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

三天之后,鸿胪寺少卿郑芝凤上本请见,隔了一日,礼部仪制司主事带着几名吏员来到郑府,讲解并教导郑芝凤觐见时所需的礼节及细节。

郑芝凤心里清楚,朝廷此举是怕海寇出身的他在皇帝面前失了礼闹出笑话,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而且郑芝凤从礼部官员艳羡的的话语中得知,绝大部分四品一下官员终其一生也难见天颜,而像他这种很少参与部事的从四品官员,能被单独召见奏对的更是少之又少。

郑芝凤这才知道自己获准觐见是多么荣幸之事,因而在接受教导时他也是格外认真。

在折腾了一个多时辰、确认已无差错后,礼部官员们这才罢手。在婉拒了郑芝凤热情的挽留宴饮后,怀揣着郑芝凤奉送的厚礼,礼部官员们心满意足的回部里交差去了。

几日之后,一直在患得患失的郑芝凤终于接到了准予入宫觐见的旨意。

乾清宫中,在按照礼部所教的礼节大礼参拜后,郑芝凤听到一个年轻而又温和的声音传来:“郑卿勿要多礼,给郑卿看座!”

郑芝凤没敢抬头向声音来处观望,依礼躬身拱手谢过之后,方才在小太监搬来的锦凳上坐了下来,但也是只敢挨着半个屁股不敢坐实,头也是微微低着,心跳加速之下全身变得僵硬无比,额头上也是布满了汗珠。

虽然二人隔着十余步的距离,但朱由检隐约看到了郑芝凤的容貌。

由于来京已经数载,原本被海风吹的有些黧黑的皮肤渐渐变白,使得眉目舒朗的郑芝凤看上去颇为英俊不凡,加上郑家这几年来持续给朝廷提供的巨大帮助,这让朱由检对郑芝凤的印象变得更有好感起来。

“郑卿仪表堂堂,看上去甚为年轻,年纪应没有三旬吧?家中子女几何?”

朱由检看出了郑芝凤的紧张感,随即微笑着开口问起了家常,以便帮着郑芝凤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态。

“回禀圣上,微臣年齿虚长二十有八,家中现有二子三女,妻郑黄氏、妾室三人,微臣已遣人回福建,将家人全部迁来京师,预计本月底便可抵京!”

听到皇帝的问话后,郑芝凤慌忙起身拱手弯腰回道。

“郑卿且安座,殿中并无外人,卿大可不必紧张,之后坐着回话即可。郑氏一门自靖海伯一下,心怀忠君报国之志,急大明之所急,值此天灾人祸不断之时,数年来为大明付出良多,朕心内是有数的。郑卿且安心,朕与大明绝不会亏待为国出力之臣子,若郑家持续为大明建功,郑氏今日之德定有恩荫子孙之报!”

看到人家都把家里人搬来京师以表忠心了,朱由检随即顺手画了个大饼抛了出去。

“圣上之誉令微臣汗颜之至!身为圣上之臣子,郑家所作所为皆乃分内之事,当不得圣上如此夸赞。况圣上对郑家一向恩宠有加,臣之大兄贵为伯爵,臣之三兄亦是武臣之顶尖,微臣向无寸功,却蒙圣上拔擢至四品高位,圣上对我郑氏之恩可谓是大明臣子中所罕见!微臣等就算粉身碎骨亦难报圣恩,今后唯有为国事更加尽心尽力,如此方能对得住皇恩浩荡!”

皇帝温和的态度和语气让郑芝凤慢慢放松了下来,听到皇帝对郑家如此高的评价后,他赶忙站起身来施礼回禀道。

“郑卿且坐,卿有此心便好,朕亦愿相信卿之所言。今日朕将郑卿招来所为何事,想来卿已心中有数,在此之前朕尚有些许疑问需卿解惑。郑卿久处东南沿海,据闻尝与外夷番邦之人交通,对其风土人情当有所知,朕想知卿如何看待佛郎机、荷兰等极西之国?若卿远赴西境,将欲达成何之目的?”

虽然郑芝凤态度十分端正,并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的为朝廷和大明做出应有的贡献,但一直将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作为用人准则的朱由检并未因此对其大加赞扬,反而是话锋一转,把今天的正题抛了出来。

尽管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郑芝凤都是自己西向计划中最合适的人选,但朱由检还是要看看他对大明社会以外的世界观。

在这个几乎所有人都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大明,从上而下的歧视和鄙夷大明以外的所有外国,大明以外除了藩国朝鲜以外,其余的都统称为夷狄。

民族自信心是整个国家的民众所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但过度的自信等同于自大,更可怕的是会朝着盲目自大的斜路一路狂奔而去。

因为早有准备,所以已经彻底放松下来的郑芝凤略一沉吟后拱手作答:“回禀圣上,世人皆谓佛郎机等国皆乃野蛮无礼之邦,言必称其行事粗鲁直接,毫无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风,其国人更是眼中仅有金银之利,而全无仁义之德,其尚武而不修德,动辄以武力相要挟,与我泱泱大国崇尚之仁者之风气相比,其风气实太过不堪,确乃夷狄之共相。但臣下与之交通往来之后方才觉察,世人所言实因对其知之甚少之故,其言实大谬也!”

朱由检闻言不由心中一喜,看来自己选中之人果然有非常之道啊。

自从前阁臣徐光启去世之后,大明就很少有睁眼看世界之人了,方以智虽然不排斥外夷之学,但不论地位还是影响力都比不上徐光启。不过好在方以智还年轻,相信假以时日,这块璞玉经过琢磨,有朝一日一定会大放异彩。

“郑卿此言何讲?卿适才所言我大明上下对西夷之见确为普遍之论,不过据朕所闻,西夷非但未有如此不堪,且其尚有许多我大明所不及之处。郑卿既是意有所指,那今日不妨畅所欲言,朕亦兼听之!”

朱由检笑着鼓励道,他非常想从郑芝凤口中听到一些自己希望听到的东西。

“回圣上的话,微臣尝与大佛郎机国一名唤做安得里牙诺之人来往数次,期间均有通事范某作陪。据安得里牙诺所言,在大明极西之地有一欧罗巴洲,其土地之广阔并不亚于我大明,但其分为大小数个国度,彼此之间征战频仍,所为者利也!大小佛郎机国以及荷兰红夷乃其中之佼佼者,但其西面有名曰佛朗西与奥迪力之国,其崛起之势已不可挡。欧罗巴洲之人部分男女皆性情豪放,喜饮酒纵欲,其国之国主勋贵尤爱大明所产之丝绸与瓷器。其举国之人虽皆好利,但凡事讲法度规矩,凡逾矩者,自有其朝廷按法制之,其余人等皆无异议者。因其数国之间常年征战,因而对火器之研尤为重视,其火铳巨炮日益精良,安得里牙诺言称,其数国善研奇巧淫技之巧匠数不胜数,言语之间似有鄙视我大明火器之意。微臣亦曾想过,若我大明之海商有往欧罗巴者,不妨趁机掳其善造火器、巨舰之巧匠回返,令其与我大明效力,如此的话,我大明亦能于海上与其争雄了!”

郑芝凤说了半天有点口干舌燥,朱由检见状侧身示意,王承恩亲自倒了一杯茶水送了过来,郑芝凤手忙脚乱的站起身来,先行礼后才双手接过茶盏。

“郑卿说的很好!此等以公允之观看待他人之说辞,自徐阁老身故之后已甚少听到,未曾想今日又闻相似之言,思来令朕感叹不已!但更令人遗憾的是,自太宗年间三宝太监之后,我大明已无人再敢远涉重洋,去往万里之外观其风土人情!现如今欧罗巴小国人远隔数万里,不惜以身犯险来至大明,不管其为何而来,只论其胆色便着实令人钦佩。而反观我大明虽拥亿万之众,居然无人效其所为,此事实在令朕遗憾至极!今幸有郑卿愿替朕解此烦忧,朕闻之实是不胜欣喜!朕果然未曾看错,郑卿实乃英杰也!”

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二百章 客户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八百三十五章 为女儿婚事发愁的皇帝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八百六十四章 装备悬殊之战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袭官驿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六十八章 轻松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八章 皇庄4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贼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军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交趾的蚕食政策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三百章 证据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卫2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二十七章 议定第八百四十三章 与众不同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四章 洪承畴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