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请交易

楚元年十一月初三,金陵的科举,已经以每天两科的速度,考完了全部七科。

白图在金陵大学,再次慷慨陈词,发表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致辞,并且当天在金陵举行了大型宴席——别管考不考得上,总得都宴一次……

一方面是对大家的积极,予以鼓励和肯定,另一方面也提前进行安慰,毕竟按照礼部的计划,一甲不会超过二十人、二甲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人。

当然,这并不绝对,毕竟各部会分别批阅,如果真的人才特别多,超过限额也没关系。

另外剩下八成半的考生,大部分可以混个三甲录取,至于剩下的,大多应该是倒在了礼部和刑部的“基础分”上。

这也是白图为了宣扬《楚律》与楚国的道德观,而特地嘱咐礼部和刑部做的——不能太简单,免得让人以为基础分只是简单筛选,至少照着三成淘汰!

发榜时,六部一院各自发布自己的前三名,三名以后不排名,仅发布一甲、二甲、三甲的名单,以及每位考生的各科成绩。

成绩以“甲”为上等、“乙”为次上、“丙”为中,“丁”为落榜……

礼部和刑部两科因为有基础分,任意一科为“丁”则落榜,只有礼部、刑部为“丙”,其他全是“丁”,也要落榜。

至少在礼部、刑部之外,有“丙”才有机会入三甲,有“乙”必入三甲,“乙”比较多可入二甲,至于一甲……一般是表现突出,好几个“甲”的学神。

基本能成为六部一院的前三,肯定能进入一甲,不过其他一甲名额,就要综合考量,并不是单纯比“甲”的数量。

比如民科为“甲”、户科为“乙”、军科为“丁”的话,肯定优于民科为“甲”、军科为“乙”、户科为“丁”……

因为前者是长于治理地方、组织兴修工程,对账目还比较敏感,不通军略也无所谓,无论坐镇地方还是供职朝中都可以,而后者……长于治理地方、组织兴修工程,并且还懂得些军略,不过在账目方面却迟钝的一批,那这缺陷就有些明显。

更明显的是刑科,最低基础分是“丙”,但仅仅是“丙”的话,其他科目再优秀也无缘一甲,至少也要“乙”才可以,逻辑推理可以做不出,不过至少要有法制观念与常识,否则不敢委以重任……

当然,这些都并不绝对。

因为是第一次科举,“甲”和“甲”之间的区别也很大,根本没有考试范围,纯粹的能力测试,几乎不可能有“满分”,真的要以百分制统计,70来分就能够得上“甲”!

如果真的某方面才华十分突出,比“甲”还“甲”的话,也可以破格任用,重点培养、以观后效,毕竟人是可以进步的,只是……不够优秀的话,请自己去默默进步再来重考。

批卷自然不是白图亲自来做,不过等六部一院各自将分数全都算好,将汇总、并由白图召开会议,决定一甲的具体人选。

故而名义上是楚王钦点一甲,到时一甲上榜的选官,还将在放榜后,在楚王宫会宴——那可是楚王的家,是不处理公事的,甚至还会向私事一样送帖,理论上可以回绝,也就是以个人名义对他们进行安抚,或者说是拉拢。

对白图来说意义不大,不过算是白图留给未来楚王的“特权”之一。

以白图的威望、并且还是科举的大力推动者,没有这道程序,也没人会觉得他们考上一甲和白图无关、更不算将名器假手于人。

然而未来其他楚王,如果混不下去的话,至少保留这个节目,也算是能保持超然地位。

七天之中,金陵的大街小巷,充斥着关于各部前三的猜测以及八卦。

而白图不仅没有制止,反而极力宣传,甚至暗中推波助澜——关心下科举,总比关心楚王和夏侯夫人的八卦来得好!

至于最终结果,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反差之下折了“科举”的声势?

白图对此倒不是很担心,因为是第一次科举,仅是白图知道的,就有法正、费祎这些“名人”参加,甚至诸葛瑾、孟建、石韬……这些理论上已经被征辟的年轻士子,也出于支持楚国政策、亦或是借第一次科举镀金的目的,而主动参加。

因此这第一届科举的含金量可想而知,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时间将给出最好的证明。

甚至各部一些胸怀大志、不得施展的基层官吏,也期望重新参加科举,希望能够一举大放光彩,获得更高的起点。

最后白图不得不规定,民间参加科举不限年龄,但已经出仕的官员,必须三十岁以下才能重新参加科举,三十岁以上的老老实实工作!

实际上这次参加科举的士子,大多都是二三十岁,甚至更加年少,尤其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些,更是集中在这一年龄段。

上了些年纪的,真有盛名在身的话,不少已经被征辟,其他人也有些抵触用这种形同“竞技”的方式来求官,有种上赶着的感觉,哪怕心里真的急得要命,也终究要顾忌些“名士包袱”。

毕竟这是第一次科举,大家还不习惯……

相比之下,年轻人、或者说是青壮,就少了很多这方面的顾虑。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感兴趣,比如徐庶就一门心思的扎在工部,与庞统一同为新军械做战术方面的扩展,而且他的起点,本来就不比科举一甲要低,没有凑这个热闹。

……

在科举之前,其他各方使者,也都在刘晔处,得以品鉴楚国板甲,不过刘晔以这些板甲是送给夏侯将军的礼物为由,拒绝了所有人想要带一件回去慢慢查验的请求,更不会将马钧的判断,主动分享给他们。

不过科举之后,其他使者也都纷纷和礼部洽谈,希望能在交易门类中,增添“板甲”一项。

礼部最终也“羞嗒嗒”的暗示:这可是我们楚国最先进的装备、陆地最强军备,你们想买它?得加钱……

第六章 睿智的吕玲绮第五百五十七章 张鲁降楚第四百六十二章?新军第四百四十一章 企划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二百九十九章 岁旦宴第八十二章 过江东第一百四十一章 讨伐袁术第三百八十一章 州县二级制第三百六十七章 方兴未艾第一百零四章 霸王渡江第二百八十一章 献玺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学得会第四百四十一章 企划第四百五十七章?评测第九十三章 鲁肃:谶纬之事不可信!第四百零六章 头铁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届科举第二百四十章 七探盘蛇枪第二百八十八章 公孙氏第四百三十二章 五味杂陈的榜首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阁之议第七十四章 二斗孙伯符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命玄鸟第三百八十六章 南郡第四百三十一章 前三发布第六十七章 我当以国士报之第六百一十四章 陇右之盟第五百二十六章 三家暗盟第二百七十七章 条件第五百四十七章 凤翼天翔第八十一章 义助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公肉第三百二十五章 司马门事件第四百五十二章?聪明反被聪明误第六百一十六章 冬季作战第一百九十三章 写诗第二百八十四章 两摞第二百五十一章 总督部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应第二百零一章 出使宛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第九十四章 天书第九十四章 天书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第五章 原来你也是谋士?第二百六十六章 沙摩柯第一百五十五章 庞士元第一百三十章 上半场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一百三十三章 咸使知闻第五百三十二章 规矩第三百六十一章 仪式第二百零六章 丞相府来使第二百五十九章 张扬第三百五十三章 八策第二百九十九章 岁旦宴第一百九十五章 告状第五百一十九章 风云变幻(大章)第二章 我看到你的机甲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条件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循环第一百四十八章 似曾相识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赐爵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第一百零三章 龃龉第五百八十九章 镇魏大将军第三十九章 护卫第五百八十八章 占据第四百五十三章?一铢钱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军第二百六十三章 古越部落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两嘬第一百四十六章 旱情初起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两嘬第二百四十六章 女官第一百九十三章 写诗第四百一十九章 归金陵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襄阳第四十四章 忍耐的吕布第二百五十三章 总督人选第五百九十四章 长安局势(二合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办法第五百四十三章 弹弩第一百八十四章 子龙去向第五百七十六章 叛逆第二十八章 辞行第三百六十六章 招聘广告第七章 鬼神之才第二十八章 辞行第二十八章 辞行第六十六章 枭雄本色第五百四十六章 钢针铁网第二百二十一章 修罗监军第八十四章 礼物第二百四十四章 金陵异闻第十五章 硬盘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赵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