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视察公学的大宗正

从国子监赶到外城公学,江都王当然不会和年轻人似的骑马——虽然比他大的皇帝即便微服出宫,也常常喜欢骑马招摇过市,但他生性怕冷,又爱享福,所以宁可拥裘抱着手炉舒舒服服坐在车里。等到外间传来随从禀告已经抵达的声音时,他竟是小小眯瞪了一觉。

他和徐黑逹先去了国子监,这边虽没亲自来,却也派人来公布了考题——至于公布考题的人是谁……那还用说吗?当然是他刚刚在国子监里对人说的,他那不成器的未来女婿!

一点都不觉得自己任人唯亲,江都王打着呵欠踩了车蹬子下马,却发现那大门前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压根不像国子监之前那学官尽出,大张旗鼓迎接自己的场景。

虽说他一向就不是计较虚礼的人,可好歹也是个郡王,这样被人怠慢,他心里当然也绝不会痛快。他左顾右盼,很想问一句这竟然连个看门的人也没有吗,终于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岳父大人,您这么快就来啦!”

脚下生风窜出来迎接的不是别人,正是宋举人。见江都王似笑非笑地瞄着他,他就赶紧解释道:“张学士正在上课呢,毕竟这公学又不仅仅只有半山堂,其他教师也正在上课。刘詹事和陆祭酒这就来了,绝不是不把您这位大宗正不放在眼里。”

这下子,江都王顿时心气顺了。尤其是看到刘志沅和陆绾真的一块出来时,他立时换成了一副笑脸,哪里还看得出半点责难表情?

几句寒暄之后,他就问起了半山堂中的考试状况。果不其然,他就看到了陆绾脸上露出了相当微妙的表情,紧跟着,人那眼神就明显飘忽了起来。

“太子殿下那三道考题着实出得相当精到,半山堂的那些小家伙,只怕能做出一题就很了不起了,能做出两题的估计没几个,更不要说三题。”说到这,陆绾顿了一顿,旋即不无苦笑地说,“这题目若是放在九章堂,那道算经题自然不值一提,但其他两道他们估计也难。”

“半山堂我不知道,但那道以论语中‘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为题的时文,对九章堂那些学生来说,估计很难,能写好这篇时文的人确实可能没几个,但绝不至于一个都没有。”

反驳陆绾的不是别人,正是宋举人。他没注意到江都王在听到这话后饶有兴致地摩挲着下巴的表情,自顾自地说:“因为陆高远那书坊印书很多,其中就有时文集子。像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种四书题,那范文就多得很,据说他曾经为了推广算经,将时文集子白送。”

“而九章堂的学生在公学兼职多少能挣几个钱,如今算经课本大多有能力买,不再是之前的借用,也就是说,他们十有八九多少有几本时文集子。就算有些人没翻过,甚至还因为缺钱转卖,但肯定也有人翻过,而翻过的就算大多没记住,但说不定就有人记住了。”

陆绾见宋举人说得煞有介事,他顿时气乐了:“如果九章堂来考,就算是把范文囫囵背下来抄到卷子上,难不成那就算是写好这篇时文了?你当阅卷的那几位讲读官都是死人吗?”

“讲读官未必是死人,可他们未必就看过如今市面上风行的那些时文集子啊!”

宋举人却一本正经地反驳陆绾,见人顿时哑然,他就加重了语气说:“时文就是块敲门砖,考上进士之后的那些官员,多半将其不知道扔哪去了,更不要说去买时文集子,时时刻刻再去揣摩那些时文大家有什么新范文了。别说这些都不知道多少年前考中进士的讲读……”

“想当初我在广东参加乡试的时候,曾经铩羽而归的那一次,主持当年乡试的主考官就没看出有人抄了大半篇范文,取了某人为第七名亚元,结果最终被人揭破,那真是丢了绝大的脸,事后灰溜溜不说,还被朝廷申饬罚俸降级。人还是主考官呢!”

见陆绾那脸色真是平生仅见,江都王只觉得实在是有意思极了,明知道不该笑,却还是最终哈哈大笑了起来:“贤婿你说得对,这些读书人没出仕之前勤勤恳恳磨砺制艺,出仕之后就把这敲门砖扔一边去了……哎,端尹大人,我可不是说你!”

шшш◆ Tтkд n◆ ¢ ○

明明已经致仕了,这次却被皇帝特地重新启用,甚至还硬塞了一个詹事府詹事,刘志沅本来就觉得诡异,而此时被江都王这一声端尹一叫,他顿时满心别扭。

可刚刚宋举人和江都王用这种戏谑的口气说制艺时文是敲门砖,敲开门之后随手就扔,他纵使部分赞同,可却不能在外人面前露出这样的态度,否则让人知道他堂堂状元却竟然这样鄙薄八股文……那真的要乱套了!

只不过,他确实对八股文深恶痛绝……他中状元的时候都年过五旬了,人生最好的岁月除却治学,就都在研究这没用的玩意,即便最终殿试夺魁,那又如何?

当下他只能冷着脸岔开话题道:“好了,江都王既是来了,就请到半山堂中好好看一看,省得日后有人质疑,道是有人给这些考生行方便。对了,半山堂之前虽说已经分堂,但现在还没决定他们上什么课,这些人就让他们多教一教这些民间小儿好了。”

“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什么民间疾苦,纯粹是磨砺一下这些小子的性情。不求他们出将入相有什么绝大的出息,哪怕当个富贵闲人也好,但只求一点,别成了祸害!”

江都王对刘志沅那当然是绝对服气的,这么大年纪的老头儿却被皇帝启用辅佐太子,这若是没有足够的能耐,怎么可能!

他当即一个劲地赞成,甚至还兴致勃勃地说,回头宗学中的宗室子弟也不如到公学来当个教师锻炼锻炼,结果却被刘志沅冷笑堵了回去。

“宗学那些宗室一个个都娇生惯养,上外城这种地方,家里老子娘谁能放心?这些老爷们还是好好歇着吧。不像是半山堂,在家里大多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半吊子货色,其他的不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照本宣科,总归还勉强能行。”

见刘志沅反对,江都王打了个哈哈,却是收回了自己一时兴起的话,却不由琢磨着是不是把自己家里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丢过来磨砺磨砺。不求成才,只求他们几兄弟日后能够把担子挑起来,别弄得家业崩颓。

为了弥补刚刚一时嘴快的那个不切实际建议,他接下来就笑容可掬地上前搀扶着刘志沅,那种虚怀若谷好宗室的模样,就连陆绾都看得有些呆滞。

而刚刚首先挑起那个话题的宋举人缩了缩脑袋,跟着陆绾走在后头时,他就忍不住轻声问道:“陆祭酒,我这未来岳父大人瞧着好像挺尊师敬老?”

屁的尊师敬老!想当初江都王和皇帝,还有庐王,那简直是京城三害!只不过有到现在都特立独行的皇帝挡在前面,有后来自己的找死的庐王吸引视线,江都王就显得温和无害了!

陆绾很想拆穿这位此时变身贤王的大宗正,可想想人一把年纪,早就是当爹的人了,也已经被宋举人口口声声叫做岳父,他最终还是决定给人留点面子,只是不咸不淡地对宋举人告诫道:“你岳父性子有点随皇上,你日后可要心里有数。”

随皇上这三个字虽说听着平平淡淡,但宋举人哪怕被阿六戏称为笨笨,可到京城这么久,经历了御厨选拔这种平生不敢想的事,那满肚子不合时宜,如今也已经渐渐凝结成了一团玲珑心,只不过绝对没有九窍,顶多是勉强九窍通了两三窍而已。

可即便如此,他想到皇帝那随心所欲的性情,再想到当日去江都王府,最初时被江都王父子当成洪水猛兽,但等到海陵县主把话说清楚,江都王又在他的刻意讨好之下转怒为喜,最终认下了他这个女婿,他此时慌忙在心里往这位未来岳父的身上贴了几个标签。

喜怒无常、变幻莫测、特立独行……总之日后他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扶着刘志沅到半山堂巡视了一圈,发现那些正在答题的小子果不其然哭丧脸的居多,江都王也顾不得这是在考试的时候,竟是出声训诫了两句。

话里话外无非是和他之前在国子监时同一个意思。太子给国子监六堂和半山堂出的是同样的三道题,若是最终答题的结果都不乐观,那么,所谓名额一笔勾销,宁缺毋滥。

面对这样一个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遽然色变的张大块头也同样完全忘了这是考试,竟是忘乎所以地起身问道:“那敢问大王,若是最终我们半山堂答题结果更好呢!”

江都王诧异地看了张大块头一眼,却不认识人,听到刘志沅解说方才知道那是襄阳伯的儿子,当即就笑了起来:“哎哟,你这小子心气挺高嘛?不错不错,我可以承诺你,要是你们半山堂真的能有更多的人把这三道题答得漂漂亮亮,而国子监六堂却没有……”

“那他们的名额就让给你们!”

面对这一锤定音似的表态,底下其他人先是兴奋到发生了小小的骚动,但随即就陷入了一片死寂,也不知道多少人盯着自己抄录下来的三道题目,恨不得把那墨迹淋漓的纸给吞下去。虽然江都王是给出了这样的表态,可他们实在是不会做啊!

算经题看上去好像挺简单的,但细细琢磨,却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当然也有一些曾经在融水村那翠筠间中跟着张寿学过一些算经的学生,此时有了些思路,但那种极笨的思路改换成真正的解题方法,还需要时间。

至于时文,他们要是能写得好八股文,之前还用得着在半山堂中混日子吗?农事就更不用提了,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别说根本没下过地,大概连稻子和小麦都分不清楚!

于是,在沉寂过后继续伏案苦思的时候,有人是真心卯足了劲想要拿出最大的本领,比如张大块头,却也有更多的人是试图用尽量写满卷子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学习态度——哪怕是写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

而江都王显然也没心思一直在那看着这些人绞尽脑汁答题,却是又在众人的陪同下,悄然视察了其他课室。

眼见得有年纪不同的孩子正在那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启蒙课,也有人正在引导孩子们背诵九九歌,甚至还有的正在讲加减法,甚至还有明显出自九章堂的学生,在讲解着最粗浅的自然知识,他不禁啧了一声。

“怪不得别人说,公学就是学一点粗浅的东西,但我看这粗浅好。又不是人人都能考进士当状元,能写会算的话,哪怕是读衙门公告,算赋税,却也不会被人轻易蒙骗了去!”

话虽如此,他却在心里想,听说东南也是认字的人多,懂大明律的人更多,于是讼棍云集,不少地方官都深恶痛绝,私底下甚至把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搬出来说。

想当初皇帝就对他提过,历代天子都自诩为明君,但凡出错就都是奸臣的过错;而官员们都自诩为贤臣,若有差池那就是奸吏为害,刁仆作祟;而小吏仆役之流,虽说很难再把责任往下推,但被逼到实在没办法,也会把责任一股脑儿都推在奸民游民身上。

却不知道所谓的奸民游民,当最终为害时,那便犹如巨浪覆舟!不识字就不会覆舟?那古往今来的那些造反暴动从何而来!只要天下承平,人人温饱,都知道一些粗浅的道理,乡民哪来闲心造反?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江都王终于来到了九章堂前,恰是听到了张寿的声音。

“之前我们已经从海上行船进港先见船帆和正午时分高木留下的日影长度变化之道理,证明大地很可能是圆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如若不是天圆地方,而是大地是圆的,那么在这样的大地上,姑且认为我们在上方,于是不会掉下去,那么……”

“那么,在圆球下方的人呢?为什么不会掉下去?为什么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果子成熟了会从树上往下掉落?为什么上次在张园观星楼做的实验,大小不一的铁块几乎同时落地?”

听着这一个个为什么,江都王只觉得脑袋一团浆糊,再一看陆绾和刘志沅,那竟是比他好不到哪去。他轻轻嘬了嘬牙,随即轻轻舒了一口气道:“幸亏张学士离开国子监,否则就他讲的这些,简直就会让国子监砰然炸锅!”

第二百四十九章 拜年和骗婚第三百八十三章 从公式到建港第六百七十一章 沉浮第二百九十八章 恰同学少年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二十四章 颜值即正义第一百七十四章 各寻长辈第四百六十一章 祝寿第一百一十三章 我觉得你样样都好第两百二十六章 坐地分钱第四百二十九章 好久不见?第五百四十章 礼未行而行第六百九十九章 丧第四百八十一章 浪子回头今成才第两百二十六章 坐地分钱第七百七十七章 揠苗助长,一呼百应第八百五十章 接触第六百零七章 没钱没势,思路清奇第七百八十九章 谁干的?第三十四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六百七十六章 郁郁第四百六十四章 礼轻情意重第七百五十二章 上梁不正下梁歪第十四章 三面受敌?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第八百四十章 张生借书说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限风光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二百五十九章 月明亦是杀人夜第三百七十七章 撒手掌柜最轻松第四百三十八章 绊脚石须除第四百三十七章 人人争先第七百零八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圣驾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第四百八十七章 陪客和眼光第七百五十三章 赏赐和贺礼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数理气自华第八百四十四章 不情之请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人第七百零九章 抄家?堵门?第二百八十九章 不期而遇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六百六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三百八十一章 就为了买绸缎?第四百零八章 铁公鸡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人意料的挟持者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两百二十七章 说来就来第三十三章 扯起虎皮做大旗第三百三十八章 美人带刺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头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拥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打人者朱莹?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一百五十九章 谁家千金慕贤郎第两百章 有我在,怕什么鬼第七百五十五章 新婚第六百五十九章 居心不良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出题第一百五十三章 十四环密钥第二百九十八章 恰同学少年第一百零六章 寻人司礼监第七百一十九章 爹坑……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阵仗第九十七章 求救讯号110第四百七十二章 录取和升留级第八百五十一章 可疑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所求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兵买马第五百五十六章 变味的大考第三百一十九章 羞辱第四百五十五章 敲人头壳问配方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第八十一章 我想当斋长!第八百四十章 张生借书说第三百二十三章 双簧?铮臣?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谈第三百零七章 鸡毛飞上天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情无情第五百七十七章 石破天惊第一百八十六章 你赔我美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鸡用牛刀第三百九十六章 二人转?第六百五十三章 病急乱投医第五百六十一章 雷霆暂消第四百九十七章 肃然起敬第八百四十一章 有心计和没见识第一百七十四章 各寻长辈第八百一十八章 家庭教师第八百三十三章 高丽贡女第三百四十三章 揍成想要的模样第七百零四章 领命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鸡用牛刀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七百四十三章 早生贵子……第七百二十三章 软硬兼施第五百八十四章 诏告尔字第六十七章 婚约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