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快刀斩乱麻

吴氏这一日看了赵国公府那一堆陪嫁家具之后又欢喜,又赧颜,总觉得占了朱家太多便宜,因而张寿回来,提议晚上涮火锅,刚巧朱莹带着洪氏直接过来,高高兴兴地嚷嚷说今天出师大捷,要留在这一块吃晚饭,吴氏自然喜出望外,索性叫了所有人,热热闹闹吃了一顿。

家里上下宾客主仆上百号人全都被叫了出来,正厅偏厅花厅各种圆台面支了起来,十几二十多个铜火锅摆开,从羊肉羊杂到各种蔬菜山珍,这一顿也不知道消耗掉多少,恰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夜宴。

至于野味,那当然是压根都没有。虽说这年头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爱吃点野味号称尝鲜,但张寿却用积德行善这四个字劝了吴氏,甚至还给朱莹好好洗了洗脑子,用的理由也是吓唬人的寄生虫。病毒细菌这种,他说出来现在的人也听不懂啊!

什么禽流感,什么埃博拉,就算另两种疫病未必源自野味,他也实在是怕了。

鸡鸭鱼肉不好吃么……好吃还吃野味干嘛?要不是富贵人家常常拿野味尝鲜,穷人不得不拿野味填肚子,为什么时人寿命怎么就这么短?常常四十多岁就像小老头子了?张寿绝口不提生活的艰辛,医疗的落后,再加上自己一贯最讲道理的形象,成功把朱莹给绕进去了。

他甚至一再苦口婆心地叮嘱自家养母和朱莹,吃什么务必烫得全熟,甚至还举了小时候半生不熟闹肚子的往事。对于他那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做派,就连吴氏都忍不住怀疑张寿那动不动就生病的小时候到底有没有这回事,而朱莹更是吓了一跳,满口答应照办。

而当他们在这其乐融融的时候,在京城内外的更多地方,许许多多的人却是彻夜不眠,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在这一夜熬红了眼睛,熬出黑眼圈的人……那绝对不止一个。

这其中,得了张寿暗示,陆绾点拨的巡视五城御史崔宏,赫然就在其中。

五城兵马司全都跑下来,一个个犯人全都审完,这对他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和阿六一样,他是主攻朱廷芳直辖的南城兵马司,而且,那些最初被朱廷芳看似宽纵掉的人,入夜之后大多被一个个拎了回来,他不用死死盯着一个疯子问个没完。

因此,当深夜时分,忙了一天却因为天赋异禀,身体倍棒,于是照旧精神奕奕的朱廷芳回来时,面对的就是一个面容憔悴,红眼睛黑眼圈,但眼神却流露出几分狂热的巡城御史。

崔宏早就忘了之前找不到朱廷芳的焦躁和烦乱,一见到这位奉旨总管五城兵马司,直辖南城兵马司的赵国公府大公子,他就立时三步并两步冲上前去,直截了当地说:“朱大人,今天这闹事是有人指使的,而且就是司礼监的人指使的,他们试图把水搅混,死中求活!”

朱廷芳随手把马鞭丢给了一旁的朱宜,盯着崔宏看了片刻,他就一言不发地径直往办事的公厅走去,竟是直接把崔宏就这么撂下了!

面对这种待遇,崔宏虽说有些羞恼,但朱廷芳脾气硬,手段狠,那是出了名的,皇帝让人来掌管南城兵马司,本来就是看重了他那一腔杀气。果不其然,朱廷芳走马上任三天,南城不少一度风光无限的帮派头目就被一股脑儿抓了十七个,再然后……

秋决直接就拉出去砍了其中罪大恶极的八个,外加罪大恶极的狗腿子十个!

那还是特意送到西四牌楼去行刑的,就连最爱看热闹的小民百姓,在人头落地的次数太多之后,他们的欢呼雀跃就渐渐变成了噤若寒蝉,最后瑟瑟发抖离开的人不在少数。

于是,他强压下心头不满,却是转身就快步跟上了朱廷芳,一个劲地解释道:“朱大人,我绝对没有屈打成招,也不曾迫供诱供,这是我交叉逼问之后,又调了南城兵马司的人,去顺藤摸瓜之后的结果,朱大人要是不信可以亲自审!”

“崔侍御办事,我当然相信。”朱廷芳的回答很简洁,可他此时继续往前走的动作,却让崔宏觉得心里十分没底。当他亦步亦趋跟随人一直走进公厅时,就只听朱廷芳再次说出了一句话:“但我在城里抓到的那几个,供述却和那陈疯子以及你这里查出的状况不一样。”

朱廷芳径直走到自己的主位,背转身大马金刀就这么一坐,见崔宏脸涨得通红,等发现自己在看他时,这才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他就漫不经心地淡然一笑。

“我并不是说,崔侍御你追查的时候有什么私心,又或者为人蒙骗,但你要知道,有些人惯会故布疑阵。你在这南城兵马司问出的是这个结果,但内城那几拨闹事的人,一顿板子打下去,口口声声说他们是受朝中某些老大人指使,所以要把司礼监连根拔起。还有……”

他稍稍一顿,口气却是更加严峻了一些:“还有就是,趁着如今各省举子渐渐赴京,满城都是读书人的当口,激起众人同仇敌忾,迫使皇上好好整治司礼监。”

这一次,崔宏刚刚涨红的这一张脸,登时又变得殊无血色,连声音也有些颤抖:“这简直荒谬!”

“没错,确实荒谬,所以我当然也不信。”朱廷芳轻轻一抖袍子下摆,身体微微前俯,一字一句地说,“但是,这样的说辞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也有人说,指使他们的人,兴许说不定是打着某些老大人虎皮做大旗的家伙?”

“现在,你在南城兵马司问出来的是司礼监贼喊捉贼,我在东西北中四城兵马司问出的却是朝中有人推波助澜,你觉得,这应该怎么往上禀报?”

崔宏被朱廷芳问得满脑门子冷汗,背上也是湿漉漉的。有了张寿的暗示,陆绾的点拨,他方才会亲自过来南城兵马司,发现朱廷芳并没有禁止他提审人犯,他就更觉得这位朱大公子也是这样的心思。可现在,朱廷芳竟然说城中那边抓到的人口供竟然不同!

他只觉得心乱如麻,没了主张,竟是不由自主地问道:“那大公子觉得该如何禀报?”

对于崔宏这种不负责任直接把球又踢了回来的态度,朱廷芳一点都不意外。这年头的大多数官员,不就这么一个没担当的德行吗?

他哂然一笑,这才一振袍角,竟是又站起身来:“怎么向上禀报?皇上不是给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吗?那就是快刀斩乱麻。凭他是谁指使,直接立时断案了结就好。”

“可无论五城兵马司,还是我这巡城御史,能审能问,但若是断案定罪……”崔宏顿时欲言又止。虽说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号称三法司,但除非是捅了天的官司,天子下旨要三法司一块审,否则平日里全都是各司其职,不管断案定罪这种小事的!

没错,作为真正掌握天下刑名决狱大权,也就是手掌最终司法复核权的三法司,平常是真不管审案子的。御史这种监察官,也就是每年刑部大理寺决狱复核的时候,在旁边摆一张椅子旁听,然后随时准备挑刺而已。

朱廷芳轻轻啧啧一声,若无其事地说:“那好办,顺天府衙、宛平县衙、大兴县衙,按照各自管辖权把人送进去,立时三刻审结,该打就打,该流就流,该徒刑就徒刑!”

“总而言之,不要拖,动作快,就事论事,不要想着牵连到谁谁谁!”

崔宏登时面色一寒。他最初查到司礼监时,那自然是非常兴奋,只想着王大头作为带头参奏司礼监某些太监贪腐行径的高官,如今赫然名扬天下,如果自己穷追猛打,顺势将刚刚升任司礼监掌印的那个秉笔钱仁也一块扳倒,那说不定也能风光万丈。

可如今朱廷芳赫然是警告他,不要想着求名,快速了结才是正经,他不禁觉得这就犹如到了嘴边的肥肉最终丢了,那真是心痛到无法呼吸。

可是,在那看似和蔼,实则犀利的目光注视下,崔宏最终挤出了一个极其勉强的笑容:“也是,太子新立,这种事确实应该快刀斩乱麻,早收拾早好。”

甭管崔宏是真的服软,还是仅仅虚与委蛇,朱廷芳根本就不在乎。他缓缓走到崔宏面前,在这种近距离的相处时,比对方高大半个头的他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了一股压迫力。

“南城兵马司这边的人犯,我会亲自问一问。至于内城那东西北中四城兵马司的人犯,劳烦崔侍御辛苦一些,夤夜进城再去看一看问一问,也免得事后有人翻供说是我屈打成招。当然,你最好把这一身官袍换掉,也免得有些人看到换人问他们,于是也换一套说辞。”

见朱廷芳竟然大大方方授意自己进城去亲自鞠问,崔宏那最后一丝侥幸也终于没了。

如果不是朱廷芳已经问明甚至查实,某些闹事确实和朝中一些老大人有关,至于这样爽快?想到自己在京城有座师、同年乃至于亲朋好友乡党,他再也不敢拖延时间,慌忙连声答应,随即也顾不得从黄昏到现在忙着审问追查水米未进,紧赶着进了城。

等他这个巡城御史凭借腰牌进了内城,东西北中四城兵马司一一跑下来,却也已经是天亮了。身为御史,他本来就是常朝官的一员,于是趁着入宫前夕百官云集的当口,他就紧急把消息都送了出去。

一时间,本来已经摩拳擦掌写好奏疏,打算回头就立刻拜发的科道言官们,不知道多少人陷入了茫然状态,虽说也有不怕死的,打算回头去修改一下自己的那篇绝妙好文,把司礼监和大佬们一同扫进去,就算粉身碎骨也要青史留名,但大多数人……

嗯,大多数人还是正常人,好不容易读书出仕,却在这么一件没头没脑的事情上碰一个头破血流,最后被革职永不叙用,那就没意思了。

因此,这一日的朝会,照旧是按部就班地几件事说完,最终便安安静静地结束了,就仿佛昨日司礼监那桩大新闻公诸于天下后,昨日京城内外那狂风巨浪就没有发生过一般。

而在这死水一潭背后,却是一夜未眠的崔宏马不停蹄从五城兵马司派人押解人犯去往顺天府衙和宛平大兴两县衙,一次一次之后,终于清空了五城兵马司的牢房。

紧跟着,三大衙门立时三刻开审,月台上板子打得劈啪响,最终每个衙门的大门口,都直接撂着七八个趴在那晒皮开肉绽光腚的犯人。

往常挨杖刑笞刑的人也不是没有,可但凡有一丁点条件的,那都是门板立刻抬回家去,丢不起那人,而没条件的也大多耻于这样受辱,爬也得爬回去,可这些晒光腚的家伙那却是人人披枷带锁,一众衙役虎视眈眈看着,却是上头有命,晒足半天方才准放人。

更难捱的是此时那寒风凛冽,吹在那皮开肉绽的光腚上,简直是又一重酷刑!

最让人惊悚的是,此番衙门重处闹事者时,更是放出消息,闹事者不许赎杖。这还不算,朱廷芳当日命人在外城撂下的那一番针对读书人的话,也依样画葫芦在京城各处都宣扬过一遍。某些当作耳旁风,依旧蠢蠢欲动的读书人们,在这天晚些时候就得到了督学衙门的消息。

北直隶督学御史通告,如有功名之生员举子于京城以讹传讹,喧哗闹事的,小则训诫降等,大则革除功名,绝不宽纵。至于其他各省学政会不会照办,谁知道呢?

虽说有人愤愤痛斥这是万马齐喑,但到底最终还是偃旗息鼓,一时就连各种旨在结识同道,乃至于扬名立万的文会诗社都少了许多。

至于朝中有多少老大人在捱到回家之后,于家中摔了什么杯盘碗盏,砸了多少笔架砚台,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可即便是气息再不顺的孔大学士,在打探得知皇帝竟然把之前革退的两个秉笔撵去了看守皇陵,随即又拣选出了几个精干人去查那些善堂,他也同样安静了下来。

天子没有把对司礼监的这种无情手段用在他这样的老臣身上,这就已经是得天之幸了!说起来,就连之前黯然下台的江阁老,相形之下,那下场也比这些阉宦好太多了!

在这死水微澜的情势之下,国子监第一场筛选东宫侍从的考试,却是在不太受关注的情况下悄然开始。当眼看江都王大摇大摆地走在前头,死板着一张脸的徐黑逹紧随其后,无论周祭酒还是罗司业,又或者众多学官,全都只觉得一张脸竟是生疼,不知是风吹还是羞怒。

第一百五十二章 曲项向天歌第四百三十六章 废后大赢家第六百三十章 同袍之谊第二百八十四章 送饭和探病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万个为什么第三百零七章 鸡毛飞上天第四百九十八章 海上镖船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六百五十七章 排名大杀器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三百八十六章 狗咬狗,人捧人第四百二十章 兜来转去坑自己第三百二十九章 饕餮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诱,连消带打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钟双制?第六百六十九章 责以大义第六百五十五章 太子的三道题第一百八十七章 婚事和锻炼第三百九十七章 述而不作?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人意料的挟持者第七百六十八章 宗师,求救第一百三十二章 能者多劳王大头第七十七章 我信了你才有鬼!第二百六十四章 花开时节动京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祥瑞和奇葩第六章 不把自己当外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狗咬狗,人捧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闲居轶事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径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人意料的挟持者第四百五十四章 从人参果到芋圆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六百一十一章 童言无忌第一章 田头偶遇第二百六十八章 丈人见女婿第七百八十二章 诱之以利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吃穿二字第二百四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五百七十七章 石破天惊第七百八十九章 谁干的?第四百二十七章 激进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养废物第四十七章 葛氏新书和多事之秋第七百七十四章 威胁?妥协?第五百七十六章 妖法……第五百二十四章 裂痕第八百六十四章 蛊惑第五百零六章 闻名不如见面第九十六章 表决心和不知道第三百八十一章 就为了买绸缎?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都乱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太坑人了!第七百一十八章 忠厚君子秦国公第三百八十九章 通风报信,意外之喜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第三百二十七章 特立独行第一百四十七章 善恶有报,陆三难人第二百九十章 举一反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从人参果到芋圆第六百九十二章 诘问第四百四十二章 堵不如疏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声势和敲竹杠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头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山更有一山高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万个为什么第二百三十四章 看房?造房?第二百八十章 师生反目第一百五十五章 男女有别第六百二十九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六十五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群臭皮匠第一百一十二章 请君再上轿第六百一十一章 童言无忌第八百六十章 威吓第八百四十七章 第二只落地的靴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犹如阳光尾声1 兄弟第二百七十九章 珠联璧合第八百七十六章 匕见第六百零五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五百二十二章 刺心暖心,晴天霹雳第五百九十三章 枷锁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乱第八百六十六章 知书达理?第七百九十章 意难平,过不去第六百章 罚你去祠堂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会审,著书立说第六百五十九章 居心不良第三百六十七章 无影脚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纤,醉翁之意第五百八十七章 好为人师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兴师问罪第六百四十七章 万钧第四百八十三章 谁爱嫁谁嫁!第一百九十章 杜撰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妃和童养媳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张旗鼓,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