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梁启超

这时,熊希龄转向第三个人,对方挺拔的身材,梳着民国流行的三七分头型,一身裁剪得体的西装十分帅气。不过没等熊希龄开口,此人却先一步向岑春渲行了一礼,恭敬的说道:“后学见过岑先生,不知岑先生可还记得在下?”

岑春渲定睛一看,立刻笑道:“大名鼎鼎的梁卓如,老头子就算记忆再差,也不至于忘了你这位故交呢。”

此人正是梁启超,昔日百日维新运动时,与岑春渲在京城结识。不过那时梁启超只是做为康有为的学生,因此并没有太多活跃的机会。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岑春渲与梁启超认识的时候,对方还只是毛头小子,名气并不大。可是晚清末年保皇派和革命党之间的争执,反倒让梁启超一跃成为戊戌六君子之后的保皇领导人,不知不觉之间竟成了一颗新起的政治之星。尤其在民国成立之初,梁启超一手撮合统一党、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合作,一举成为进步党九大理事之一,并且即将出任熊希龄新组内阁的部长。

就算岑春渲以前没有记住梁启超的名字,最近几年市井传闻和报刊报道频频出现“梁启超”的名字,也足以唤起他的回忆了。

梁启超比岑春渲小十二岁,因此客气的以“后学”自称。这一点让岑春渲在面子上感到很满意,当然也应证了当年自己全力维新运动留下的人情。

“岑先生很是别来无恙,后学自维新失败出走日本国之后,甚少与岑先生联络,实在是有愧岑先生昔日的教导之恩。在下在此向先生赔个不是了。”梁启超诚恳的说道。

“卓如此言,让老头子我何以自处啊?”岑春渲感叹的道。

“哈哈,既然都是熟人,确实不用如此客气呀。来来,云公,我再介绍其他人给你认识。”这时,熊希龄笑着说道。

接着熊希龄又把剩下的两位客人介绍了一下,这些人都是进步党的中坚分子。

大家在客厅坐了片刻,闲聊了一些南北轶闻,并没有提及到正经事上来。前后半盏茶还未用完,晚宴即准备就绪。

熊希龄、梁启超两位带头,迎请岑春渲入席,其他客人也跟在其后,由主人家分配座次。

岑春渲是在场众人中年龄最长者,由是今日相约而来的重要客人,熊希龄豪不吝啬的请其上座。岑春渲不是一个喜欢客套的人,简单应付了两句之后,随了熊希龄的殷情便坐下。熊希龄陪同坐在一旁,梁启超在另外一边。

菜肴酒水很快上齐,众人在酒桌上畅快一番。

岑春渲原本以为熊希龄会选在酒桌上与自己详谈有关停战的事宜,没料到从始至终进步党人都未曾开口,一味只在酒桌上谈笑风生,使得这场家宴寻常至极,丝毫看不出政治场上的波诡云谲。

大家喝了少许的酒,直到酒足饭饱罢了,熊希龄才又请众人移步到客厅饮茶。

岑春渲路过走廊时看了一眼大厅里的座钟,此时已经是八点过了。这个钟点在北方不算早,尤其还是这初春寒冷时节,通常晚上没什么事在九点左右都上床睡觉去了。

众人落座之后,熊希龄吩咐下人上茶。

这时,梁启超总算先一步把话题带入正题上,他先试探的说道:“岑先生如今是在广州谋事,说来这让在下十分不解。广东的局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甚明朗,岑先生何必如此屈尊呢?依在下拙见,哪怕先生回到故里广西也比广东要更实在。”

岑春渲知道梁启超的意思,因为广西都督陆荣廷也是进步党成员之一,让自己回广西谋事无非是希望自己站在进步党的立场上。他心中好笑,虽然现在进步党掌握了众议院大部分席位,并且也出了一个国务总理,但在他眼里进步党的希望甚至还不如国民党。国民党虽然屡次遭受打击,但好在在南中国还是有不小的人气,进步党完全是生存在袁世凯篱下,并且内部复杂不一,那些进步党的地方都督无一不是各怀鬼胎,看不出有做大事的潜力。

“老头子一把年纪了,也不计较什么名誉和利益,只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多多少少为咱们国家做点贡献。广东吴都督虽然势力不大,可纵观整个南方,有吴都督这样魄力的人实在不多,就算说句不好听的话,广西陆都督都未必能出其右。”他微笑着道。

“原来如此………”梁启超缓缓的点了点头,同时与坐在对面的熊希龄交换了一下眼神,大家都明白了岑春渲的原则立场。

“最近京城的很多报纸都在报道云公北上的原因,事实上我们进步党对南北达成和平同样十分看重。可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广东方面是否能做出诚心的让步。”蒲殿俊插嘴说道。

“前些日子我与熊总理已经有初步讨论了,既然大家大体上的意见一致,何不直接抛开客套话,详细的谈论贵党所希望的条件呢?”岑春渲镇定自若的说道。

熊希龄早先与梁启超等人已经有过讨论,他知道岑春渲习惯直来直去,把所有政治场上的伪装都抛开,就事论事的谈判。此时岑春渲既然这么说,他当然不会不愿意,毕竟旁敲侧击的官腔官调大家都累。他与梁启超再次交换了一下眼神,并且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梁启超在得到熊希龄首肯之后,马上说道:“岑先生昔日的刚直品性如今依然不变,让在下佩服不已。既然如此,在下就直面与岑先生谈谈关于广东停战的建议。大总统如今对用兵广东决心已久,轻易的是不会答应停战,要想说服大总统就必须以同等的利益来做交换。”

岑春渲点头说道:“这个道理老头子明白。”

梁启超又说道:“前不久您与熊总理所谈时,曾说过广东吴都督会取消独立,归附中央政府领导,并且承认大总统的法统地位。这自然是诚意的一部分,只是还不足以说服大总统做到停战的地步呀。”

岑春渲叹道:“谈判自然是要讨价还价,不知卓如你的建议究竟是什么?”

梁启超不是一个婆妈的人,他直接说道:“我们党内昨天刚刚就此事进行了讨论,大总统要拿广东无非是要震慑南方其他军阀,而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让民国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虽然这一仗打下来,所谓的震慑作用未必能如人心愿,可是最起码也能收复广东,在南方打下一份基础。岑先生要想说服大总统,那就必须要让吴都督真心实意归附中央,成为中央的一份子,这要才能消除大总统的疑心,并且也完成了大总统在南方奠定势力的心愿。”

第1139章 ,收复乌梁海第50章 ,入同盟会第154章 ,袁树勋督第787章 ,空军基地第1003章 ,北京大动第1055章 ,南亚殖民第146章 ,发展实业第390章 ,大起大落第1144章 ,蒙古铁路计划第981章 ,北京缩影第1142章 ,南亚议和第541章 ,袁世凯之悟第56章 ,张家大少第238章 ,沪宁铁路医院第1030章 ,收网第1222章 ,尼古拉耶维奇的决心第406章 ,进京第236章 ,请出山第1104章 ,春川大捷第126章 ,全身而退第1201章 ,拜年第1102章 ,投弹第68章 ,张家邀请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第360章 ,紧盯第137章 ,无奈阵亡第846章 ,造势第776章 ,索要青岛第522章 ,打下一半第854章 ,四天的布置第1052章 ,新式轰炸机第492章 ,北方的动静第1148章 ,暗示革命第1007章 ,弥彰西北第70章 ,有机可第46章 ,志同道合第944章 ,德国反应第695章 ,松坡将军一谈第1075章 ,东京事变第174章 ,战新滘军火库第805章 ,煎熬第48章 ,血性之怒第685章 ,一夜一世第800章 ,新的布防第727章 ,失算与被擒第1101章 ,东亚经济复苏工程第590章 ,多事之夜第144章 ,划分势力第1143章 ,双方算盘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943章 ,针对朝鲜第44章 ,立功升官第744章 ,趋势稳定第722章 ,大势已定第519章 ,北洋反应第820章 ,胶州湾大陷阱第791章 ,开战第7章 ,上任哨官第386章 ,摆了萧耀南一刀第608章 ,大战再临第315章 ,无限制狙击战策略第47章 ,交通意外第886章 ,中央政府工作会议第331章 ,张小雅的想法第957章 ,一点五代战机第160章 ,同志们,革命!第1152章 ,规划南亚第1064章 ,中英双方第237章 ,刺杀宋教仁第900章 ,长乐海防线第1036章 ,南亚战区司令部第220章 ,岑春渲第389章 ,南征军内变第279章 ,沈鸿英的毒手第60章 ,装模作样第1108章 ,弗伦奇军团撤退第544章 ,诚恳挽留第1034章 ,国防部会议第705章 ,闽军之难第1177章 ,中华革命党和德国第835章 ,向肥肉下手第322章 ,骑兵团的大破袭第1029章 ,狂热民族心第130章 ,冯狗段豹第29章 ,又见刁蛮第537章 ,泉州整顿第843章 ,海军副官第945章 ,世界大战的改变第310章 ,打垮萧耀南第243章 ,上海俱乐部第787章 ,空军基地第665章 ,事未息第767章 ,会见海军第328章 ,王士珍的焦虑第1123章 ,增兵计划第448章 ,周震麟的消息第923章 ,事后第35章 ,相互推卸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1200章 ,预备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