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太子、太孙并立

(感谢我爱姚姚、童翊、日chietuwei、历史逝去的真相、18991899诸位的支持,谢谢!)——

“陛下,臣坚决反对立太孙,这根本就是史无前例,太子既在位,又何须立太孙?国不可无储君,但国家也不能有两个储君并立。”

太子奏请天子立赵王为皇太孙一事,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师,许多官员第一耳听到之时,都以为这只是无聊之人的谣传。李纲是太子洗马,为人正直,很有学问,为杨坚选用太子的老师,担任太子洗马一职。太子洗马,本意为在太子马前做先导。不过虽然天子重其品德才能,选为太子老师,但太子却不喜李纲,因此东宫机密之事,他这个太子师实际上却多不得知。根本不知道,请立太孙,实际上是由高颎为太子所谋划,然后由太子亲自向皇帝皇后请求的。

今日朝会,并非朔望,但天子却将朝会选在大兴殿中召开。许多敏锐的朝官,马上就感受到也许立太孙不是谣言而是真的了。

果然,朝会一开始,太子立即第一个上奏,请立赵王为太孙,而紧接着兵部尚书柳述、刑部尚书戴胄、上柱国史万岁、贺若弼、宇文弼等纷纷附议赞同。

李纲一见这个结果,却没有和太子保持一致立场,反而是第一个跳出来。公开坚决反对此事。虽然太子不待见他,但李纲却是尽忠尽职的为太子着想。这所谓太子太孙太叔太弟。通通都是代表着储君的意思,那就是皇位的接班人。皇位的接班人自然只能有一个。不然天下还不得大乱。因此既然有太子,那为何还要立太孙?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太孙同样是皇帝的继承人,没理由现在有一个太子做储君,又立一个太孙,难道要让太孙做下下任的皇位继承人?这不是多此一举,毫无必要吗?国家只有能一个皇帝,自然也就只能有一个储君。历史上不是没有过太孙,但那都是在太子已逝。而皇孙又已成年的特殊情况之下。太子死,继立太孙,这是宗法制度下的嫡长继承制。他想不明白太子为何有些一举,但他就是坚决反对。

易风今天很低调的跪坐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对于皇帝把立太孙之下摆上朝堂,他也是有些意外的。在他看来,杨勇是真的想让他当太孙。毕竟这件事情对杨勇有好处。可皇帝却没有必要有太子再立一太孙,尤其是易风认为,太子被废已经是必然,只不过皇帝可能要等到北方战事结束后才正式废太子。既然皇帝要废杨勇。那就更毫无必要这个时候来立他为皇太孙了。毕竟,如果杨勇被废,他这个太孙当然也不可能保留的。可现在皇帝偏偏把这事拿到朝会上来说。还把今天的朝会摆在了大兴殿,这里面就有些暗示的含义了。大兴殿是皇帝举行朔望大朝会的地方,同时也是皇帝册封皇后、太子、诸王、公主大典的地方。

易风觉得自己越来越看不明白杨坚了。这个已经五十九岁的天子,似乎行事越来越没有轨迹可寻。就如同他让杨昭当内史令,让易风当参知政事一样,行事难以捉摸。短短时间内,朝廷就连办了三桩大案,燕荣案,崔妃案、王世积案,三个案子清洗了一大批的贵族官员。

“陛下,儿臣以为实无立太孙之必要。”汉王杨谅也有些坐不住了。他也是对皇位有野望之人,如果现在皇帝立了太孙,那么太子地位肯定要稳固许多。

历史上,皇太孙也有不少,虽然说皇太孙是宗法制度下大宗继承传统,但大多数情况下,皇孙被立为太孙,都是因为太子先皇帝去世,因此才立太孙。可多数太孙虽立,但却都比较年轻,而皇帝的皇子们却都年富力强,对太孙构成严重威胁,就算皇帝大行太孙真能继位,一般也很难斗的过那些强大的亲王皇叔们。最著名的例子,就应当是明代的建文帝,朱元璋太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按宗法继承制度,立朱标嫡长子朱允文为太孙。但等朱元璋死后,朱允文继位没多久,燕王朱棣就反了,并最终靖难成功,夺下大明江山。西晋时还立过两位皇太孙,但都不过是傀儡而已,而且都仅立太孙一年就被杀。南齐的皇太孙萧昭业被立为太孙,虽然同年得继皇帝位,但次年就被杀了。倒是后来金朝和元朝先后立过四个太孙,有三个成功当了皇帝。分别是金熙宗、金章宗和元成宗。

明朝在建文之后,又立过两个太孙,朱棣抢了明朝第一个太孙建文的皇位,自己却又在太子朱高炽仍健在并未被废黜的情况下,皇太子之子朱瞻基被封为皇太孙,太子、太孙并存,后来即位为明宣宗。后来明神宗也在太子朱常洛仍健在并未被废黜的情况下,将朱由校封为皇太孙,太子、太孙并存,是为明熹宗。

金元明三朝就有七个皇孙被立为太孙,其中有六个当了皇帝,只有一个当了皇帝后被抢走了江山。金朝之前,西晋南梁以及唐朝也都立过太孙,但这三朝四个太孙中,只有一个当上皇帝,还当年就被干掉了。

就易风所知道的这历朝十一个被正式册立的皇太孙,只有三个是在太子未被废黜的情况被册立,太子太孙并存。不过这三个还没有一个是已经出过过的,最早太子太孙并立的,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李重照,刚出生不过一岁就被立为皇太孙,不过第二年李治去世,太子李显继位,但随后就被武则天废黜,两岁的太孙李重照也随之被废为庶人。

在隋朝以前册立的太孙只有三个。西晋两个,南齐一个。西晋的这两个都是八王之乱时被立的傀儡,当了不过一年的太孙就都被杀了。南齐这个好些,当了一年太孙又当了一年皇帝,但也一样被杀,总之,没有一个好结果的。

易风当然也想当太孙的,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太上没有那个太子杨勇。如果杨勇已经死了,皇帝立他当太孙,他会非常高兴。可现在太子杨勇还好端端的站在这里呢。立他当太孙,那有个屁用。杨勇哪天被一废,他就算不被跟着废为庶人,这太孙之位也保不住啊。想到这里,易风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冒险把杨勇给干了,如此一来,自己就能当太孙了。或者说,万一杨坚真的现在让自己当这个太孙。然后自己再想办法把杨勇给干了,这样一来就成了唯一的储君了。

这确实是个相当诱人的想法,不过也很危险,太子是一国储君。不管是怎么死的,只怕都没有人会轻视,万一查到是自己干的。那他就真的完蛋了。

杨坚开口分别询问了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三位皇子,汉王杨谅刚才已经明确表明反对意见。杨广也表示太子既在。就没有再立太孙的必要,杨秀更是坚决反对。但是秦王杨俊,可能是因为上次易风救了他一命,现在心里还记着这份人情,因此当皇帝问到他时,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说,赵王是皇家嫡长孙,东宫嫡长子,现在太子请求册立赵王为太孙,也并非不可。如此一来,等于是提前选定了太子的继承人,以赵王之优秀,完全是可以的。

他这番话一落,立即让杨广也瞥去了一抹复杂的目光。杨俊倒是并没注意到兄弟们的目光,对他来说,反正不论怎么选,他也不可能指望能有一天坐上那个皇位,既然如此,那么立不立杨林为太孙,跟他真没什么关系。更何况,赵王本身就是皇嫡长孙,今天不立。等将来太子若当了皇帝,也必然要立赵王为太子。若今天立了,将来太子被废当不了皇帝,皇长孙到时也自然会跟着被废除。

杨坚沉思良久,才说道:“秦王刚才所说,确实没错。赵王之优秀有目共睹,朕认为可以让赵王提前接触如何治理朝政。至于历朝未有太子太孙并立之先例,这也并非不能改变。朕深思熟虑过后,现册立赵王为皇太孙,于十五日正式举行册封皇太孙大典,着礼部全权负责筹备典礼。”

大殿上一下子寂静无声,谁也没有料到,皇帝会这么快速的决定册立赵王为太孙,这简直快的跟儿戏一样。

百官愣住了,诸王也愣了,连易风自己也都愣住了。

“陛下英明!”太子杨勇惊讶之余,却是立即高兴起来,在他想来,既然皇帝如此快的就决定立杨林为太孙,那这说明皇帝其实并没有打算真要废自己的意思,要不然,那也没有必要这个时候立太孙不是。

晋王杨广的眼中则充满了失望之色,他怎么也没有料到,皇帝居然这就么三言两语的决定了一件如此的军国重事。他现在甚至也不由的怀疑起来,难道说皇帝从始至终就根本没有过废太子之意?现在太子太孙并立,是否说明他再无机会了?

易风默然无语,他心里此时说不激动是假,太孙可不是赵王之位能比的,赵王虽是国王这爵,但说到底也是臣,而太孙是储君,相当于副君了。

杨坚这时又下旨让太孙杨林开府设置属官,仿东宫官属,称太孙府,置太孙门下坊、典书坊、家令寺、率更寺、仆寺二坊三寺。门下坊和典书坊分别设置太孙左庶子、右庶子、太孙舍人等官职,家令寺等三寺则设置丞、录事等官职,负责太孙的生活起居及太子府文书等事务。

此外,还设置太孙左右侍率、左右武侍率、左右虞候率、左右内率、左右宫门将八率二将,负责太孙的警卫。

设立太孙六傅,太孙太师、太孙太傅、太孙太保,为太孙府三师。太孙少师,太孙少傅,太孙少保,为太孙府三少。

杨坚当廷任命吏部尚书牛弘兼太孙太师、纳言苏威兼太孙太傅、上柱国史万岁兼太孙太保,以工部尚书苏孝慈为太子少师、于仲文为太孙少傅、贺若弼为太孙少保。另改授太子洗马李纲为太孙洗马,李百药、封德彝为太孙舍人。以太孙怀荒旧部更为太孙府八率二将侍卫兵马。

皇帝一口气把太孙府的架构就给拉起来了,一切都是仿照东宫的架构而设,东宫有的,太孙府也有,只是一个是太子开头,一个是太孙开头而已。甚至皇帝还直接把易风原来的旧部,改为了太孙府的率府侍卫兵马。还从朝中任命了六位重臣为太孙六傅。

对于这些,易风还是能接受的,哪怕他明知这六傅其实只是挂名兼职,根本不可能成为自己人,可有这些人做名义上的老师,表面上至少还是不错的。但易风对于杨坚让李纲转做他的太孙洗马,心里却是老大不乐意了。

并非说是因为李纲刚才反对立太孙,而是这个李纲,历史上还有一个太子杀手的外号。说来李纲也是个传奇人物了,本名李援,只因为看汉书觉得有个叫张纲的人很牛逼,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纲,北周的时候做齐王宇文宪的参军,结果宇文宪被周宣帝杀了。入隋后,杨坚让他当太了杨勇的洗马,历史上,当了十九年太子的杨勇最后还是被废了。到了唐朝时,李渊又让李纲给太子李建成当老师,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后来又升太子少保,结果李建成当了九年太子被兄弟李世民玄武门给杀了。李世民继位后,又请他出山,当了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少师,让他教导太子。教了一年,李纲已经八十五了,终于挂了。他挂了后,李建成又当了十四年太子,最后还是被废了。

连续教导了隋唐三位太子,李纲也算是了得了,但更加了得的是他教过的这三位太子,没一个当上皇帝,全都或被废或惨死,当太子老师当成这样,简直就是带了太子杀手的光环啊。如今皇帝把这个太子杀手调到他身边来,易风差点就要喊出我不要三个字了。

ps:这两天感冒了,根本没存稿,偏偏今天又停了一天电,到晚上才来,头痛要死,只能一更送上了,抱歉。(未完待续

第261章 看球第108章 秘密武器第42章 我的女人,绝不送人!第55章 你得娶慕容蔷薇第340章 色字头上一把刀第352章 太子、太孙并立第345章 新妇第531章 其实我是拒绝的第171章 皇长孙第93章 霸府第8章 公主第407章 玩个狠的第31章 赌斗第324章 天子之怒第553章 钦封战神第109章 杨广秘令第272章 李四第155章 绝望深渊第213章 夺旗第132章 轮战第520章 倒戈第396章 雪夜(四)第439章 易风更好欺负第12章 夺宗第261章 看球第340章 色字头上一把刀第538章 屠龙第56章 我愿意!第493章 天上天下 唯吾独尊第370章 当时就懵逼了的杨广第265章 前夕第478章 皇帝驾崩第24章 吴兴沈、兰陵萧第368章 不幸言中第504章 南征第521章 誓不退兵第257章 游侠第495章 被惹怒了第327章 金屋藏娇第542章 大清洗第46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第330章 局中局第35章 侮辱第567章 战争财第149章 发媳妇第518章 夺城第536章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392章 鸡肋第424章 处处都有丈母娘第22章 同心第87章 我又回来了第308章 揣摩圣心第165章 武州总管府第188章 战车第471章 高颎的投名状第89章 前倨后恭第111章 心寒第402章 耍猴第282章 谣言四起第320章 不安好心第197章 铁马金戈第327章 金屋藏娇第468章 死路一条第463章 捷报连连第15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102章 隔山打牛第42章 我的女人,绝不送人!第294章 归宗第42章 我的女人,绝不送人!第373章 五王对调第548章 全面战争第337章 小霸王第164章 交易所第346章 借钱第540章 求和第482章 双封皇太子第466章 攻防易主第361章 一直向东第199章 关门打狗第160章 兵级第75章 算我一份第248章 房玄龄的计划第392章 鸡肋第115章 破阵第40章 财色兼收第166章 商报第221章 长城军团第455章 我们投降第112章 种子第450章 保存实力第57章 旗、令、印、册第92章 开府设幕第533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171章 皇长孙第564章 灭国第142章 不为鱼肉第418章 有种单挑第528章 鸟尽弓藏第263章 可愿与某赌上一局第563章 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