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

就在朱由检与内阁诸臣就各地灾情处置简单商议完毕时,接到通传的郑芝龙匆匆忙忙进了宫。

郑芝龙现在也挺忙,主要是心忙,最近他心里一直得劲的很。

崇祯二十年时,朱由检下旨,在京师开办皇明陆军指挥学院,自己兼任山长,学院日常管理工作则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负责,全大明各军游击将军以下中下级军官要分批次轮流到学院学习。

教材以华夏历史中历朝历代的经典战例、崇祯八年至今大明官军与外敌作战的实例为素材,结合大明官军现有装备,以及未来火器的发展趋势等进行授课,教官为游击将军以上高级将官,到时他们将会安排好在军内轮值后轮番前来讲课。

在郑芝龙迁居北京彻底安顿下来之后没多久,朱由检再次下旨,筹建皇明海军指挥学院,自己仍旧兼任山长。

海军指挥学院地址设在天津卫,作为靠海起家的郑芝龙已经接到朱由检口谕,指挥学院建成之后,他将会担任首任海军指挥学院副山长的职务,这让郑芝龙在由衷钦服皇帝博大胸怀的同时,也终于彻底归心。

皇帝是山长,自己是副山长,这种信任还用的着再说嘛?

没啥说的,按照勋贵的规矩,与大明共存亡就是了。

这一条被郑芝龙郑重其事地写进了祖训。

有违者,郑家其他人等可随时将其诛杀。

本以为皇帝召自己入宫是为了海军指挥学院的事,为此郑芝龙已经想好了如何回禀,但是一进昭仁殿后,郑芝龙放眼望去,心里也是顿感慌乱。

只见殿中全是一片大红色官袍,其中只有邹维琏是自己的熟人,其余的只认识一个杨嗣昌,但从各人的座次看上去,杨嗣昌和邹维琏很明显排在后面,不问也知,在座的肯定就是内阁辅臣们了。

“来来来,诸卿想必不认识吧?朕给诸卿引见一番!

这便是靖海侯郑芝龙郑卿,想当年局势艰难时,靖海侯毅然听从朝廷号令,动用自家商船由海外大肆购粮以助,此举实为朕,也为我朝解一时之困立下首功!郑卿之为,朕从未曾望,也不会忘!”

看到没见识过什么大场合的郑芝龙很明显的有些拘谨和紧张,朱由检笑着开口安抚道。

“臣不敢当圣上夸赞!臣不过是尽本分而已!能于圣上及大明有所助力,臣不胜荣幸之至!”

郑芝龙施礼逊谢,随后他的老熟人邹维琏起身来到他的身边,拉着郑芝龙挨个给辅臣们介绍一番,在一片“久仰、荣幸”声中,双方见礼完毕,郑芝龙也被安排在邹维琏身边坐了下来。

“靖海侯请了,今番圣上召你入宫,是因有关倭国之事,朝中对其国情熟知者并不多,考虑到靖海侯早年与倭国有过不少往来,故此才召你相询,不知靖海侯可否将倭国大致情形讲说一番?”

待郑芝龙坐毕,孙传庭起身冲着朱由检施礼后,转身目视郑芝龙开口询问道。

虽说侯爵之位高贵,但大明内阁首辅的身份施礼不施礼都可,在孙传庭这种指挥过千军万马、可谓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强势首辅眼中,勋贵又如何?这也就是当着朱由检的面,要不然的话,孙传庭的语气不会如此客气。

“首辅客气了!

说起倭国,芝龙倒是对其国内情势有所了解。年轻时,迫于生计,芝龙曾在倭国长崎、平户等地定居过,府中内人田川氏便是倭国人,乃平户藩大名松潘氏家臣田川昱皇之养女,臣之长子森便为田川氏所育。

另就是,田川昱皇本姓翁,乃福建迁平户之侨民,因其定居倭国,故改姓田川!”

在简单的将自己在日本的履历介绍一番后,郑芝龙随即把他所知道的倭国政局各方面的情况作了大致的讲说,在这中间,朱由检及诸臣也是轮番发话,对其中一些不明白的地方进行了询问。

“郑卿辛苦了,且坐下喝茶歇息!

现下倭国之局诸卿已是有所知晓,若有良策不妨道来!”

郑芝龙讲说已毕,朱由检温言吩咐下去,郑芝龙躬身施礼谢恩后坐了下来。

虽说殿里冰盆四布、气温凉爽宜人,但一直处在紧张当中的郑芝龙还是额头见汗、口干舌燥,坐下后端起身旁矮几上的凉茶一饮而尽,站在朱由检身旁的王承恩提着茶壶过来给他续满,受宠若惊的郑芝龙赶忙起身逊谢,王承恩笑眯眯地点头示意。

也就是他年轻,要不然单单站在原地小半个时辰,听任皇帝和大佬们问话,在这种地方和氛围以及因此产生的巨大压力下,年纪大一些的话,身体真的支撑不住。

关于王承恩一些情况,他可是早就从郑芝凤那里听到过,知道这位可是最得皇帝信任的人,能亲自给自己倒茶,这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礼遇。

朱由检虽然并没有立刻想到什么策略,但他心里明白,想对日本下手,郑芝龙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所以在郑芝龙介绍完之后,朱由检并没有让他离开。

朱由检相信,能够参与到这种军国大事中去,这种巨大的荣誉更能让郑芝龙归心。

整个过程中,朱慈烺一言未发,而是按照父亲的嘱咐,悉心倾听每个人的发言,并将其中的要点记在心里,这会功夫阁臣们正在小声商议之中,朱慈烺更是集中精神,用心关注着他们讨论的内容。

“启奏圣上,臣等以为,就适才靖海侯所言,此事还须着落在靖海侯身上,具体策略臣等会内阁后会拿出条陈上禀!”

在相互交换意见之后,孙传庭起身施礼道。

“臣等以为,田川昱皇、也就是翁昱皇是经略倭国之着力点!靖海侯与之有旧,且关系匪浅,而其人祖籍乃属福建,如此一来,平户藩应属可取之地!

现下倭国德川幕府与各地大名之间明争暗斗,诸多大名名为下臣、实乃割据之诸侯,若我朝以实力壮之,鼓动其以清君侧之名与德川幕府武力相抗,依倭国之武力,怕是三年五载无法决出胜负,到时自是大有文章可做!

此既为驱虎吞狼之策也!”

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斗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二百五十章 宁远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七百三十八章 驻军是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毙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兴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百四十四章 见闻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动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诞生第五百零三章 无人可用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八百四十一章 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后军队整合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炉炼钢工艺的改进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为世界财富汇聚地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四百七十四章 孙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渔利、以夷制夷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战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敌第五百零二章 开发辽东的劳力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赛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二百九十章 宴会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军、人事任免、漕运改革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第六百五十二章 欧洲不仅是只缺白糖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权分给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爱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十八章 容情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惩治妾身吧!第二百八十六章 贩私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