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减税、太子游学

各地妇幼医院的建立将会略早于普通医院,等到大明与周边藩属国、以及欧洲的贸易额稳步上升、财政状况持续良好的时候,各地将会陆续建立普通医院,惠及更多民众。

朱由检预计,各地公立医院的建立,最少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耗费的资金也将会越来越多,所以,必须要加大对藩属国各种粮食物资的采买额,用将来会一文不值的银币和铜钱,尽可能多与各国进行贸易,以此来给大明输血。

随着大明籍周边各地市场上银两的流通数量越来越少,大明银币已经被华夏文明圈所普遍接受,而银票也在悄然之间得到了大明商人们的更多认同,照此情形发展下去,如果不赶紧把手里的银币花出去,恐怕不出十年,银票就会替代银币,成为市场上的主流货币。

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打下基础,至于具体进展情况,那要看大明在科技方面的建树了。

在厘定了医疗事业的方向和目标后,朱由检又把目光投注到了农业赋税的问题上。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特殊年份,根据大明越来越健康的财政收入状况,有必要对十三的农业赋税动手了。

五十亩田产以下的家庭,赋税将由十三减为十一,余者不变,此条政策自崇祯十七年夏收开始执行。

这样的减税力度是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已经远超历朝历代所谓的轻徭薄赋。

无偿为朝廷服徭役早就取消好几年,而现在这种罕见的降税措施,最直接受益者就是底层的百姓。

十一的赋税对于所有农户来说都是天大的利好,亩产一石农作物,只需拿出十分之一上缴官府,这种情况下,说是让天下再无饥绥之口,一点都不夸张了。

朱由检希望将来大明会全面取消农业赋税,他相信这一条一定能够做到,甚至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实现。

但他不能去做。

他要把这项前无古人的壮举留给未来的皇帝。

在他退位之后,新皇帝登基后宣布这一伟大举措,会在瞬间赢得无上的赞誉,获取巨大的威信,地位会无比的牢固。

这算是他留给新皇帝最好的政治遗产。

现在他的威望已经足够高了,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军中,抑或是在民间,他都享有巨大的声誉。多年来诸多事实证明,他所推行的各项策略,都让大明受益无穷,也让包括朝官们在内的绝大部分人享受到了更好的福利。

不知不觉间,现在的他已经做到了一言九鼎,而这一切并不是靠单纯的杀戮和暴政取得的。

因为他懂得,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只要你能够给大多数人带来足够的利益,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生活一天天变好,并且将来会更好,那你的威望自然而然就会建立起来,根本不需要用一些旁门左道去刻意的营造。

太子今年已经年满十六岁,按照朱由检制订的计划,朱慈烺在崇祯十七年上半年就会结束在理工学院(国子监)的学习任务,下半年就要开始踏上四年的游学旅程。

万卷书已经读完,学识和修养都已具备,接下来该行万里路,增加人生阅历和经验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任何事都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会在整个过程中悟出真理。

对于朱慈烺未来的执政之路,朱由检还是很看好的。

多年来在朱由检的潜移默化下,加上出宫就学四年中接触到的真实世界,所见所闻的一切种种,让朱慈烺从一个长在深宫、单纯善良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初窥人间百态的稳重青年人,期间的变化是朱由检所喜闻乐见的。

但毕竟朱慈烺的年纪还太小,心智成熟度远远不够,只有经过更多的磨砺才能慢慢摸索出人生的路应该怎样走,才能通过对事物的不断认知来提高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

对于朱慈烺游学路线的规划,朱由检将其放在了条件最为艰苦的长江以北地区。

具体路线是由京师出发,走蓟镇出关赴辽宁行省游历,之后沿边墙向西,走原宣大、延绥、甘肃、宁夏等边镇,考察沿途军民具体的生活状况,最后在陕西行省安置移民的临洮、平凉、西安等府实地访查屯田安民工程后返回京师,整个游学以四年为计,仿照的是后世的大学本科学期制。

为了保障朱慈烺的安全,朱由检特意从勇卫营调遣五百名精锐骑兵作为护卫,负责远出哨探及左右遮护,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这五百精骑会按照朱慈烺的行程安排,在外围五十里内暗中保护,而朱慈烺身边的安全则是由最擅长近战搏杀的一百名锦衣缇骑负责。

这些锦衣缇骑的装备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军器监所有最新式的近战装备他们全部配齐,毫不夸张的说,就算遇到上千名非大明官军装备的武装人员袭击,这一百名缇骑也会将其彻底击溃。

这些措施只是做最坏的打算和准备,现在的大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度,建奴流贼相继覆灭后,官军精锐奉命对全境内的小股土匪进行了严厉打击,一年之内,许多为祸地方多年的土匪团伙被彻底剿灭,而随后开展的严打也将城市里的城狐社鼠一扫而光。

鉴于各地治安状况良好、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夜不闭户的现象,内阁遵照朱由检的旨意,在全大明境内取消宵禁,推行夜市,以让民众有更多休闲娱乐活动,推动民间风气向更加开放转变,也能让更多民众获得一份额外的收入。

朱慈烺已经把自己下半年开始的游学随员报给了朱由检。

贴身侍卫依旧是程坚和另外两名锦衣近战高手,随身太监还是赵信,与朱慈烺一起结伴而行的还有已经举家搬到皇庄定居、自身也在理工学院就读了两年的张定远、温体仁的长孙温佑、卢象升的次子卢方。

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五百四十四章 诱之以利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贵武贱必须改变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四十六章 投机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五百七十三章 对自己人下手要狠一点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七十二章 京营2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六百一十四章 干股与分红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陆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险、必须警醒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章 皇庄4第七百二十七章 轰塌城门、米涅枪再次显示威力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七章 皇庄3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一百八十七章 冲阵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与争议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