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

朱媺娖的奶牛场是四座奶牛场里规模最大的,共有奶牛四百头,每头奶牛购买价格是十五两,总计花费了六千两,雇请了三十多名工人,其中大部分为妇人,每月的薪水定在一两五钱,旺季时,每头奶牛产奶五十斤左右,淡季时约为十几斤,草料的供应由四海牧业负责。

牛的食量是非常大的,一头奶牛每天至少要十斤左右的干草,二十五斤用玉米秸秆加工成的青贮粗饲料,然后才是玉米粒、豆饼、麦麸等精饲料。

奶牛如果不吃草,就会影响反刍和营养吸收,易生病,影响产奶的数量和质量,这四百头奶牛每年的牧草需求量,大约需要两百多亩草场来供应。也就是京师地处北边,宣大边墙外有大片的草场和牧民,所以草料的供应还是基本能得到满足的。

其实大明人没有喝牛奶的习惯,况且鲜奶的浓度较低、水分较大,口感也一般,但是为了大力发展畜牧业,使得更多百姓从中受益,所以必须要让更多有条件的家庭养成每天喝奶的习惯才好。

于是,朱由检祭出了法宝:舆论引导。

在奶牛场筹建开始,皇明周报便开始连篇累牍的介绍肉蛋奶等副食的巨大好处,并举出塞外异族们为何身体强健、很少生病,那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吃肉多喝奶多的缘故,尤其是牛奶,所含的养分非常多,常喝牛奶能让人身体更加健康,能让孩童的脑子更加聪明,也能让妇人的容颜变得更有姿色等等。

别说在这个信息传递及其缓慢的年代,就算信息披露犹如闪电般快速的后世,大多数受众对于舆论宣扬的东西还是盲从的。

以皇明周报现在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在刊登过几期喝牛奶的好处后,京师里的达官贵人、豪门大户,以及中下级官员、商人、工匠等中产群体便很自然的接受了报纸上传递的信息,甚至还有不少人自动将之转化为“喝牛奶的才是上等人”这种观念。

这个倒不是空穴来风,之所以有人自觉形成这种观念,无非就是皇明周报有意无意的透露出“宫里贵人们都是每天一杯牛奶”的信息,于是乎,还没等奶牛从边墙外运进来,那些达官贵人们便打发自家的管家仆从,每日都去离家最近的奶牛场打探一番,只要奶牛场开始正式运营,那一定要率先抢上,这也导致了牛奶上市后出现了一罐难求的场面。

在经历过最初生产和管理上的混乱后,奶牛场在崇祯二十年陆续进入正轨,朱媺娖接手之后,为了方便自己管理和沟通,先是把皇庄里与自己交好的妞妞给调来,作为管事直接打理场里的日常事务,后来更是在自己父亲的指导下,陆续开发出了牛奶系列新品种。

尤其是夏秋两季各种水果大量上市时,已经被朱媺娖改名为“圣源乳业”的北城奶牛场,先后推出了各种风味和口感的水果布丁酸奶、加了白糖和香料的奶油刨冰、炒酸奶、奶油酥山等冷饮系列。

这些新品种一经面世便深受欢迎,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根本不管价格是不是高昂,往往一买就是几十件,因为上市数量过少的原因,这些冷品经常不到一个时辰便被抢购一空。

这主要得益于他有个眼光长远的好爹。

在朱媺娖于冬季接受奶牛场时,朱由检便命人在奶牛场以及女儿设在京师门面的后院,修建了大型的地窖,储藏了大量的冰块,以备来年使用,于是便有了“圣源乳业”新冷品的诞生。

年底盘账的时候,朱媺娖也是兴奋无比。

因为单单是崇祯二十年五月到十月,她名下设在京城里的门店,通过售卖牛奶系列制品,便给她带来了一千多两银币的收入,再加上一年牛奶的利润,加起来足有三千多两的纯收入,这可都是朱媺娖凭自己本事挣来的钱财,

过年放假前,很有她爹风范的朱媺娖小手一挥,给场里每名雇工、店里每名掌柜伙计发了十枚、妞妞五十枚银币的年终奖,另外还有米面油盐肉布匹等其他福利,并且安排奶牛场送货的四轮马车,把分发的福利挨家挨户送到家中。

当雇工们诚心诚意跪下谢恩时,朱媺娖的心里也是感到无比的惬意和舒心,另外就是心里的感动。

平时她只要没事就往奶牛场跑,亲眼目睹了雇工们的勤劳和辛苦,自己只不过将他们该得的发下去,就收获了他们衷心的爱戴和感激。

怪不得自己的父亲常说,慈善是人性的光辉,赠与者的心理满足感是一种极度的快乐,并且是做了一次后便停不下来的行为。

崇祯二十一年初春,朱媺娖征询父亲的意见后,决定扩大“圣源乳业”的规模,她再次投资购买了两百头未成年奶牛,并且委托“四海远洋”从欧洲购买奶牛,以便尝试与大明本土奶牛杂交,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抗病能力。

当然了,这都是朱由检给出的主意。

朱由检虽说对这个并不内行,但他却知道后世欧洲的奶业十分发达,乳制品在华夏最受欢迎,是一门利润很高的产业,从这点应该看出,欧洲的奶牛品种应该不错,要是能杂交育种,新品种的奶牛或许会带来惊喜。

虽说“圣源乳业”只是朱媺娖名下产业中的一项,但相比其他诸如酒楼、店铺之类的资产,她还是最喜欢这种奶牛场能够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的事物,这或许是出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天然亲近感的原因吧,那种收获感和热闹的场面、雇工们发自内心欢快的笑容,都让朱媺娖既感安心又觉愉悦。

奶牛场规模扩大后,雇工人数又增加了二十人,每当月底亲自给雇工们开支时,看到他们脸上由衷地笑容,朱媺娖也是开心不已。

她在跟朱由检闲聊时夸下海口,要把“圣源乳业”做成天下最大的奶制品牌子,养活更多的百姓,替自己父亲减轻一点负担,朱由检听罢也是倍感欣慰。

崇祯二十一年十一月,大明海军编队在战事结束并得到充分修整后顺利返回了大明。

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迟第十五章 哗变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来一次十三副?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锋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二百一十八章 弑父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医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钱不一定智商高第五百五十八章 凯旋、郊迎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二十七章 初战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对大明发展的特殊贡献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七百六十二章 寻找和培养盟友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三百五十四章 缓图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七百五十章 医疗和教育决不能商业化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置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军内部的分歧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第六十四章 边军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六百零一章 圣上,这事得找块挡箭牌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七百二十章 零伤亡、报仇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镇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一百三十六章 谋划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脚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义为名,目的还是利益第六百八十二章 医院开张,御医坐诊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三百四十六章 举荐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二百零三章 应对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六十五章 上门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经济发展要均衡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传播带来的改变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敌第七十九章 凤阳第三百四十九章 布局第二百五十七章 会面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二百三十五章 卢象升第一百零五章 夜袭第六百二十八章 勋贵们的猜测和打算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势后的策略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