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对外援助、强制迁移贫困人口

为了让“大清”国在向北和西面迁移过程中,能够有充分的武备与那些野蛮的异族抗衡,不至于还未找到立锥之地就被蛮族吞灭,大明将会向其提供适当的军械,比如官军汰换下来的旧式火铳、制式长弓、质量上乘的刀枪和盔甲、弹药等。

这些军械在米涅枪问世后已经统统成为了垃圾,它们的射程和威力根本无法对现在的明军造成任何威胁,但用来对付寒冷地区的蛮族却是绰绰有余,而大明根本不担心会被输出的军火反噬。

在接收了大明提供的军械和其他物资后,“大清”国必须于崇祯十八年年底前迁离黑龙江流域,否则将会遭到明军的无情打击。

至于“大清”国尚存的二十几万汉人包衣的去留问题,朱由检采取的是听凭自愿的方式。

朱由检心里清楚,这些汉人包衣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完全认同了“大清”主子的统治地位,他们早就放弃了自己汉人的身份,以做奴才为荣,这种人留下来对于大明来说并无任何好处,大明也不缺这些个劳力,他们只会把自己这种奴才思维传导给正常的大明民众,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追随自己的“主子”去吧。

朱由检也知道自己心软,但他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烂好人。

对于善良无助的弱势群体,每个人都应该抱有同情心,理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这类人群伸出援手,但对某些看似身处弱势、其实心思不正之人,根本没必要去同情和帮助,否则就是对良知和智商的亵渎。

以大明现在蒸蒸日上的国力和雄厚的财力,对“大清”这种体量如同大明一个大一些的州县进行适当的援助,根本不算什么事,朱由检看重的是他们现在占据的这片地域。

黑龙江流域才是真正的黑土地,松嫩平原可是后世闻名的大粮仓。

至于为何不接受“大清”自除国号举族内附的原因,无非是想让这些后世的同胞实现自己立国的梦想,建立专属他们自己的国度,对此,大明有义务对其施以援手。

一个已经对华夏文明有了充分较大认同的“大清”做邻居,总比一个说话吐露吐露、嘴巴里像按着马达的野蛮邻居要好上许多。

为了使多尔衮更加安心北迁,朱由检特别指出,会在“大清”国迁移后遇到强大挑战难以应对时,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使其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朱由检并不担心“大清”会再度壮大起来。

事实证明,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任何强横的武力都是昙花一现。何况以大明官军的强悍实力,以及并无军将私兵的新体制,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地方势力已经绝无崛起的可能。

这个可以参考后世的蒙古国。

这个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自居的国度,从上至下都在做着恢复祖上荣光的美梦,但直到二十一世纪,他国都是四代战机了,蒙古国的军队仍旧是以骑兵为主。

至于国力和财力吗,那肯定是没啥钱了,没看吗,蒙古国海军司令的儿子谦哥儿,都沦落到说相声谋生的地步了。

在与内阁重臣商讨并达成一致后,朱由检对于“大清”国请求内附的处置意见被加急送往了辽宁承宣布政使司,而相关的物资援助也随即开始准备。

现在是崇祯十八年二月,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清”国将在冬季来临前全部迁走。

毕竟八旗和其他愿意一同离开的族群相加,丁口也就在数十万人左右,有大半年的准备期已经足够了。

比起大明自崇祯八年以来实施的涉及数千万人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这几十万人实在算不得什么。

为了不出现后世偏居深山老林中的贫困人口,因受制于交通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脱贫的情况发生,朱由检已经下旨:各地方官府须派遣相关人员,对生活在交通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地区的百姓进行迁移安置,期限为崇祯二十二年年末,共计五年的时间,整个过程会有御史和锦衣进行监督核查验收。

这次的迁移安置,地方官府可以采取强制措施。

地方官府在适合居住区建设相应房舍等配套设施后,对那些宁远在大山里挨饿受冻、吃口盐巴就像过年、生病无人医治而听凭老天爷来收。任你说破天也不愿迁走的丁口,地方官府可以组织民壮将其全家强行带离。

迁移安置的花费,将由太仓全额负担。

因为在后世看到过类似的场面和信心,朱由检知道,很多人的愚昧和固执,有时候会让人感到无比的痛恨,恨不得一脚将其踹翻在地,然后上去痛殴一顿。

这样的痛恨是来自于对那些成年人的,从他们的身上,朱由检明白了那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你们这辈子就这个熊样了,说句不好听的,你们死了对这个社会或许更好,但你们为何要生下孩子,并且还要带着那些无辜的孩童,跟着你们过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

每一个孩童都是天使,都应该被善待。

他们不应该蜷缩在冷若冰窖的屋子里苦捱;他们不应该拖着幼小地身躯,去承担不该属于他们的那份沉重和艰辛;他们不应该每到吃饭的时候,像一只只可怜的雏鸟一样,眼巴巴的盼着裹腹都谈不上的那一丁点糙饭。

他们应该住在温暖舒适的大房子里,每天根本不用为生活所费而操心,他们的任务就是快乐的学习和成长,成人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和尊重,然后他们的后代在重复着父辈的人生。

对于自己签发的强制令,朱由检并不觉得这是在侵犯他们的人身权利,恰恰相反,朱由检认为,他这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而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

就像尊重八旗同胞的建国权一样。

为了建国,很多东西必须要舍弃。

不知道当范文程和宁完我这两个奴才,在得知被自己尽心尽力侍奉多年的主子给卖了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

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规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标是马尼拉的大佛郎机人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问出处第二章 骆养性第六百四十二章 卢阎王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潜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十六章 平叛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五百八十二章 蛊惑和算计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六百二十四章 坚定不移地站在皇帝这边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五百一十七章 准备总攻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五百五十二章 布防漕运,建立海军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义务教育的难点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六百八十六章 两个汉奸奴才教导新主子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测皇帝心思的温体仁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无悬念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七百零九章 现皇后找前皇后诉苦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学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务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六百九十章 未来的接班人选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八章 皇庄4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六十六章 逮获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采购、衣锦还乡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三十六章 朝会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七百六十八章 赏爵、妇幼医院第二百零六章 内情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军事观察团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盘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战略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四百六十八章 夺门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