怎么说呀?”
姥姥从来没有学过英语,自然答不上来。
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
孩子居然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嘲笑说:“姥姥,你可真是个白.痴啊!”
更悲哀的是,面对如此无礼的言行,妈妈并没有及时教育,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几场考试代表不了远大前程,一个分数决定不了人生的命运。
考几分、做什么职业,无贵贱之分。
成为怎样的人,却有高下之别。
我们看到有的孩子从小成绩名列前茅,进名校名企,然后利用职权作奸犯科,最后锒铛入狱。
看到有的孩子被堆上各种资源,一路成为人上人,但对父母不闻不问、不孝不敬,只顾自己的享乐。
试问,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为人父母想要的吗?
在《论语》中,孔子讲过孔门四科的顺序:
第一门是德行,第二门是言语,第三门是正事,第四门才是读书。
学做人,永远比上名校,入名企重要。
花有万种花,人有千条路。
想成为银行家,还是当一个面包师,我们可以让孩子择其所爱。
唯有在为人上,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好人。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做父母,最好只做“一只手父母”。
所谓“一只手父母”,就是:不要处处都管制,也不要事事都放纵。
最好的教育方式,一半是内卷,一半是松弛。
卷的本质,是为孩子打好人生的底子。
松的本质,在于提供一个自由生长的宽松环境。
点个赞吧,与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