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

经过二十余天的的航行,装载着山东官军的船队终于抵达了台湾岛,船队停靠在了西海岸。

郑家早就将台湾岛作为了与日本、南洋贸易的中转站,在台湾岛西面中部一带修建了可供数艘船只经听装卸货物的码头,郑芝龙更是于数年前就将两千余口福建失地农户运到了台湾,开荒屯田,种植水稻和甘蔗。

船上的水手搭好踏板后,吴群当先从踏板上走了下来。

度过了几天的适应期后,吴参将终于恢复了生龙活虎的模样。但这二十余天里,吴群要么待在狭窄的船舱中睡觉,要么就是在甲板上与陈大栓他们吹牛打屁,刚开始还对海上的一切充满好奇的吴群也是厌烦无比。今日终于看到了陆地,吴群和大多数官军士卒一样,就如同看见了分别已久的亲人一般,内心欣喜异常。

吴群双脚踏上码头,刚要迈开大步行进,身子却觉得虚浮无比,踉跄几步之后方才站稳。

他楞了一下瞬间恍然:这二十几天一直待在漂浮不定的船上,陡然踏上实地却是有些不适应了。

“将军,咋木有人来迎接咱们?不是说岛上有大明官员吗?”

身后传来孙仁贵的声音。

在天津卫上船之前,兵部官员向吴群几人简单介绍过岛上的情形,说岛上有靖海伯早先移过来的几千福建农户,福建巡抚衙门已派有知县管理这些移民;兵部官员叮嘱吴群他们,要尽量和岛上的朝廷官吏搞好关系,文武之间互相支持,早日把台湾岛经营好,以利于朝廷后期向岛上大规模转移灾民。

可眼前的码头上只有郑家船队的水手,以及瘦小黧黑、像是苦力的一帮人,别说官员了,就连个管事模样的人也没看见。

“别管这些了,先让士卒下船,给后面兵备船只腾挪地方,这里究竟是远离大明本土之地,赶紧把兵刃备好,以防不测!”

吴群吩咐道。

十余名吴群的亲兵已经向四周分散开来,几名手持燧发短铳的亲兵正在将苦力模样的那帮人驱离,士卒们陆陆续续的分别从几艘靠岸的船只上走了下来。

等几艘先靠岸船只上的士卒全部离船,那几艘船只驶离码头航向一边,装载着火炮、火铳、兵刃、盔甲以及战马的船只靠了过来,郑家的水手已从码头的仓房中搬出了数个简易的轮滑吊装的支架,准备从船上将三十门佛郎机炮卸下。

“不知大军今日到来,本官失迎,还请将军切莫怪罪!”

正坐在马兀上看着水手和士卒们将大炮从船上吊下来的吴群猛一回头,数步外一名身着绿色官服、头戴东坡巾、面色黧黑、身材瘦削的一名四旬左右的中年人正在向他拱手施礼。

“不敢当不敢当!在下山东援剿总兵麾下参将吴群,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吴群赶忙起身抱拳回礼。

从对方胸前的鸂鸂补子来看,这名中年文官应该就是朝廷派在台湾的知县。一个七品文官能对自己这个武将施礼,吴群顿时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要知道在大明境内,文官们遇到武将,一个个可都是鼻孔朝天的样子,虽然这几年文贵武贱的状况有所扭转,但武将们看到文官后,内心普遍的还是缺乏自信和底气。

“将军太过客气!本官乃台中县知县林荣,奉命调派至此已有月余,来此之前便闻朝廷大军不日将至,今日终于得见,本官心下不胜之喜!今后与将军共事之时,还请吴将军多多照看些许!”

若是正牌进士,甚至是举人出身的文官,对吴群这种参将级别的武将根本鸟都不鸟,但形势比人强,林荣之所以对吴群如此客气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林荣本来是福建泉州府的一名户房吏目,林家在泉州城内也算是大家族,虽未出过官人,但经商多年,与官府上下关系处理的都不错。林荣在府衙户房待了多年,靠着八面玲珑的手段,多年来也积攒下了一笔颇为不菲的家财。

手中有了余财之后,从年轻时便对那些起居八座、呼来喝去的官员羡慕不已的林荣,内心隐隐有了野望,他希望有机会能有个官身,以便更好的维护自己和家族的利益。

怎奈他连举人都不是,想当官的奢望今生也是不好实现了。

就在一个多月前,林荣无意中听闻,巡抚衙门准备派人去台湾担任知县一职,但怎奈一听要远离故土到一个荒岛之上任职后,所有有资格任职的官吏都表示打死也不会前往台湾,巡抚老爷也是一筹莫展,总不能逼良为官吧?那样成何体统。

已到中年的林荣闻讯却如获至宝。那可是知县啊,正七品的正宗朝廷官员啊!不就是几百里外的台湾吗?又不是充军发配,也不可能永远待在岛上;只要有了这个官身,在岛上辛苦数年,有机会再花钱回来便可,到时不论朝廷把自己安置到何处,自己也算是大老爷了。

林荣在与族中的长者商议并获得支持后,连夜携带两千两银子找到福建巡抚邹维琏的幕僚张维凤家中,表示自己愿往台湾任职。

在得到张维凤的禀报后,正在为无人可用而犯愁的邹维琏考虑一番后,决定将林荣派往台湾任职。

邹维琏自是知道皇帝关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谕旨,但在大明境内想打破这个千百年来形成的固有模式是非常难的,会遭到所有正牌出身官员们的一致反对。

选拔官员任职台湾一事正好是个契机,既符合了圣意,又不会遇到什么激烈的反对,加上邹维琏向来对郑家保持警惕的心态,觉着不能让台湾成为郑家的领地,种种情形下,林荣终于如愿以偿。

在得知巡抚衙门已经将自己的任职上报吏部,只等吏部下发官身文牒后,林荣兴致高昂的穿着官袍,带着几名族人乘船来到了台湾。

来到岛上几日之后,林荣才知道事情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

郑芝龙早就在岛上设立佐谋、督造、主饷、监守、先锋等官职,对两千多名移民进行管理,虽然委派官员上岛任职一事是郑芝龙同意的,但岛上只给林荣安排了一个院落、几间木屋以及一名洒扫庭院的老汉,平日除了有人送来米菜之外,根本无人搭理他,就更别提什么发布政令之类的应有之事了。

林荣与几名族人整日无所事事,只能到处闲逛查看,顺便打探一些消息,以对岛上的情况有所了解;林荣心里清楚,自己这几个人还是多看少动为妙,若是想有所作为,必须要等到朝廷派遣的大军前来之后才行。

在度日如年的苦盼之下,林荣终于等来了朝廷大军。在第一眼看到黑黝黝的火炮正在卸载,士卒们一个个高大威猛时,林荣的心里踏实下来。

一是处于没有正牌出身的自卑感,二是因为以后还要更多的仰仗吴群,所以林荣这才对吴群表现的异常尊敬。

“吴将军,现下左右亦是无事,还请将军移步到县衙内,本官住处有好茶以待将军品尝,顺便也解将军不服水土之厄!”

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四百七十三章 难以应对的阳谋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百零八章 惩处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九章 皇庄5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三百零五章 平乱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六百零六章 强硬的福王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检断案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赃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