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 舍弃

张寿从来就没奢望过,这年头的统治阶级会出现叛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思想教育,在如今这种年头,就算有人同情黎民百姓之苦,也顶多只能济贫扶弱,又或者在做官时尽量清正廉明,再过线就很有可能做出一些蠢事。

没有发生头脑风暴似的思想变革,纵使才子名士也不可能高屋建瓴地看问题。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话可以完美用在普通人身上。指望从来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百姓有觉悟,那还是洗洗睡了吧。所以,他对者山君说了那么多,唯独只字不提教育两个字。当然,其实他提了,者山君也没有解决的办法,李氏朝鲜两班子弟都谈不上应学尽学呢!

高丽报丧的正式信使到了,而接下来的那位信使到得却比皇帝以及群臣料想得要早。却原来是高丽上下被那道兴师问罪的奏疏给吓坏了,一面派人卑词请罪,一面号称要派大军前往济州岛清剿,只请天朝宽宥……总之就是一句话,他们自己会处理。

对于这样的表态,皇帝直接呵呵一笑。这一日在召见几位部阁重臣时,随手把这封国书一扔,继而就没好气地说:“若不是北面港口大多封冻,而从南面那些港口出发,风向不利,事倍功半,朕早就派水军直击了,还费神劳力等他们回复?”

但凡文官,尤其是高官,一心一意想着开疆拓土的人很少,多的是号称老成持重的,而此时此刻在御前的,一多半都是这样的人。于是,孔大学士就率先说道:“就算是风向有利,贸然劳师远征,也不是上策。由着高丽先查,这才是正理。”

他话音刚落,朱泾就淡淡地说:“最近这日子,于我则风向不利,于高丽则风向有利,孔大学士就没有想过,海上劫掠高丽贡品船的,应该绝不止一艘船吗?而既然他们能够轻易到秦皇岛,则沿海各地都能轻易到达!”

“所以,不是如今大明是不是派兵的问题,而是他们若是派船骚扰,则大明边境各地,无所不在战火之下!”

“而且,这些打着太祖皇帝后裔幌子的贼子,未必就不是曾经肆虐高丽,打得他们苦不堪言的倭寇!”

最初被朱泾驳斥的时候,孔大学士还死板着一张脸预备反唇相讥,然而,听着听着,他的脸色就渐渐变了,都最后更是暗自心惊。如若真是朱泾说得那样,可不是防不胜防?可要他立刻支持用大举进攻来代替被动防御,那却也是万万不能的。

在他看来,怎么能够因为一时猜测,就担负那大军出动,钱粮耗费无数的后果?

可是,吴阁老却抢在他前面,用不紧不慢的语调开口说道:“大司马所言极是,如今风向不利我朝水军,但高丽也好,日本也好,他们那边船队跨海而击,却是非常便利的。万一那些逆贼丧心病狂,岂不是战火直接烧到了我国?”

孔大学士不自觉地抬起头来看天子,在他看来,这很可能是因为皇帝提前和朱泾以及吴阁老通过气,所以这两位方才说这样的话。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皇帝并没有趁势附和,而是露出了微微有些得意的表情,随即就目视朱泾,用一种兴致勃勃,或者说唯恐天下不乱的口气说:“朕早先就让兵部行文江南各地水军,开始临海水军演练,现在应该差不多开始了吧?”

“这要是他们这些每年砸下去无数钱粮的水军大营,还会被区区叛贼占据上风,那还不如裁撤了!”他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口气越发不容置疑,“如今三月都快到了,北边的港口也逐渐解冻,通告各地渔船,下海的时候小心些个,再有就是……带上朴刀之类的武器!”

孔大学士不禁微微错愕,渔民也就算了,什么水军演练,他之前怎么不知道?他这才猛然想起,因为年底二皇子被杀,各种各样的善后以及相关方面的处理堆积如山,都是他领衔去做的,而至于那些牵连到问罪高丽以及相关问题,则是吴阁老担纲。

所以,他这个不是首辅的首辅,方才居然都被蒙在鼓里!

而皇帝见孔大学士面色阴沉,却也没有继续刺激人,而是收起了刚刚那姿态,语重心长地说:“太祖后裔四个字之所以能够轻易糊弄住人,也是因为这些年来,水军的船只也就是在近海游弋,查禁走私,却不再远洋四海,走得最远的反而是商人,是商船。”

“朕无意像太宗年间那样,派出无数大船铺天盖地地满世界转悠,由此虚耗钱粮无数,毕竟,太宗皇帝末年也醒悟到了这种做法实在是有些不妥,于是就有了你们心里知道,嘴上不说的那些船。”

听到这里,孔大学士也好,吴阁老张钰也好,甚至就连赵国公朱泾和几位尚书,那表情都有些尴尬和微妙。

皇家那船队,看似是隐秘,而且一直都有明面上的东主,奉公守法,按时纳税,当然在外国是不是有什么乱七八糟的幺蛾子,这谁也不知道,可总体来说,在场的这些人,哪怕其中有人不知道具体是哪个船队,但都影影绰绰听到过这生金蛋的母鸡。

见其他人都不说话,孔大学士只能硬着头皮说:“皇上的意思是,不只是水军演练,还要派船出海?多少船?多少人?多少开销?对民间又怎么说……”

还没等孔大学士把这些问题一一罗列完,皇帝就声音冷淡地说:“对民间就直截了当一点,传闻太祖皇帝于海东建国,因此有叛贼居心叵测,暗地筹谋,于是有之前芦台马驿那件事。为防再有此事重演,既然大明号称天朝,当重新绘制天下舆图,遍访天下风情!”

“不是大明天下的疆域,而是这寰宇天下的疆域!不是大明天下的风情,而是这寰宇天下的风情。太祖皇帝当年梦天帝留下的球仪上,既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标注了海东大陆,也有船到过,那么就去找找看!哪怕找不到太祖后裔,却也未必不可以在海外建立藩属!”

“既然被属国称之为天朝上国,那么,就该有天朝大国的担当,固步自封,困于号称中央的球仪之一隅,算得上什么天朝上国!”

如果张寿在这里,那么听到这样慷慨激昂的话,一定愿意脱口而出叫一个好字,当一个最合格的捧哏,然而,在场的部阁大臣们,此时却大多眉头紧锁,就连号称天子应声虫的吴阁老反应都慢了半拍,反而是朱泾率先开了口。

然而,身为兵部尚书的他却没有颂圣,口气也非常冷静:“皇上想要将此事公诸于众,然后派船远洋四海,宣扬国威,自无不可。而海东大陆既然有许多高产作物,如若能适合大明土地,日后也可以盛世无饥馁。然则,单单如此,支出庞大,不知要从何处挤出这些开销?”

孔大学士简直是又惊又喜,他从来都没有想到朱泾竟然有朝一日会站在自己这一边,而只不过是须臾之间,他就只听吴阁老慢慢吞吞地说:“皇上这蓝图着实让人心折,然而,臣想请教,那些远洋的大船和如今各地水军大营的船截然不同,是要新造吗?”

再接着,大学士张钰和其他几位尚书,也各自提出了他们的顾虑——无非是,船从何来,钱从何来,人从何来。

而面对这一系列质疑,皇帝却依旧和最开始一样,不慌不忙地抛下了石破天惊的话:“船自然就是当年皇家那些船,人就是这些年皇家用的那些人,至于钱,也不用从国库中走!”

顷刻之间,在场这么多人,除却不动声色,其实却为皇帝当了一回托的赵国公朱泾,其他人个个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年了,那支船队素来是宫中禁脔,也不是没有强势的首辅想把手伸过去,然而,哪怕再懦弱再不管事的天子,在这一点上却是态度极其强硬。

当然不强硬也就有鬼了!天子手头有钱,就不用看大臣们脸色,听那些御史们痛心疾首地劝谏,而宫中嫔妃不管贤德与否,在这一点上也极其一致,因为她们都得到了数额庞大的脂粉钱!

而现在,皇帝竟然打算把这从来都是在台面下的东西拿到台面上?

真的假的?要是真的,这件事当然做得!做成了,他们就名垂青史了,谁不想限制内库!

孔大学士和其他同僚交换了一个眼色,随即深深一揖问道:“皇上此话当真?”

就知道你们会上钩!皇帝得意一笑,若无其事地说:“君无戏言!”

面对这样掷地有声的承诺,不用孔大学士带头,吴阁老就第一个附和道:“若真的如此,朝廷无需靡费就能威扬四海,而且船和人都是现成的,之前又是熟手,这自然是可行!而且,之前那支船队固然相当隐秘,但朝堂民间也不是没有议论,如今这样一来……”

“天下臣民必然会赞颂皇上不爱虚华,正是我大明圣君!”

孔大学士简直觉着自己酸得牙都快掉了,这种赤裸裸的颂圣之词,当着这么多朝中顶尖大臣的面前说出来,却还能理直气壮不羞不愧的,也就是吴阁老了。

然而,还不等他坚持一下自己的风骨,却发现紧跟着便是户部陈尚书以掌管朝廷钱袋子的大掌柜身份入手,也煞有介事地表达了自己的支持——陈尚书之后便是大学士张钰,张钰之后便是另两位尚书……最后他发现,只有自己和朱泾两人站着没动。

他知道自己不能和朱泾这个勋戚相提并论,当下只能不情不愿地开口说道:“皇上有此心,便是我朝太祖太宗之后最英明的天子。然而,乍然从商船改成军用,只怕也不止一天两天能够成形……”

这一次,他还是没能把话说完,因为刚刚没有吭声的赵国公朱泾便淡淡地说道:“掌管军器局的渭南伯张康,这些日子一直都在督造船用火炮、火铳以及撞角等各色接舷战的武器,如果需要,大概他那边提供的武器,足够装满二十条船。”虽然那些船本身就有武器……

我怎么不知道!

шωш◆ tt kan◆ ¢ ○

当孔大学士从乾清宫出来的时候,他那张脸简直黑得如同锅底盔。而不仅仅是他,好几个大臣都是如此,哪怕他们之前才盛赞过天子的高风亮节。可是,当各自回到自己的官衙时,其中大多数人的心气已经平了。

说是君臣一心,天下大兴,可古往今来,君臣之间哪有真正其乐融融,一点博弈都没有的?董仲舒那天人感应,说是给皇帝脸上贴金,可也不是为了给人套上枷锁吗?否则,当天子的完全没了敬畏,那岂不是动辄就会造就昏君?

从前的太祖皇帝便是那样,威望太高,所以很多制度历朝历代闻所未闻,很多事物历朝历代也从未得见,大臣瞠目结舌却无法制之。而到了太宗,更是凭借登基得早,有一批功臣拥护,于是捣腾出一个独立于户部府库之外的庞然大物来,内库供给一应自足。

当朝臣们没有办法从源头卡住天子的开销,当天子不用横征暴敛也能维持奢华的生活,那么很多时候就没办法制衡了。之前英宗和睿宗那两次夺位看似水到渠成,可何尝不是宫里头那些完全疯狂的皇子忘记了敬畏之心,于是方才有大臣里应外合,迎立新君?

可现在,皇帝愿意自断一臂,今天受气就受气吧!

空空荡荡的乾清宫正殿中,皇帝却突然没头没脑地说:“这一次的风似乎刮得太猛烈了一些,好些人都直接晕了,大概所有人都觉得,朕是自斩臂膀,从此之后,就能把肆无忌惮的皇家关进铁笼子里,毕竟哪怕是天子,没了钱也不能为所欲为。”

正殿中此时看似没有人,可在皇帝这话说完之后,屏风后却悄然转出了一人,正是传说中因为二皇子之死而触怒皇帝,于是不知所踪的楚宽。人在皇帝身后站定之后,就低声说道:“各位老大人们大概还会想着在船上安插官员,把所有人都收归朝廷管束。”

“是啊,他们想这一天很久了。”皇帝若无其事地耸了耸肩,继而就一字一句地说,“你预备好随船出发。再有,告诉楚国公张瑞,朕又要用他了。回头还得在兵部之下设海事司,”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第四百二十八章 管家何人,选拔大赛第三十二章 打击一大片第七百七十一章 陪衬人第六章 不把自己当外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墙倒众人推第一百九十章 杜撰第六百三十一章 负重前行第一百零八章 丈母看女婿第八百一十七章 废物利用第一百四十一章 甩锅和背锅第八百零九章 简单粗暴效果好第五十七章 不要相信外貌第六十章 葛府堵门事件第一百六十七章 临阵换将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头第五百五十九章 铿锵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在堂中坐,官从天上来第六百四十九章 假打不如不打第四百九十三章 别多一分钱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课题的代斋长第四百三十六章 废后大赢家第四百章 临行且谆谆第四百六十章 生辰夜第八百二十六章 吃人嘴短,村人趋利第七百八十九章 谁干的?第七百一十五章 赶鸭子上架第五百七十一章 求生还是作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贵客云集兴隆来第八百三十章 高丽留学生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钟双制?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刀阔斧第二百八十七章 借题发挥第五百四十八章 即日定东宫第二百八十五章 知错能改陆尚书第三百七十三章 移镇的背后第二十四章 颜值即正义第一百四十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六百五十五章 太子的三道题第四百四十一章 诬良为贱的惯犯第一百五十章 循循善诱第四百八十一章 浪子回头今成才第八百八十章 劫后第两百一十四章 你儿不如我儿,他爹胜过我爹第四百五十章 张寿的加赛题第七百七十四章 威胁?妥协?第三百四十四章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第一百九十九章 听你的第一百零三章 闲极无聊的出题第三百三十三章 陷阱?都杀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欢第六百六十五章 紧急任务第八百五十五章 除夕第五百六十五章 成婚如赶集第五百八十六章 请君入瓮第七百八十五章 关心则乱,天子挑刺第三百二十七章 调研,升堂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道和家教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胃王,拉客人第七百四十一章 绝世而独立第八百一十一章 兴师问罪第五百三十二章 虚怀若谷求教忙第七百七十八章 曲高和寡第八十三章 张博士上京第七十章 负荆请罪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借题发挥第五百七十一章 求生还是作死第三百二十章 赠剑,耿直第一百四十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五百零四章 就是赖你!第八百一十九章 淡然强势第七十三章 谁误人子弟?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诱,连消带打第四百三十八章 绊脚石须除第三百四十三章 揍成想要的模样第一百八十八章 国事家事第五百六十七章 败家子的境界第七百六十六章 心有灵犀第八百四十六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事疑云第六百五十章 嫁妆,土木第七百零四章 领命第一百零九章 问君心意第一百一十四章 密度实验和妖法第两百一十八章 好事将近第四百二十七章 激进第六百六十三章 九出十三归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汤团第三百二十八章 不悔第一百零七章 特招还是统考第七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激学官第两百零六章 终非同路人第七百五十章 钗横鬓乱,任是无情也动人第五百九十四章 何德何能第二十五章 前驱和搭档第两百一十八章 好事将近第六百零七章 没钱没势,思路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