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

“回禀圣上,微臣既知圣上之念,就当为圣上解忧!臣计议已定,若圣上有意遣臣前往欧罗巴州,那臣便该心甘情愿为圣上所驱使!”

郑芝凤将茶盏放在锦凳上,起身面带慨然之色拱手施礼道。

“郑卿,其实此事朕已考虑良久,只是内忧外患之下才抛却一旁。朕以往与故徐学士、钦天监汤若望等臣子交谈之时语涉西洋之事颇多,故对外夷亦算知之颇深,朕知欧罗巴诸强于算学、将作、医术、律法、文学、天文等等诸多方面均早已超越我大明之相关。单说火器方面,我大明现下虽勉强可与之匹敌,但种种不谐之下,不出十载,就火器而论,不论射程与威力都将远胜我大明,并会将此差距愈拉愈大!盖其人有工匠之心也,专于一门便精于一门,且其中巧思之匠会虑其不足而补之,以使之愈发精强为荣,此等匠心实乃我大明所欠缺也,此亦皆赖其诸国重视算学也。欧罗巴之人已深知,将作之基便在算学,为此,自各国国主之下具重之,故其将作之精巧将会远胜我大明矣。若有朝一日,有觊觎我大明之利者挟坚船利炮来攻,其后果实不敢想象!”

朱由检一直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领先于世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因其具备了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而不是那种狂妄自大、以排外为荣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泛滥造成的。但现在大明内部的主体思潮却是以世界中心自居,对中华以外的他国文明极度鄙视和排斥,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思想和行为,必须尽快予以纠正和扭转。

要想打破目前大明朝野上下这种固步自封、盲目自信的状态,引进先进的外来文明与思想、与所谓的外夷加强各方面的交流成了最为必要的手段。只有让大明朝野众多有识之士睁开眼睛,看到更多实实在在先进的事物,认识到大明已经在很多方面被他们所鄙夷的外夷超越并正在被迅速甩在身后,大明只有奋起直追,将来才不至远远落后于他国。

郑芝凤接话道:“圣上之言臣可谓感同身受,亦让臣出使之心更加坚定!微臣敢问,圣上此次遣臣出师西洋,将欲达成何种目的?与其互通往来还是拓展商路?抑或是寻机诱其巧匠来我大明?”

“郑卿此问正是朕欲叮嘱与你之事。此次郑卿将作为钦差正使远赴欧罗巴,另有副使两人协助与你。朕会给卿配备一百名锦衣亲军、五百名军卒作为护卫;另外朕会从皇庄所收留之孤儿中挑选两百名十二岁以上之少年随行。若郑卿运作得当,此批少年最好能于欧罗巴诸强中最好之学堂就读数年,熟悉其语言及风气,学堂当以算学、医术、律法、将作为主。若朕所料不差的话,留学之事应当不难。欧罗巴风气开放、事事讲求公平,更兼对我中华文明亦是颇为仰望,期望能与我大明多多交流,应无拒我大明之理由。留学少年会有成年人与其一同居留,以便照顾其起居饮食以及其他事宜,期间所费皆为朝廷所供,不必计较花费。此事郑卿定要当做此行的重中之重,万不可轻视之。”

郑芝凤虽大致明了朱由检的用意,但对此举最终能取得多大成效持着怀疑态度。

他拱手接旨后朱由检继续道:“此外郑卿出使诸国时,要多留意各国中各行业中之顶尖人才极其著述,若能以名利使其来我大明,为我大明效力,那将是最好不过之事。此类人物亦是以算学相关、各类器物制造、医术、律法为优先。再者就是要想西洋诸国朝野宣布:我大明欢迎各国人士前来大明,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不论是经商还是文化交流,只要是抱着友好交往之态度来到大明,遵守大明境内之律法,其人身财产安全我大明会给其以充分保障。此事朕授权郑卿全权处置,可以以朕的名义与他国签订友好之条例。此去西洋耗时将不知几载,其中之凶险无法预料,朕望郑卿此行能平安归来,到时朕必不吝以爵位赏之!”

虽然距离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有百余年的时间,但想要达成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赶早不赶晚,因为想要消除某些根深蒂固的落后思维方式也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

在尚未有留学生这个概念产生的时代,大明选派大批少年去往欧罗巴留学也是首开历史之先河,让西洋各国感受到大明的善意和诚意,感受到大明朝廷开放包容的态度,也会无形之中在欧洲各国中树立起大明朝廷良好的形象。

朱由检决定将朝廷选派少年留学欧洲之事变成一种常态化的机制,预先埋下一批批的种子,等到这些种子发芽生长,将来其中总会有一些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

朱由检觉得西方各国中最值得学习的便是法律和制度。

凡事讲究法律与规矩而不是单纯讲道德,从最大程度上约束强权者的行为,而不是只用道义去约束种种不法,那样只会让弱小者永远处于被欺凌的状态。

当然,这种做法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如果强行在现世灌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概念,不仅是官员权贵们会联手将自己整死,就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大明百姓们恐怕也接受不了。

这一切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有从思想上改变大明人很多固有观念,以律法和儒家道德观来共同约束社会大众,整个国家才会长盛不衰。

朱由检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有生之年,用自己的权利去维护好这种将来会出现的萌芽,而他最终想要达成的目的就是消灭强权和霸凌,让所有人生活在一个自身权利能得到充分保障的社会。

用强权去维护将来能消灭强权的力量,说起来可笑,但必须要这样做。

朱由检不想看到后世的大明人眼睁睁地看着私宅被强行拆除而无能为力,不想看到普通百姓因为被冤屈而投诉无门,不想看到才华出众之人因为没有背景而终生籍籍无名,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将会是他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

依现在各方面的技术,想要横跨大洋远涉至欧洲是非常危险的行动,很有可能会命丧大海、尸骨无还,所以朱由检虽然早就动了派遣郑芝凤率队前往欧洲的念头,但却不想以强行下旨的做法去安排此事。

因为郑芝凤久历海事,对其中的风险比谁都清楚,自己只能先让王世勤出言试探和观察,至于如何选择就由得他了,毕竟此事有让人送死的嫌疑。何况此去一来一回,加上郑芝凤还要游历各国完成其他任务,就算一切顺利的话,此行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才会回转,家里的妻儿老小如何安置的问题也需要考虑。

幸运的是自己没看错人,喜爱交游的郑芝凤果然是个不甘寂寞之人,加上他对数万里外的欧洲各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更有权利和亲情对其的束缚,所以君臣之间总算是达成了共同的意愿。

“微臣谢过皇上厚赏!,封爵并非臣之所求,能为君分忧乃臣之本分也!既然圣意已定,那不知臣等何时动身?”

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六章 皇庄2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瘪第四百二十二章 庄元洲的思虑与选择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二章 骆养性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呢?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刘国能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二百二十章 忧虑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对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陆辽东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四百八十七章 蒙在鼓里的边将们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三百零六章 断腕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七百四十章 选妃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二十三章 陛见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七百零七章 带着文臣武将去靶场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战列舰、大型商队远航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