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阵仗

“什么,走海路?让我走海路回去?”

说这话时,者山君那张脸简直是煞白煞白,别说血色,就连魂都快丢了。不只是他,就连一旁陪侍的礼曹参议,那也是魂飞魄散,就差没有跪下来恳求张寿去帮忙求情了。而得到张寿那确定的答复,者山君终于忍不住双腿一软,整个人往前就是一个踉跄。

幸好张寿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这个瘦弱的未来高丽王,这才没有让人直接一头栽在地上。而等到看见礼曹参议颤抖得如同筛糠,他就清了清嗓子,随即语重心长地说:“当然,朝廷会派人护送你们回去,与你们同行的,还有众多勋臣贵戚子弟。”

这一次,者山君的脸上终于恢复了一点点血色,而刚刚震惊到忘了在未来大王面前献殷勤的礼曹参议,也是终于醒觉了过来。他挤出了一丝笑容,小心翼翼地问道:“张学士,敢问这是怎么回事?”

“你们高丽的使节,年年都会到大明来,相较之下,大明派人去高丽,往往只会是册封等等大事的时候,以至于朝中上上下下,多数人都说不清楚高丽到底是个什么状况,年轻一辈就更不用说了。所以,皇上打算遴选一批勋臣贵戚子弟,让他们到高丽好好看看。”

听到这里,礼曹参议终于深深舒了一口气,但者山君虽然年纪小,此时想得反而比旁边这位高官更多,因此,他在满脸惶恐谢过张寿的搀扶之后,就小声问道:“老师,天朝派出这些勋臣贵戚子弟,他们是打算看什么?”

“看民生,看风情,看官制,主要是好好磨一磨他们的骄娇二气。”张寿才不管这年头有没有骄娇二气这种说法,微微一笑后就反问道,“怎么,难道高丽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不能让这些公子哥们看看?”

“那绝对没有!”这一次,赌咒发誓似的接过话茬的,是礼曹参议。他虽然心中气恼者山君太不会说话,但脸上还不敢带出来,只能赶紧对张寿赔笑道,“天朝能够派一些贵介子弟去我国看看,我国自然是不胜荣幸。只不过,我国不比天朝富庶,恐怕他们会失望。”

“看一看别人家的江山和子民,对比大明的天下和子民,他们可以对这寰宇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当然,要是你们觉得是大明趁着这机会打算探听你们高丽虚实,那也可以上书对皇上提出异议。反正到时候所有人的名单会开列出来,你们可以看个清楚。”

者山君顿时面色一变,而礼曹参议赶紧解释道:“断然不敢这么想,张学士您别误会!我国为大明藩属多年,一向恭谨守礼,而天朝使节也往来不绝,国中没有什么秘密不能给人看的!只不过,我朝毕竟不富庶,万一对诸位公子招待不周……”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见张寿仿佛没听懂自己的意思,他就咬了咬牙,把话说得更透彻了一些:“如秦国公长公子那般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恐怕会有所不便。”

说来说去,原来是担心张琛这个地位尊贵的喷子!

如果不是要保持自己淡然若定的人设,这会儿张寿简直就要笑喷了。想想张琛也实在是够有牌面,喷过上任高丽王,又喷过即将登上高丽王位的者山君,也难怪高丽人对于这位心里发怵,唯恐人跟着去之后横挑鼻子竖挑眼睛。

他呵呵一笑,随即就若无其事地说:“张琛当然不会去,他最近忙着呢,正在那拉着一大堆人,推演宋金大战和宋元大战是否可能因人和各种外力而产生变局。不过,带头去高丽的那个家伙也姓张,也是我的一个学生,正是襄阳伯之子。”

张寿随口报出了几个人名,大多是朝中官员之子,礼曹参议一边听一边琢磨,但随即就陡然想到自己千方百计打听到的某些状况。

传说这位张学士能够在京城立足,就是因为他给一大批原本郁郁不得志的贵介子弟提供了机会,而这些人大多不是家中嫡长子,甚至根本就是庶子。和自己的国家不同,大明的庶子也许在继承爵位上一样没份,但在其他地位上却高得多。

也就是说,去往高丽的那一批人,哪怕出自贵幸之家,但很可能都是旁支庶子之类的角色,说不定还是能够被轻轻巧巧放弃,说不定还能利用这些人闹出什么事件,而后归罪于他们!想通了这一点,礼曹参议刚刚好转的脸色,此时瞬间又发白了。

于是,他立刻开口问道:“那除却这些人之外,请问可还有其他人同去?”

张寿一听就知道,礼曹参议心里还是怕得要死。可这年头海上风险绝大,就连二皇子那样的,尚且都会沉船之后落在一群不明根底之人的手中,更不用提别人了,所以这些个怕死的高丽贵人生怕被沉了海,那也可以理解。

他也没打算藏着掖着,就这么气定神闲地说:“兹事体大,虽说之前已经去了信使送了问罪书,但皇上还是决定再派出使者。二皇子虽说被除宗籍,按理应该只是庶人,可我们上上下下尚且都还这么敬称一声,更可见皇上作为君父的心情。”

“所以,此次同船而行的使团副使,自然不是什么无名之辈,而是渭南伯。”

渭南伯是谁?者山君听张寿灌输了满脑子的华夏古代史,可反而对于大明如今得用的官员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听到这个爵位,他只觉得满满当当都是陌生。

而礼曹参议就不会像自家未来大王这样小白无知了。他轻轻吸了一口气,满脸不可思议地说:“渭南伯张康?掌管军器局的那位?”

等张寿微微点了点头,他这才一下子惊醒了过来,慌忙赔笑道:“对不住对不住,我实在是一时吃惊,这才叫了渭南伯大人的名字……哎呀,听说渭南伯这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宠臣,执掌军器局,深得天子信赖,想不到他此次会是副使……”

说到这里,他陡然喉头一滞,恰是心头悚然。

渭南伯张康这样的人都尚且只是副使,那么正使是谁?难不成皇帝会派出一部尚书这样的重臣前往高丽吗?要是那样的话实在是太隆重了,说实话他都觉得有些承担不起!

而在礼曹参议那惊喜却同样惊吓的目光注视下,张寿就笑眯眯地说:“正使大人今天这才刚刚在讨论,有人建议内阁孔大学士去。”

嘶——

哪怕知道自己就不应该这么倒吸一口凉气,可礼曹参议还是忍不住,而同样忍不住的却还有者山君。纵使这位小小的高丽王族其实不怎么了解大明的高层人物,但内阁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还是明白的,而孔大学士就是有实无名的首辅,他也是知道的。

就这样一位相当于李氏朝鲜领议政的顶尖高官,竟然要作为正使去他们那儿?这是打算干什么?示威吗?不不不,天朝根本就不用示威,就足以让他们噤若寒蝉,可这样的阵仗是不是太大了?

“还没定呢,等定下来之后,我肯定会立刻先告诉你们。”说这话的时候,张寿仿佛是在安慰此时受惊过度的两个人,“这也表明,朝廷对此次你们回归高丽之行非常重视。”

我宁可不要这样的重视啊!

无论礼曹参议还是者山君,此时都忍不住在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悲鸣。从前老是觉得大明派来的使节无足轻重,大多数时候也就是行人司的一个行人,再加上六部的一个主事,六品官员而已。可如今大明这边一个超品的伯爵作为副使,还很可能派一个大学士作为正使……

这种强龙就压地头蛇的架势,怎不叫人心惊肉跳?甚至最擅长打听各种八卦消息的礼曹参议,甚至还生出了一个最最阴谋论的想法。

莫不是皇帝用一个最信任的渭南伯张康,兑掉一个不喜欢的孔大学士吗?

也难怪礼曹参议会生出这种无稽的想法,就连孔大学士自己,今日从乾清宫出来时,他都有一种恍惚的感觉,甚至平生第一次认认真真地考虑了一下,自己是不是应该一怒之下挂冠而去,以免遭受到同僚们那种极度诡异的凝视。

好在他还没来得及回到内阁去面对更多下属那诡异的目光,就直接被皇帝又派人匆匆请了回去。而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因此也没有人注意到,还有另外一个人也悄然回转了乾清宫。以至于当孔大学士发现人时,一时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而大学士张钰从容自若地和孔大学士打了招呼,这才开门见山地说:“之前皇上不过是在部阁大臣中间这么说一说,观一观风色,实则怎么会让孔大学士您亲自出马?”

“之前皇上已经打算好了,由我领衔,渭南伯为副。”

尽管刚刚恼火得几乎想要辞官,可此时真的听见张钰这么直截了当地把真意透露出来,孔大学士还是觉得心里极其不舒服——那是一种自己被排斥的感觉,如果是别人排斥自己,他可以不当一回事,可排斥自己的人是皇帝,那意义就非同寻常了。

因此,刚刚就脸黑的他,此时此刻非但没有恢复正常,反而显得更难看了。好在他迅速调整了过来,尤其是见皇帝施施然走出来之后,他就疾步上前行了礼。

“皇上,之前这是……”

“孔卿,之前吓着你了吧?朕当然不会把你派去高丽,那样的话,坊间那些津津乐道于某些阴谋的家伙,岂不是更加能够大放厥词了?朕想看一看,到底是谁想要看到君相失和,还有就是,想当初废后和那两个小子是自己胡闹,还是有人也在背后煽风点火。”

“所以,委屈你一下,回头就装成火冒三丈和朕置气的样子,在你们出发之前,朕自然会把人选改过来。而此行高丽,当然不在于问罪,也为同时派人去日本做准备。昔日蒙元那么强势都不曾征服日本,朕自然不会自高自大,但是,访查日本却势在必行。”

“除了日本,还有琉球,包括南洋诸国,甚至西洋诸国,这些年那些商船更多的都是去做生意了,和诸国朝廷的接触很少,在很多时候,那里流传的都是太祖和太宗初年,官船远洋的场景,这一次,朕打算好好了解一下天下诸国,当然说不定还要打仗。”

孔大学士见皇帝说着就露出了一丝笑容,若是平常的他一定会抗争,劝谏,但今天他却知道自己不适合说话——因为他很怀疑,如果他此时说什么,那么除非走出这扇门时辞官,否则,皇帝很可能就会把去高丽那件事弄成既成事实!

至于天子此时说去的是大学士张钰……还有其他人听见吗?

皇帝当然没有恐吓的意思,事实上,他觉得自己是在好好说话,摆事实讲道理。他已经从皇家回来的那些船上,知道了西方如今的局势,更知道西面某个大国有许多大船游弋在海上,把持商路,甚至还打算向自己那些船收税。这很显然是一种危险的苗头。

所以,接下来他就从开销、人手以及将来的收益等方方面面,摆出了自己的态度——虽说如今对孔大学士谈不上特别满意,但一而再再而三地按照自己的心意换首辅,用太后的话来说,如此任性的行径,必定会遭到士林相当的反弹,所以他还是决定耐心一点。

而认清现实的孔大学士也渐渐淡定了下来。因此,他不动声色地等待皇帝说完,最后确定这些海外的事务和国内以及自己的权责谈不上什么关系,只要皇帝不是失心疯到派船派兵四处打仗,那就不用瞎操心,他就完全放弃了。

摊上这个当初年纪还小就能把大臣气到吐血的天子,他还能说什么?

于是,他用自己都觉得淡定过头的口气说:“皇上的吩咐臣明白了,总之就这样吧。无论引蛇出洞也好,别的也好,臣都会尽力配合。”那一刻,他终于明白,什么叫做破罐子破摔!

尾声1 兄弟第九十七章 求救讯号110第三十四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五百四十九章 抢先报喜讯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间运行之理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三百零八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三十四章 有其父必有其女第六百三十九章 过气?过火?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活力?来谈谈心吧第二百五十八章 残局第三百二十八章 不悔第四章 美食解人忧第六百四十九章 假打不如不打第六百零七章 没钱没势,思路清奇第二百四十六章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第三百四十三章 揍成想要的模样第二百四十九章 拜年和骗婚第六百八十八章 婚宴那些事第五十五章 谁怕谁第三百三十四章 跋扈,蠢哭第五百零八章 嘉尔志高华?第七百三十三章 工读和委培第八百六十九章 将心比心,继续忽悠第四百章 临行且谆谆第一百二十九章 陆三胖求萌妹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二百四十章 如你所愿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乱第八十八章 戏精和行动力第八百二十章 学习使人进步第六百五十六章 视察公学的大宗正第一百九十四章 纨绔擅长的领域第八百三十三章 高丽贡女第七百八十二章 诱之以利第五百一十九章 蹭课的第七百八十七章 荒谬推演第一百四十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第八百七十一章 蜂拥第三百九十八章 治个病换心情第四百八十章 被坑之后急求援第六百二十四章 卖好,将军第八百二十六章 吃人嘴短,村人趋利第一百二十七章 情难自禁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愤和蹭饭第二百八十四章 送饭和探病第八百五十四章 馊主意第四百四十章 兴隆茶社的预热日第一百三十三章 朱莹激公主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讲学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哥归来第四百零八章 铁公鸡第二百八十五章 知错能改陆尚书第四百五十二章 先尝后买第四百三十七章 人人争先第一百零七章 特招还是统考第六百七十章 纷至沓来第六百七十七章 天惊第七百零二章 歪打正着第五章 说好的退婚呢?第六百三十三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八百一十九章 淡然强势第三百八十七章 吃穿二字第五百二十七章 老调无人听第六百六十九章 责以大义第七百五十七章 称呼,谗言第七百零三章 愿者上钩第八百零八章 回宫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上保镖团?第六百五十三章 病急乱投医第三百八十六章 狗咬狗,人捧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办学办报,出人出钱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剑!第五百六十八章 谁是奸佞小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查功课了!第九章 小先生第八十二章 卤煮和高薪第六百四十六章 疏不间亲第七百二十三章 软硬兼施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五百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七十三章 经筵开场第一百八十二章 赐给你吧第五百九十四章 何德何能第五百九十二章 借题发挥和算经馆第八百八十章 劫后第四十六章 跑还是打第六百九十三章 知错,救急?第六章 不把自己当外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听你的第六十四章 府试第七第八百五十章 接触第六百八十九章 匪夷所思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妃和童养媳第六百八十六章 求助,劫持第三百七十七章 撒手掌柜最轻松第四百八十九章 办学办报,出人出钱第三百六十九章 闲人不闲第六百二十二章 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