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

林荣的话虽然有蛊惑之意,但讲的确实很实际,要是能把台湾建成大明的粮仓,那将来吴群和他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可若想经营好台湾岛,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郑家的影响力最大限度的削减掉,不能让台湾变成郑家的番外之地。

“本将明了林知县之意。岛上的移民乃靖海伯未封爵之前所移,彼时朝廷尚未对台湾据有真正掌控之力,所以便由得郑家去了;可现时靖海伯已为朝廷勋贵之家,况台湾亦属我大明所有,故此郑家便再无掌控全岛之权!林知县初来台湾,便是想接管岛上治权却亦是有心无力,好在本将来了,呵呵呵呵~”

既已了解了岛上的状况,林荣忧心之事对于手握重兵的吴群来讲,不过是吃饭喝水一般的小事。

郑芝龙数年前从福建收拢失地农户移民台湾,一是出自善心,二是想将台湾作为郑家的一条退路和据点,好生经营一番后,将来一旦有不测之事,郑氏子孙后代能有个落脚之处。

但就算郑氏富可敌国,数年下了不少本钱营造下来,也不过只开发了占整个台湾土地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而已。

台湾岛对于郑氏来说,面积太大了,虽然郑氏不缺钱粮,但人口太少却是最致命的问题。

故土难离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共同认知。但凡能有一口饭吃,绝大多数的大明百姓是不愿离开家乡的,若想真正将台湾打造成富饶丰美之土,没有数百万人几十年的劳作时不可能实现的。

郑芝龙在了解岛上的状况之后,对开发台湾的兴趣已经缺缺,现在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远洋贸易的中转站和落脚点而已。

尤其是在授封靖海伯之后,本来就不是雄才大略之人的郑芝龙,在得知朝廷有意大规模开发台湾后,内心已完全放弃了对台湾的所有权。

自己既然已成了与国同休的勋贵之家,家资已过千万,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抱紧皇帝的大腿,将靖海伯的爵位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就够了。

“吴参将之意是。。。?”

“无非是立威而已!”

吴群淡淡的回道。

既然有人不服王化,那就杀到他服。

林荣闻言大喜。

本来他生怕吴群畏惧郑家的名头和势力,不敢动用武力解决眼前的麻烦,没想到吴群态度竟是如此的坚决。

“可若是触怒靖海伯该当如何?毕竟掌控岛上之人亦是郑氏委派之人,万一事有不谐造成杀伤,靖海伯府怕是不会答应啊!”

林荣心里还是有些担忧。

郑家在福建势力太大了。惹恼了郑家,郑家倒是不敢把吴群这样的朝廷大将怎样,可要收拾自己就跟捏死个蚂蚁一样简单。

“林知县,你有无想过?靖海伯若是不愿朝廷沾手台湾,那我等能上的岛来?还会以郑家船只自北地运送灾民前来?现下形势已经明了,靖海伯已是以大明勋贵自居,根本不会去管岛上这些琐碎之事!”

吴群一语惊醒梦中人,林荣瞬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郑家已经放弃了台湾,只要郑家在岛上的码头、糖寮、库房无恙,剩余之事郑家根本不会管。

“还是吴将军看的明白!本官实是想左了!”

林荣冲着吴群拱手施礼道。

“本将自天津卫乘船来时,山西首批移民已至码头,几日后便会抵达岛上;林知县还是先勘察好安置移民之空地再说!本将自会遣人听从林知县调派,此事可是现下的头等大事,其他的皆不足道!”

数千移民马上就要到达,这些人需要占据大片的土地修建居所,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繁多。郑家虽然已将大批的粮食药材运到了岛上,但巨量的物资分配、人员安置这些琐碎之事,一个月之内也无法完成,别说一个林荣,再加十个个也忙不过来。

“林知县,非是本将看你不起,不说以后的大量移民,单说即将到来的数千人口,依你一己之力想要妥当安置绝无可能;某麾下虽有两千士卒,但只能帮着维持秩序,对于民政之事却是有心无力。可现下移民马上到达,再从大明境内征召人手协助与你已是来不及,某都有些为你发愁!”

吴群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事已至此,本官唯有尽力而为!本官于泉州户房多年,日常与农户多有交集,非是不通事物之人;吴将军怕还是忘了一事,本官料定朝廷此次由山西移民而来,定会遣员随船管束;不出意外的话,应是移民户籍所在县衙中人。有这些人手相助,再加上将军鼎力支持,移民安置必会进展顺利!”

林荣不愿向福建官府求援。

对他来讲,只有以一己之力将属地经营妥当,独享安置移民之功,将来在仕途上才能更进一步。

他猜测的一点也不错。

为了方便灾民异地安插之事,内阁的确是行文山西巡抚衙门,要求移民匠户所属县衙须得派员全程管束,并且要在台湾待满三年方可准许回返。

在各个属地知县大老爷许以月薪五两、死了有三十两烧埋银、违者充军的威逼利诱下,各县挑选出来的衙役们,痛并快乐着的踏上了伴随移民南下的行程。

权当自己带薪充军好了。原先又不是没有兄弟出过公差,那些押解犯官家眷充军夷州的差役一去一回一年多,病死在路上的也不在少数,最后官府也没发下烧埋银,不也就那样了吗?

就在吴群所部扎好营帐的几日后,运送山西匠户及其家眷的船队抵达了台中县码头。

前面几艘靠岸的船只搭好踏板后,林荣、吴群、孙仁贵等人分别登上船,对甲板上的官差吩咐几句后下了船。官差们按照指令,拿着名册挨个点名,并大声告诫一众移民勿得高声喧哗后,带着自己县的匠户们依次下船,之后由官军士卒引领,去往两侧空地集结等候。

这种做法让整个流程更加高效有序,防止了混乱场景的发生。

林荣背着手与吴群并肩立在码头一侧,看着一群群男女老少从自己面前经过,百姓们看向他的目光里满是敬畏之情,心中不由豪气顿生:以后这些人都将是他的治下之民,他的仕途前景就寄托在这些人的身上。

“林知县真是大才啊!此法与军法颇有相通之处,本将本以为数千毫无规矩之百姓齐至后,场面将会混乱无比,未曾想在林知县指挥下竟是如此迅捷,本将着实佩服!”

林荣自持的一笑:“吴将军过誉!此等皆小道尔!往后诸事艰难繁巨,此只是开端而已啊!”

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三百章 证据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三百零九章 远虑 (求订阅收藏)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十四章 后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四百五十章 皮岛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