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

就在得胜堡参将雷声派遣快马将捷报先后送往松山和京城的时候,锦州以北百里之地的义州城内外已经成了旗帜地海洋。

奉命南下的清八旗以及蒙八旗、汉军旗、五千名朝鲜火铳手,总共十万余人先后抵达义州,再加上各旗带来的八万包衣,本来冷清孤寂的义州突然变得喧嚣热闹起来。

此次除了两黄旗有七千余人留守盛京以外,建州可谓是倾巢出动,各旗所有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旗丁全部随军出征,这次算得上是大清立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了,由此可见皇太极打算一举攻取关外堡城的决心和魄力。

此次清军的主帅是郑亲王济尔哈朗,豪格、多尔衮、岳托为副,其余的如阿济格、阿巴泰、蒙八旗的各个王爷等等,虽然身份尊贵,但也只能在帐下听命。

而皇太极和礼亲王代善则是留在盛京,负责后续人员的动员以及粮草物资的筹备,以保障前方急需时所用。

“诸位,本王奉皇命督师南下,临行之时皇上有旨意发下,命本王以最严之军规统帅全军,不管是亲王郡王,还是贝勒贝子,若有违军令者皆斩!大伙儿除了同族便是同殿共事,故此本王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到时若有人犯了军纪,别怪军法无情!”

义州城南门外的一座大帐中,济尔哈朗正在召集诸王、贝勒、贝子及众多梅勒章京、甲喇章京议事,为了强调召集的身份和地位,议事之前特意将皇太极给搬了出来。

多尔衮、豪格、阿济格三人都是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根本没把济尔哈朗的话当回事。

而成亲王岳托等人则是郑重地起身应命。

济尔哈朗看到多尔衮等人的态度后心下恼怒不已。

但多尔衮和阿济格兄弟俩掌握着实力强悍的两白旗,豪格则是皇太极打算培养的接班人,自己对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约束力,生气也没什么用处。

“这回俺们大清以举国之力攻伐明国关外之地,为的就是给后代子孙打下一片富饶之处,获取更多金银布匹、奴才粮食等等好物事供自家享用。这一仗若能尽得松锦广宁,待安稳数年再把山海关拿下来,明国的花花江山就如同脱了衣裳的美人一般摆在俺们面前,那还不是由着俺们玩弄?!”

济尔哈朗说道这里刚要放声大笑,一道冷哼声传了过来:“郑亲王切莫想的太远,山海关还在千里之外看不见影,还是先想法子拿下锦州再说吧!只要拿下锦州,俺们这趟才不算白来,如若不然,其他的都是瞎扯!”

说话的是坐于豪格对面的多尔衮。

济尔哈朗抛出的大饼对他来讲没有任何吸引力。

巨大的锦州城就是矗立在八旗面前的一座大山,这座大山把辽西遮挡的严严实实,建州费尽心力数次想把锦州拿下,但最后都是铩羽而归。

“郑亲王,我以为睿亲王说的在理。锦州城墙高大,城头火炮威力极大,依我八旗现有实力想要在短期内拿下几无可能;不仅是锦州,松山虽比锦州各方面都小,但火炮却是一点不少,此两城加上其后面的大兴、兴平二堡,俱有明军重兵入驻,若是不想办法予以拔除,怕是会伤了我军之士气啊!”

成亲王岳托为了避免济尔哈朗的尴尬,接话后将话题引向了正轨。

去年他率两红旗及蒙八旗、汉军旗南下,在大兴堡和松山吃过不小的苦头,损兵折将之下只得灰溜溜地撤回了盛京。

在详细汇报过两次战况后,皇太极对这位八旗的后起之秀倒是没有太多责怪,并未将他削爵夺丁,只是未再安排大事给他处置。

这次作为济尔哈朗副手的岳托,在与父亲代善商议后,将两红旗的主力全部带至松锦,准备寻机报上次的一箭之仇,也顺便让他人见识一下两红旗的实力。

刚才济尔哈朗的话题明显扯的太远,虽然是为了鼓舞军心士气,但对于帐内打老了仗的这帮人来说,这些没营养的宏图大略毫无意义。

土地和人口财富是靠打仗抢来的,不是靠嘴巴说来的。

“呵呵,成亲王说的皇上都已经想到了。你上次所用之挖壕战术,这回还得用起来!”

济尔哈朗笑呵呵的答道。

“我说郑亲王,挖壕围城、诱敌打援,听上去是不错,可这回怕是行不通了!”

一旁的多尔衮忍不住插言道。

“哦?睿亲王有何高见?为何说此策不可行?那依睿亲王之见,该当如何才好?”

济尔哈朗笑着问道。

“说实在的,我大清此次虽是大兵云集与此,声势自是有了,可这粮草便成了最为棘手之事!十万大军加上那些奴才们,日耗几多?又能维持到何时?而明国物产如此之多,锦州城内兵员既少、储备又多,岂能耗不过我军?若是时日一久但我却一无所获,那除却白白消耗无数、再次退回盛京以外,还有何有利之处?到时粮草消耗一空,那接下来建州该当如何?”

多尔衮本来就对皇太极调集重兵南下这一赌博式的举动非常不赞成,但因为八旗高层大都同意了这一方略,无奈之下只得听命行事。

但他心里始终憋着一股气,这回终于找准时机把心中的疑虑讲了出来。

多尔衮的话引起了帐内很多人的共鸣,很多相熟的人相互之间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老十四说的不差!皇帝想的太过简单了!现下咱们建州缺乏粮草物资是不假,从明国抢也是应当,可地方却是选差了!没想出法子来破城,就派了十余万人马来围城打呆仗,实在是消耗不起!为啥放着上两回破口的法子不用,非得在这地界平白耗费粮草物资,皇帝这是咋想的?!”

脾气火爆的阿济格没好气的大声道。

他和多尔衮、多铎也私下商议过抢掠大明的事,并且一致认定,从边墙破口而入是最佳途径。

因为已经有过两次成功的经验摆着,就算明军加强了防御,但可以想见的是,守军无论从火器还是员数上根本无法与松锦一线的明军相提并论。

而且攻打边墙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

只要破了口子,接下来就是直接面对明国的京畿地区,偌大的区域内城镇众多,并且防御力量极其薄弱,大清的强军尽可以纵横往来,将明军的各路兵马各个击破,然后再攻破城镇大掠而归,那才是最佳策略。

而皇太极这次非要采用笨办法来和明国硬杠,还妄想着夺下明国的关外之地,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之举。

“睿亲王、十二贝勒稍安勿躁!我等所想皇上岂能没想到?这回咱们不是依着原先的法子与明国交手,而是另有他法!”

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与汉人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访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四百二十一章 钱庄银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十五章 哗变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来吗?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二百一十二章 琐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二百零二章 禁运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