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

高起潜想来想去,基本上确定,自己之所以被发落,最大的可能就是王承恩在皇爷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但就算知道了,自己也没有任何办法改变和报复。

宫里都知道,皇爷跟王承恩情同手足,平日里闲话时,皇爷直接就将王承恩当做了亲人一般,想要离间绝无可能,看来只能另想其他办法,让皇爷想到自己的好,到时候再将自己调回原职了。

王承恩虽然也是朱由检在潜邸时的老人,但因为性格宽厚、遇事不喜余人相争的原因,在崇祯登基后最初的几年,王承恩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崇祯七年时,朱由检才将他调到身边做了随身太监。

高起潜性格阴鸷、心术不正,平时说话也是爱挑着舌头尖上,惯于对他人冷嘲热讽。

同为宫里大铛,也就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没有被他算计和嘲讽过,其他诸如曹化淳、王之心。王承恩等几人可没入了高起潜的眼里,偶尔聚在一起议事时,高起潜都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尤其是对不爱计较事儿的王承恩,高起潜可是没少说难听之言,在牵扯到个人利益之事时,高起潜更是蛮横的很,事事处处占尽便宜,为此,曹化淳、王之心没少和他当面发生争吵,只有王承恩吃亏后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

不过,高起潜这回可真是冤枉王承恩了,他根本没想到想要收拾他的是另有其人,把他打发到尚衣监也是因为朱由检没想到如何处置他,这才暂时把他晾到一边。

朱由检临时起意后,便将此事给抛到了脑后,高起潜不知道的是,因为国事繁忙之故,他才多活了五年。

而随着曹化淳、王之心两人先后出宫养老,年轻一辈的卢九德、方正化陆续上位,高起潜本来就与他俩不熟,更是因着自己资格很老的缘故,放不下面子求两人在朱由检面前给自己说句话,所以高起潜在尚衣监一待就是五年,直到崇祯十七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诸多大事都处理完毕后,朱由检才想到了这个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阉人。

接到朱由检口谕的高起潜虽说心中有着无限的疑惑,但行动上却不敢有丝毫耽搁,在受尽无数白眼、看清了许多人的真面目之后,皇爷终于想到了他,尽管他根本不知道巨鹿在哪里,也知道自己在属于北直隶管辖的小县并没有什么故人,但他还是在略微收拾一下之后,坐着四轮马车离京赶赴那个叫做贾庄的地方。

“皇爷行事向来有他的道理,这回的旨意听上去怪异无比,但说不定是打算考验一下咱家,只要咱家过了这一关,重新起复十有八九!

哼哼,只要我高某人重操大权,定要将那些势利小人挨个整治一番,管教他们求死不得、求生不能!”

坐在放着冰盆的马车里,高起潜微闭双眼紧靠在软塌上,身子随着马车的颠簸轻微晃动着,脑子里都是乱七八糟的念头,一名服侍他的小太监缩在车厢一角,正在偷眼观瞧自家的主子。

这五年中,高起潜也曾经拿出大笔的钱财找到王德化和曹化淳,放低身子陪着笑脸说着小话,恳请二人能够看在往昔的情分上,在适当的时候在皇爷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以便使自己可以早日回到内廷权利中心,顺便打听一下到底是何原因让皇爷厌了他。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虽然咱家没了那个玩意,但好歹也算是站着尿尿之人,也算得上是简化版的大丈夫了。”

但是出乎高起潜意料的是,一向贪财的王德化居然拒收他送出的巨额财物,并且表示自己对此事一无所知,皇爷现在商议国事,基本上只召见外臣,除了王承恩之外,宫里其他大铛,包括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很难见到皇爷一面,替他说话的机会根本没有。

而曹化淳对他更是直接漠视,甚至学着他之前的语气对他很是挖苦一番,这让高起潜心里更加的窝火,但曹化淳的权势和地位始终非常牢固,现在的他可惹不起,这口气只能憋在心里了。

“皇爷终究还是念旧情之人,此次居然安排锦衣护卫与咱家,莫不是此地真有咱家昔日忘却之故人?咱家能否起复就着落在此人身上不成?”

经过三夜四日的奔波,高起潜一行终于抵达巨鹿县城外驿站,随后高公公以宫中贵人的身份,派人持自己的名刺去往巨鹿县衙通传,要求巨鹿知县以下主官前来驿站迎接自家。

但派去传信的小火者趾高气扬的去,却是垂头丧气的回:巨鹿知县卢象观以公务繁忙为由拒不前来相迎,县丞和主簿等佐贰官也是根本没看到人影。

本就在宫里憋屈了五年的高起潜顿时大发雷霆,他将随行护卫的锦衣卫百户唐佐唤到房中,下令唐佐带着锦衣卫去将卢象观捉到驿站来给他赔情道歉。

这要是换做之前,作为与太监同属皇家的锦衣卫们,为了给皇家树立威信,说不定真会去把卢象观捉来羞辱一番,让高起潜出口恶气的同时,也顺便以此警告天下的文臣,莫要有蔑视皇家之心。

可是现在毕竟不同往时,虽然卢象观的行为着实罕见,但是知道其底细的唐佐本就带着密旨而来,现在更是无意节外生枝,所以他只是敷衍了高起潜几句后就告辞而去,这种明显有些无礼的举动让高起潜差点一口老血喷出: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等咱家重回高位,定要教你等死无葬身之地!

不管高起潜心情如何糟糕,但皇帝交代的事可得尽速办成,好不容易有了皇爷的关注,自己可一定要尽快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于是一行人在驿站歇息一晚后,第二天辰时,唐佐前来告知高起潜,说是皇爷吩咐过,此去贾庄不要太过兴师动众,以防为外人探知此间秘事。

心领神会的高起潜闻言暗自高兴不已,于是他吩咐下去,随员一律留在驿站等候,他自己则在十余名校尉的随扈下,坐上一辆老式两轮马车,沿着狭窄的乡间土路去往了贾庄方向。

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抚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乌拉、极有可能的大清内讧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极应对之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一百一十三章 长芦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尔的新生活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四百八十一章 错误的排阵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连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种出口挣大钱的新产品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响和思考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属国条例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撑腰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终未成眷属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二百六十章 备战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章 心安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起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章 心安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四百零八章 弹雨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