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

“此次剿灭关外跳梁之后,威胁我大明延续之几大不稳定因素已基本得以清除,大明国祚已是暂时无忧矣,再保留数量过多之军伍已无必要!

有鉴于此,朕意修改军制,欲以精兵制替代旧有军制,兵贵精而不贵多,减员强兵已是势在必行之举!此举在减少粮饷开支的同时,亦能保留数支强兵以应对境内外可能之威胁,护佑皇明子民与安定之境下进行生产生活。

但是,在此之前,辽西边军之去向便成了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自天启年间朝廷开征辽饷后,此项巨额支出便成了将大明拖向无底深渊之无形恶手!

现下辽地已靖,所留驻军已是远远少于此前辽西边军员数,所需所耗与辽饷不可同日而语,以现今朝廷之岁收,支应其开销亦毫无吃力之感,故此,裁撤辽西旧军已是必然。

辽西边军多年来虽说并无多少战果,但其毕竟守御大明东北大门已有年月,功劳还是不能完全否定,故此番裁撤须考虑周全,勿使众多忠心于朝廷之将官士卒寒心。

此事事关重大,定策不可轻忽,诸卿但有良策尽可道来,待策略方向定好之后,再由有司细化之后予以实施!”

在得知关宁骑兵受损过巨、尤其是祖宽这样的猛将阵亡后,朱由检既感惋惜又觉轻松不少。

关宁军实力大减,让接下来的边军裁撤改制减少了极大的阻碍,辽西将门讨价还价的本钱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对于祖大寿等人的安置也会更加简单,甚至可以说生杀予夺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启奏圣上,臣赞同裁撤辽西边军之策,臣以为当务之急便是趁现下辽西军精锐齐出之时,由兵部即刻遣员出关远赴松锦,将沿线所有驻军员数予以核查明晰,此后再计算出战边军数额,便可知其详情,而后再据此数字做出应对。”

朱由检将初步设想表达出来之后,殿内诸人先是感觉有些意外,随后便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之举。

文臣和武将的天然敌对属性,让他们不愿看到这场灭国之战后武将乘势而起,现在听到皇帝似有打压武将的意图后,众人还是发自内心表示赞同的,尤其是裁撤为祸多年的辽西边军,更是引得殿内诸臣的一致赞成。

在思忖片刻后,杨嗣昌当仁不让的率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策略虽有趁人之危的嫌疑,但的确是裁撤必行之策,既然皇帝定了调子,那只要能达到目的,手段可以任意施为。

压得大明喘不过气来的辽饷,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朝廷对辽西边军员数及所耗一无所知,只能是按照他们上报的数字来拨付钱粮。

据祖大寿上报兵部的数据看,辽西边军为十三万六千人,其中骑兵四万人,战马五万两千匹,其余为各兵种的步卒。

外行人乍一看,不到十四万的军队,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钱粮,可内行人知道,步卒倒是无所谓,可这四万骑兵就要了命了。

后世有人计算过,依据当时的情况,一名骑兵每年至少要花费七十六两银子,仅此一项,这四万骑兵就需近三百万两银子,若是再算上近十万步卒所需的钱粮,若按每人每月平均八钱饷银计算,这又是近百万两的支出。

而且,这还没把士卒日常消耗的粮食、油盐酱醋、兵刃损耗,伤亡抚恤医疗等乱七八糟的消耗算进去,若是把这些林林总总的东西全部计算在内,那算起来至少要两百万两。

也就是说,辽西边军这十三万人,每年仅是正常开支就要六百万两银子。

再加上城墙修缮、出战赏功等等其他名目的消耗,整个辽西边镇每年消耗的银钱数目大的吓人。

多年来,天启和崇祯不是没有考虑过减少辽饷,并且数次派遣兵部职官出关核查辽西兵额,可是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每次得知朝廷要派员核查,辽西将门便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加以阻止,使得兵部官差们还未出关便打了退堂鼓。

辽西将门的借口找的很充分,最常用的就是说建奴精锐哨骑经常越过松锦深入宁远一带,除了查探明军军情外还四处烧杀掳掠,并报说某某日有多少外出耕作之军民被建奴杀害,官军怕此乃诱敌之计,故而只能坚守城池不出等等,以此来恐吓朝廷这些文官。

这种简单粗暴的恐吓方式很有成效。

对于大明的官员来说,万一为了朝廷公事而送上自家性命,那简直就是愚不可及的蠢人行为。自己饱读诗书,深信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圣贤之言,若是知道有性命之忧还去处置公事,岂不是与村头愚夫一样?

既然有了这种思维,就算皇帝下旨、堂官呵斥,这些被派遣的职官们也是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上司,比如,出了山海关之后,顶多走到宁远便死活不在往前,只是遣了几名书办吏目,由官军护卫着前去松锦办差。

而这些书办和护卫的官军自然也不是傻子,在辽西将门送上几两几十两的银子后,随便找几个堡寨住上几天,然后就拿着加盖锦州总兵大印的文案回到宁远交差,上面的数据自然还是原先的,而正是这一次次的不作为,才使得朝廷明知辽饷是个坑,但又不得不拿着大把的钱粮往坑里扔。

杨嗣昌接掌兵部后,前后两次派员出关核查,其中一次甚至由左侍郎王家桢亲自带队出关,想着找出辽西上下吃空饷的证据来。

但辽西将门采取了如果你要查得胜堡,我便把震虏堡、得胜堡的人马事先集结过去的方法,就算你查,也是实兵实额,让你找不出任何理由来说辽西将门吃空饷。

要不然就会谎称前方建奴进犯,锦州已遣大军前出两百里迎敌,何时回返还不得知,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下,任你侍郎尚书也是干瞪眼。

这两次查验最终还是无果而返,这让杨嗣昌等人也是觉得脸上无光,心里对祖大寿们的愤恨之情越来越深。

但是随着流贼被迅速剿灭,数只官军的快速成长,朝廷底气越来越足之后,杨嗣昌遵照朱由检的指示,接连驳回了辽西一如往常那样狮子大开口的请饷报告,并且将拨付数额减去大半,这才稍稍出了心头的一股恶气。

“可,此事交由兵部从速办理。辽西边军裁撤后,锦州总兵等人如何处置安插?”

朱由检同意杨嗣昌的核查奏请后,马上抛出了第二个议题。

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六百一十章 关外需要你们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八百八十四章 孙克敌的执政之路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三百章 证据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三百三十二章 内政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二百八十一章 准备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五百九十一章 锦衣卫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十四章 孙承宗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七章 皇庄3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门年假、年终奖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备无患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计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六百三十三章 临死也要带着别人陪葬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六十章 追击2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宫里的一把火第三十二章 匠户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三十九章 大战3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盘第三百零二章 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