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6月15日,国务院出台全新省际法案。法案中,中华民国将新增两大省份,即察哈尔地区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一部,组建察哈尔省,新任省长暂为前朝山东巡抚张曜之子张政;除此外热河地区将合并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部,组建热河省,新任省长暂为前任翰林、立宪派中少有的名流重臣方文启。新省际法案通过后,中华民国拥有地方省级行政单位便达到36个,其中尚在中央控制之下的便占29个,占去绝对多数。

6月16日,总统府连续发布四号总统令,将原西部储备银行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储备银行’,将其名下所拥有的所有银行经营之功能包括吸收存款储蓄、提供贷款等悉数移交给‘中国建设银行’,正式确定其国家唯一货币、国家公债发行机构的地位。于此同时,政府还宣布自即日起阶段性废除前朝及袁世凯时期所发行之货币流通,并督促百姓尽快前往指定银行将其兑换。未免引起挤兑狂潮,政府将指定之货币彻底清除流通领域的时间定为五年,视兑换情况提前结束。于此同时,政府正式确立了中国国家储备银行发行之‘储备银行券’国币地位,政府更名为‘华元’,但因每版印制上仍有‘银行券字样’,各界依旧习惯将其称之为银行券。除此外,还确定了政府还将在三月内小规模试发行三版铝制辅币,用于试验市场以便最终实现替代铜辅币的决定。

四号总统令中,毫无疑问对地方各势力打击最严重的便是中央宣布废除‘地方各省铸币权’的法令。法令命令规定地方各省私自印制货币属违法行为,拒绝承认其货币地位并限制其流通,并强令地方各省回收市面上所流通之劣币,保障百姓、商贾、乡绅之利益。

19日,总统府正式出台新京畿规划法案,将京城的官称‘顺天府’正式改为‘北京’,辖京畿附近20县。

6月21日,政府同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正式签订机械采购法案的第三天,美国以适量补偿排华法案跟庚子年出兵中国对华伤害为借口,和中国方面草签了4000万美元的海军贷款。美国方面驳回了中国利用铁路公债向美方购买约定由美国购买军舰的提议,却另外弄出了一份海军贷款,以此公然武装中国以应付来自大洋彼岸近些年来愈发壮大的对手--日本。

根据中美双方海军贷款协议,美国将分别以330万美元跟405万美元的价格,分别向中方出售四艘弗吉尼亚级战列舰跟两艘康涅狄格级战列舰,并为中方以270万美元一艘的价格,新建4艘速度可达25节的11400吨级装甲巡洋舰。这在外人看来简直是掠夺的价格,因为美国海军的弗吉尼亚级战列舰已在美国海军之中服役接近十年,不但设备老旧而且也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各国海军主力舰,并且330万美元的售价正是当年弗吉尼亚级战列舰的造价。不夸张的说,美国佬将旧舰卖出了新舰的价格,摆明了要痛宰中国一刀。康涅狄格级战列舰也是一样,几乎跟弗吉尼亚级战列舰先后服役的它除了速度比平均只有19节的弗吉尼亚级战列舰战列舰稍快一些外,其余优势并不明显,而且美国海军早就对这一款已经服役近十个年头的‘破船’抱怨连连了,结果也被美国政府趁着这个机会,甩手卖给了中国。

坦白的说,美国人的确是典型的得了好处还要卖乖。算上折旧之后,弗吉尼亚级战列舰的售价平均最多260万美元上下,康涅狄格级战列舰也最多不过330万上下,而且美国海军一直都要求变卖或者拆除了这几艘旧舰,以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建造更新的无畏级、超无畏级战列舰。当美国方面点头愿意出售六艘正在服役的海军战舰给中国的时候,李汉也被美国的黑心气得不轻,不过他最后还是点头应了下来。理由十分简单,第一,日本国内局势逐渐平稳,调查局从日本接连传回不好的消息,在中国加强了在东北的驻军之后,日本国内军政高层对于中国这个老邻居的敌意已经十分浓郁,国内少壮派军人不时发表求战之声,而更令他不安的是,几位陆军派元老态度也开始软化;第二,美国国内承诺,首批四艘弗吉尼亚级战列舰将在六月底完成全部退役手续移交中方,另外两艘康涅狄格级战列舰将在年底前移交中国。中美双方海军贷款购舰合约中有一条很有意思的附加条款,美方要求将约定合同违约金提高到70%,而不是正常军购契约30%的标准……美国人还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李汉因为熟知一战即将到来,知道战争一旦爆发,美国手中的一堆想要出售的老旧军舰将成为供不应求的好东西,如果只约定30%的违约金,英国这头约翰牛必然会毫不犹豫地出高价让美国人毁约,而一旦规定如此高的违约金后,任何人都要考虑考虑是否合算。换句话说,即使英国人不惜一切代价买走本属于中国订购的战舰,中国方面也可以享受英国为其付款白得两艘战舰的暴利。

14年的上半年以来,欧洲上空弥漫的战云已经越发的浓烈了起来。尽管比之历史上多出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然而列强贪婪的本性决定了德奥等国依旧不会满足自己在世界殖民体系中的地位。而老牌殖民帝国英法俄等也更加不会坐视后起晚辈争抢自己锅里饭菜的行为视而不见。欧洲各国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摩擦不断,到了六月,欧洲各国的军事观察家们都已经谨慎的做出了判断---倘若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中,一方不选择进行让步以换取和平,那么欧洲的虚假和平最多还能持续半年到一年,欧洲必有一战。

德国国内也得出来了差不多的评论,因为从中国意外的获得了令德国至少能够掌握未来两年间欧洲天空跟陆地霸权的飞机以及战车技术,德皇对于国内军方的请战之声好不压制,甚至连他本人也热血沸腾的投入了战前动员之中。每每出现在人前跟聚会上必有惊人言论,泰晤士报最近更是将他过去三个月内的出席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生典礼、前往东普鲁士、汉堡跟克虏伯视察德国工业及军事建设时的言论收集成册在英国刊发,顿时引起英国国内更加激烈的反德呼声。

尽管英国政府依旧努力维持着局面,但种种迹象都已经显示,英国国内也已经对维持和平局势彻底失望。英国首相面见王室时曾表示,倘若英国王室无法用亲情继续约束他们的亲戚,德国那位好战的军事狂人,那么英德两国已经走到了战争的边缘。英国糟糕的财政,令内阁诸位大臣跟上下议员都意识到,英国已经无力维持军事竞赛,要么被军事竞赛拖垮而使日不落帝国陷入财政破产,要么就用他们的铁拳狠狠的教训德国人一顿,好叫他们知道世界霸主的威严不容挑战。

在浓烈的战云下,即将归国述职的德国驻华公使穆默也跟将接替他就任德国新任驻华公使的前汉口领事弗朗茨一同面见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希望能够在他回国述职前,彻底完成德国跟中国方面的谈判,将如今在远东已经发挥着越来越大影响力并且实力也越来越强的中国拉入德国军事盟友行列之中。

同德国人之间的军事谈判李汉并不排斥,甚至他还是力排众议,与德国‘加深’友情态度最急切跟诚恳的一个。然而熟知一战将到来的他虽然做出了态度,但是在却一直咬紧牙关,始终未在加入德国的军事同盟中点头。不过双方一致认定:中德间将加强进一步的军事交流与合作;万一在欧洲爆发可能的战争,中国将在实质倾向德国的前提下严守中立,对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和租界,中国方面将予以适当保护,避免战火波及;对于青岛基地的物资和军火补给,和平时期可由中国负责操办。驻守远东青岛的德军将向中国方面采购军械,不仅步枪、重机枪,连轻型火炮、迫击炮、地雷、弹药等物资也都在采购范围内。德国方面虽在青岛修建一些军火企业,但规模不大,只能满足驻军的一部分需要,有了中国这个后勤基地,德国方面已不用不远万里地从德国本土运送物资。

李汉记得历史上,德国曾在一战爆发后第一时间便向中方要求移交山东特权。而且日本人曾经在一战开战之后,在山东登陆向德国开战。为了尽可能的武装德国人,并为政府收回青岛接管胶济铁路创造条件,他同意在协定达成后的便向德国方面开始提供军事补给。最快一批炮弹补给将在六月底经过铁路送到青岛基地。同时德国方面也在山东问题上做出妥协,德国点头同意中方在山东的驻军可由之前的一个师增加到最多四万人。

李汉有信心,倘若开战后,日本还将选择在山东登陆并强攻德国,必将会在山东碰的血流不止。因为这几年来在华利益的增加,德国国内实际上从去年年初便开始强化在远东青岛的驻军跟军事力量了。这表现在德国将在远东的驻军扩增到9500人,不仅如此,过去两年间,德国国内派遣了至少数百名德国工程师抵达远东,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服务于德国的青岛军事堡垒建设,霸气外露的德国人很有心将之建设为在远东尤其是中国的永不陷落的军事堡垒。而对于此,李汉睁一只眼闭一睁眼,甚至在他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默许了山东方面向青岛提供了将近六千多劳工用于帮助德国人大肆修建永久性军事建筑跟炮台。

对于各主要舆论而言,是美国而不是德国获得了中国的军舰订购单是一件非常让人困惑地事情,更奇怪的是,德国方面也没有提出类似的抗议或者平衡。这一切说穿了也不奇怪,德国船厂当时正忙于本国的无畏舰建造,连正常的驱逐舰更新都没有空余的船台,根本没有余力来承接中国的订单。更何况中国也给德国吃了空心汤圆,意思无外乎向其表示美国的友谊很要紧,德国的友谊也是重要地。下次再购大型军舰一定找德国贷款,目前暂时就先这样。由于德国事实上承担着中国几艘最新驱逐舰和潜艇的援建,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满。

“英国人和冯国璋之间最近十分走近,都谈些什么呢?地方上的几位,最近都还安分吧?”这一晚总统正在处理文件,他的情报官挂了一通电话之后亲自带着几份文件赶来见他,说是有要紧的事情。见到他,李汉第一个问到的便是地方上的那几位。

北京这边有他亲自坐镇,英国公使虽然一直都在拉拢北洋系的那几位,但是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而且最近政府在对英问题上已经‘软了’许多,虽说两国之间很难恢复到朱尔典时期,但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了。不过英国人到底做惯了霸主,安分了一段时间后,又忍不住跳出来要对中国的政治跟经济指手画脚了。

在地方上,几位仍在艰难抵挡中央的地方强人,最近调查局都发现了英国人出没,尤其是以江苏的冯国璋为最,冯是老北洋出身,跟英国之间本来就勉强算有些交情,因此现在两家走得最近。调查局虽然知道两家有勾结,但勾结什么,怎么勾结,有何用意并不清楚,英国方面都是单独找冯国璋会谈的,而且双方都知道新总统手下有个实力不差的情报组织,在这方面非常注意保密。

自然,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根据调查局安插在南京的情报人员报告,冯国璋最近以来对中央非常不满,言谈间时常有所流露,主要可概括为三点:第一,财政方面。江苏乃是富庶大省,财政上一直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然而占去了江苏财政大头的盐务跟江海关收入都被中央拿走,新政府的减免农业税跟实业免税以及简化各省厘卡税收等措施都令江苏省内税收大减。根据调查局那边发过来的数据,过去两个月里,江苏省内的财政状况至少比三年前减少70%以上,令手握近四万军队的冯国璋明显感觉吃不消了。

第二,冯国璋拒绝中央派人监督并插手江苏省内原北军第二军的整编。这个要求在冯国璋看来,几乎就是中央要控制其军队的前奏,是他万万不能答应地,两家为此僵持不下,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但暗地里波涛汹涌。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权力方面。他冯国璋是谁,当初袁大总统的左膀右臂,他始终瞧不起现在的新总统,认为自己出道的时候,新总统还在吃奶。几个月前还是这个国内数一数二的人物,贵为长江巡阅使。现在却被李汉打压的只能困守江苏,顶着个江苏省长的头衔,这叫曾经大权在握的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若不是一直顾忌中央的军队,他冯国璋早就闹腾起来了。

按照前清地方大员挟洋自重的本性,冯国璋也认为只有找个外国势力撑腰,才能令中央产生顾忌不敢拿他开刀。于是他便主动派人联系上了英国人,正好和英国佬一拍即合,英国人也一直都在奔走,希望能够在中国地方上扶持几股力量对抗中央,好不叫中国过分的强大起来。不幸的是,冯国璋跟英国人都不知道,调查局一直都没放松过对他们的监视,从两方勾搭上的第一时间,调查局便将这消息送到了总统府内,虽说一直都无法掌握双方在密谈些什么,但一直都没放弃过努力,终于打听到了一些风声。

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750章 和谈(完)第48章 炮八标据守中和门第705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第612章 一年(二)第312章 资州军变第39章 控制工程八营(上)第318章 目标汉阳第107章 摩擦第59章 恩威并重(下)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448章 大战(五)第604章 调停第399章 吞并甘肃(二)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590章 引敌深入第512章 日本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270章 暗争施南府第79章 发兵汉川第104章 宋卿唱戏袁公登台(下)第109章 视察新兵(下)第436章 订婚第557章 另一把刀第397章 南进?北上!第568章 一触即发(4)第四百六十四章第118章 扫平内患(4)第179章 招募第206章 又一份不对等的提案第542章 过渡内阁(下)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162章 得失第533章 危机与机遇第292章 变(3)第308章 战重庆(上)第155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1)第515章 京汉陷落(上)第465章 芜湖陷落第205章 落后就要挨打第371章 风雨欲来第312章 资州军变第413章 生产建设兵团与供销社第310章 鄂西之变第120章 汉口来的盐商?第742章 伏击与反伏击第614章 外蒙危机第532章 应对(下)第213章 军务会议、居正逼宫(中)第492章 拉开阴谋的大幕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674章 刹不住的马车第113章 内忧外患(1)第618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3)第656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8第573章 山东危机(5)第524章 走向和谈(下)第306章 影响与实业第266章 大获全胜第189章 青太?情才?第385章 时而欢喜时而忧第321章 动第196章 ‘中国之声’定刊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451章 大战(八)第520章 东交民巷的炮声第331章 抵达重庆第493章 大铁路建设公债第3章 拯救村民第151章 恶战一家岭(3)第401章 吞并甘肃(四)第629章 攻陷库伦1第357章 巨大的收获(下)第22章 遭遇革命新军(中)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405章 行动第128章 落魄的骗子(上)第577章 青岛之战(1)第226章 密议(上)第142章 三个坏消息(下)第225章 留些后手第189章 青太?情才?第260章 拿下第331章 抵达重庆第14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730章 这是最好的时代第261章 争分夺秒(上)第626章 捷报频传1第84章 进城第144章 酒宴(1)第686章 借刀第365章 分权与集权第582章 国土虽众,但无一寸多余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660章 互相试探第411章 大选第491章 目标‘特斯拉’第59章 恩威并重(下)第21章 遭遇革命新军(上)第616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