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

上述策略定下来后,接下来朱由检要面对的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了,因为将要进行的改制会牵扯到许多人的利益,包括现在正在参战的各路边镇总兵的安置。

辽东光复之后,曾经作为大明关外最前哨的锦州顷刻间成了大后方,其战略位置虽在,但战略意义在看得见的未来已经不复存在。

从山海关一直到松锦,一路上设置的诸多堡寨也失去了军事价值,裁撤已成了必然之事,严重拖累大明十几年的辽饷应该寿终正寝了。

可是该如何安置事涉其中的将官士卒呢?

“皇爷,大臣们都已到齐了!”

王承恩的轻声禀报打断了朱由检的思绪。

“走吧,大伴,咱们去听一听大臣们是何想法!”

“臣闻辽东全境收复在即,东虏跳梁已无翻身余地,值此内忧外患皆除、四海升平之际,老臣为圣上贺!为我皇明贺!”

刚刚来到昭仁殿御座前转身还没坐下,温体仁率先起身来到殿中站好,神态庄重的整了下衣冠后,冲着朱由检拱手一揖到地,其余的各部部司主官们也是有样学样,皆是聚拢到温体仁身后,口中称颂的同时,郑重其事地向朱由检行了揖礼。

“诸卿平身!此次虏寇荡平之功,与诸卿日常之勤勉尽职也是分不开的!朕希望在内外平定之后,能得诸卿之力,让天下百姓衣食无忧,以永消不安之患!”

朱由检看到阶下一张张庄重的面孔上不时显露的喜悦之情,心里头也是感慨万千。

从后世穿越过来已经有四年了,自己一个普通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算是合格了。但剿贼平奴只是第一步,面对日益严重的天灾,接下来的担子也轻松不了。

见到朱由检坐下后,众臣再次施礼后纷纷退回落座,站在原地的温体仁施礼后开口道:“不知圣上招臣等前来有何事吩咐?可是事涉战后之相关事宜?还请圣上明示之。”

“温卿且坐,今日之事正如温卿所言,正是有关收复辽东之善后事宜,朕对此已有所思,如有遗漏处,诸卿听完后尽可予以补充。”

朱由检这几句话中只是说让群臣拾遗补缺,根本没提到让大家修正的意思。

随着局势的稳定,朱由检的权威也是越来越重,日常讲话中,不自觉间已是一副不容置疑的语气。

温体仁带着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回到座位上,其余人等皆是一脸平静,都在等待皇帝关于善后问题的处置办法。

朱由检端起王承恩递来的凉茶轻啜一口,随手将盏柄镶金的乳白色玉盏放在身侧矮几上,清了清嗓子后,将自己关于辽东问题的相关策略娓娓道来,殿内众臣一边仔细聆听,一边琢磨着如何从中攫取相关利益。

“将作局即刻选派官吏、工匠赴关外,并于辽阳府设立将作第二分局,建设冶铁之所,利用当地铁矿所产矿石,生产各种农田水利所用之农具,所有官吏工匠薪资较之京城将作局提高两成!”

建州女真对于后世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开采已经初具规模,整个建州所需要的铁料大部出自那里,后续将作局只需安排一些专业人手,对铁矿的规模和布局再加以完善,另外新建几处工坊和窑炉,那以后整个辽宁行省所需的农具机会源源不断地从这里产出。

开矿的劳力不缺。

这么多俘虏都是壮劳力,还不用给工钱,只管饭就成,辽阳驻军会对其进行武装监视,只要安保措施合理,这些俘虏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这个时期的军队可不讲什么优待俘虏,经历过战场上的浴血拼杀的将官士卒,在对待俘虏时,基本都是冷血无情的。

崇祯十年时,考虑到大规模屯田的需要,朱由检已经下旨把军器监一分为二,专门成立将作局生产农具,并且把将作局的第一个分局设在了西安府与盩厔县向之间,利用盩厔早就开采和使用的铁矿资源生产农具,供应陕西各府使用。

按照朱由检的思路,以后大明境内铁矿资源丰富的地区都要设立将作分局,全面开展先进农具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大幅度提高大明农业的生产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既然确定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规划,朝廷就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予以扶持,成立将作局、提高工匠的薪资待遇就是最主要的,这其实相当于在潜移默化中抬升工匠们的社会地位,使得这个被全社会鄙视的下贱群体逐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自崇祯九年的新政实施以来,京城军器监所有工匠的待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工匠群体及亲眷,已经从原先的食不果腹、家无隔夜粮,一跃成为了各种消费的主力军,从而带动了各类商铺和相关产业的蓬勃兴旺。

崇祯八年朱由检巧遇二丫时肮脏破败的匠人胡同,现在已经成为了宽敞明亮的大街,原先那些破旧低矮的茅草黄泥房,全部翻建成了青砖大屋,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已经过上了比乡村小地主还要富裕的生活。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朱由检希望这种情况在大明各地成为常例,他坚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至于给出关的官吏工匠再次提高薪资,这主要是考虑到辽东地区条件艰苦,如果从条件很好的京师前往苦寒之地,很多人心里会有怨言的,这种怨言要是变成工作中的消极懈怠,对辽东开发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虽说工匠们现在富裕起来了,但也只是刚刚过上好日子而已,他们对于财富的渴望并没有因此而止步,相反,只是刚刚起步。

挑选出关之人时,总会有人对能涨两成薪资动心,有这一条就足够了。

“启奏圣上,新设辽宁行省下辖各府及下隶州县之官员从何处挑选?由山东移民辽东于何时展开?其中所需钱粮从何处拨付?”

见朱由检端起茶盏轻啜几口放下后,吏部尚书周云知道皇帝这是讲完了,他四下看看后赶忙起身施礼奏道。

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满八旗集体改姓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九十章 平息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卫1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八十八章 布网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四百六十一章 杨嗣昌的担忧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无策第四百一十二章 对峙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还是文武并重?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七百四十九章 学堂的永久免费制度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临城下、搜捡土著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五百四十章 驱虎吞狼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抢来的资源填海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战的皇帝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凶猛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五百九十章 谋逆可是十恶不赦之罪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十五章 哗变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四十二章 计划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一百一十章 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