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

朱由检之所以想玉成陈、柳二人之好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于柳如是地欣赏与同情。

柳如是崇尚自由、平等的观念,以及在明亡后,先是欲投水自尽殉国,后又尽全力资助抗清义军的诸多行为,都充分说明了她鲜明地个性以及强烈的家国情怀,比之无数剃发易服的文人名士要让人感佩的多。

但是,柳如是这种要求相对平权的观念,是现世传统观念绝对无法接受,而深受这种男尊女卑思想荼毒的陈子龙便是其中之一。

朱由检认为,这应该是两人最终分开的主要原因。

因为从后来“东林浪子”钱谦益,不顾巨大的世俗反对声,毅然以嫡配之礼迎娶柳如是入门,给予其充分尊重这一事件看出,柳如是的内心深处,更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敬重,而不是把自己当做娼家女来对待。

正因为钱谦益能给的陈子龙给不了,最终柳如是才在双十年华,嫁给了年过五旬的钱牧斋。

但不幸的是,在钱谦益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享年仅仅四十六岁。

对于这位奇女子最后的结局,朱由检也是慨叹不已。

无论柳如是最终与谁结合,都不应该有如此凄凉的下场。

他衷心希望,这位天生丽质,书画双绝,美艳绝伦,才气过人,容貌为“秦淮八艳”之首的女子,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让这个世界多一份美好的记忆,少一份阴暗和龌龊。

不管首鼠两端的钱谦益如何为后人诟病,但至少在与柳如是的感情方面让人称道不已,他用行动表明,他是真的爱柳如是,并没有把柳如是当成某种玩具和工具。

钱谦益在迎娶柳如是的时候,家中尚有正妻陈夫人在。

老钱这一不合礼法的举动,激起了松江士绅的愤慨。

在迎娶当日,当地士绅群体召集了诸多农户村民,向迎娶队伍投掷砖头瓦砾,有人甚至扑上前去试图殴打柳如是,虽然最终未能得逞,但也让钱谦益和柳如是倍感羞辱。

两人成婚之后,钱谦益倾尽家财,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两人同居绛云楼,钱谦益带着柳如是徜徉于湖光山水,诗酒作伴,创作出了许多诗词佳作。

钱谦益对柳如是又爱又敬,更重要的是,他能给柳充分的自由。

按照现在的规矩,女子在嫁为人妇之后,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是不允许抛头露面与外界的异性接触的,这就是世人常说的妇道之一。

但柳如是在嫁入钱家后,还时常身穿儒服,出闺接待宾客,钱谦益因此称赏她为“柳儒士”。

若是换做陈子龙,恐怕不会容许她有如此行为。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禁哑然失笑。

自己这是在瞎操心吧。

难道单纯因为钱谦益后来降清的丑行,而全面否定其人?

现在的世界虽然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变,但很多历史细节还是在顽强地按照原有的轨迹运行着。

现在是崇祯十四年了,如果不出意外,柳如是应该已经嫁入钱家了吧?

朱由检所料不错,就在方以智等人回国后的前几日,钱谦益以大礼正式迎娶柳如是入门。

“夫人,楼下有人送来一份书笺,并且特意叮嘱,定要亲自交于夫人之手,那人还讲,盼能有夫人只言片语回复!”

一名容貌秀丽地婢女登上楼来,将手中一个薄薄地、没有落款的信封递向柳如是。

秦淮河畔翠碧楼中,一身盛装的柳如是正在对着铜镜左右打量着,生怕妆容有一点点瑕疵。

再过一个时辰,迎娶队伍就该到来了。

自己终于得偿所愿,成为江南名士钱牧斋的嫡妻,而不是某个人的妾室,从小立下的志向终于变成了现实,老天爷真是待自己不薄。

但是,柳如是在满是欣喜的同时,内心深处却还是有着一丝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

那个自己深爱着的奇男子,从此终究成了路人。

“来者有无说明身份?”

柳如是闻言心中一动,随即舒展手臂,精致的手掌由宽大的衣袖中探出接过了信封。

虽然没有落款,但她的直觉告诉她,这就是那个人送来的。

打开信封,纤纤玉指往里稍一探寻,一张折叠的上等桑皮纸被抽了出来,展开纸张,一种自己熟悉异常地笔迹映入眼帘,清秀隽丽的赵体透着一股隐藏的忧伤。

这是一首词。

《江城子病起春尽》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很明显,这首词是表达了深深地相思之情,词中满是对过往的回忆,并在最后透露出自己浓浓地不舍之意。

在第一句里,作者暗示,自己相思成疾了。

这是陈子龙写就并遣人送来的。

柳如是反复低声吟诵,不知不觉间,两行清泪自面颊滑落,滴在了桑皮纸上,六年前两人朝夕相处、花前柳下的场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之中。

郎情妾意、情切意笃,世人艳羡、好友齐贺。

柳如是本以为这就是人生的终点了。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现实总是无情又残酷。

随着那个负心人的原配打上门来,所有的柔情蜜意眨眼间便被雨打风吹去。

可令柳如是万万没想到的是,陈子龙竟然在这个时候送来了这么一首词,他到底要如何?

“怜儿,你去楼下告知送信之人,从今日起,杨爱便已是钱家妇。

若是诗词唱和,钱杨氏自当以浅才应之,除却此事,其他勿言!”

柳如是轻拭泪痕,轻声而果断地吩咐了下去。

崇祯十四年十二月,朱由检下令修改《大明律》相关条款。

“凡夫亡故者,其名下所有财产皆归其妻妾儿女承继,其他父兄族人者均无权索要,违者以非法谋夺他人财产罪论,可处杖八十、流三千里,五年不得赦归。

有司官员需按律秉公处断,凡徇私枉法者以同罪论处。”

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三百六十章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门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七十八章 陈家第七十一章 京营1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胜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十四章 大生产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百七十八章 舍不得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一百三十章 淮盐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四百二十章 银票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二百八十四章 设想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会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十章 初见文臣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九十二章 分进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六百八十章 银子多了愁的怎么花出去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十五章 请托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温家的变化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三十一章 商议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个好身体,带家里人去撸串第十八章 容情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战是走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