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

在内阁制订驱虎吞狼策略几天后,靖海侯府上的大管家郑七带着数名随从赶往天津卫码头,他将会从天津卫乘坐郑家的商船前往倭国平户藩,去拜访郑芝龙的故旧翁昱皇,说动翁昱皇极其家主松潘氏,联络其他对德川幕府不满的大名,以恢复天皇权利的名义与幕府进行武力对抗,郑家将会走私大明军械对其予以资助。

身怀利刃,杀心自启。

对德川幕府不服的大名大有人在,但因实力不济的原因,只能忍气吞声,如果有强大的外力予以资助,很多人的野心就会滋生蔓延,这个狭小的岛国重回战国时代的概率将会非常大。

在同意了内阁的对倭策略后,朱由检便不再关注此事了。

不管成与不成,这件事都不会很快就有结果。

如果内阁的第一套策略失败,平户藩不愿挑头与幕府对抗,郑家的人就会施行第二套方案:散布风声、伪造证据,让德川幕府对平户藩起疑,然后在其中施展一些小手段,使双方的误会加深,这样的话,幕府中的强势人物就会要求对平户藩进行武力压迫,以求杀一儆百。

在明知实力不济的情况下,郑家的军械援助说不定就会成为平户藩的必需品,如果这种情况被幕府“无意中”侦知,那双方不动手都不可能了。

朱由检相信辅臣们的能力和手段,尤其是陈奇瑜和杨嗣昌,都是善于谋划和制造内讧的宗师级人物,这事又不是对自家人下手,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尽情施展发挥。

在后宫当着周后的面,朱由检对朱慈烺最近的表现提出了表扬,夸赞他沉稳细致,对朝堂事物了解的较为详尽,以后多加磨练、增添阅历后,自己会很放心把江山交给他。

朱由检的这番态度让周后欣喜不已,也让朱慈烺心里小小得意了一把,不过随后朱由检也温言提醒他,切勿骄傲自满,只有经常反省和总结,才不至于因为取得一点成绩而膨胀。

朱由检告诫朱慈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狂妄自大,否则将会遗患无穷。

在朱由检的计划中,朱慈烺大婚之后将继续留在京师听政观政,等到有了子嗣,朱慈烺将会隐匿身份,去往基层担任知县,以便对地方官平时如何执政有一个直观上的认知,对黎庶的需求和困境有清楚的了解,在任期结束后方可回到京师这个权利中心。

虽然刚刚经历了四年的游学生涯,期间也与各色人等打过交道,见识到无数未曾想到的人和事,但朱由检认为,游学就像后世的跟团旅游,走的地方不少,但都属于走马观花的性质,与静下心来,在某一个地方待上足够的时间,这中间的差别还是十分巨大的。

在看到阔别四年归来的长子,从内到外都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后,周后对朱由检培养太子的后续计划没有了任何意见。

长在深宫里的太子犹如温室里的幼苗,没经受过暴风骤雨的摧残和洗礼,难以长成参天大树,朱慈烺目前的言行举止,与一直待在京师的永王、定王比起来,的确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身上已经隐隐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范和气度,如果再去磨砺一番,相信他会变得更加优秀和出色。

更令周后感到由衷喜悦的是,朱由检父子无论宫内宫外相处时,从来都是一副父慈子孝的样子,而且这种状态并不是其中一人刻意伪装出来的,作为最了解和熟悉这对父子的周后,从很多细节处便能感受的到。

无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底下,朱由检从来没有呵斥教训过太子,遇到太子做错事的时候,朱由检总是耐心地帮他分析总结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让朱慈烺明白自己错在何处,然后再教导他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此类问题,正是在朱由检这种耐心教导下,朱慈烺才得以养成现在这种宽厚沉稳却又不是睿智的性格。

朱慈烺的一举一动同样受到了朝野各方的关注,但因事涉皇位,所以没有人敢公开置评,朝臣们都知道皇帝和太子父子亲厚就是了。

永王和定王现在也已经就读与理工学院,他们的封藩之地到现在为止朱由检也没决定好,不过,他初步考虑,把永王和定王,以及将来成人皇子的封地都封到南涯行省去。

而大明国内藩王的封地将来会进一步削减,甚至可以采取异地置换的方式,将国内这些藩王陆续迁到海外去。

这件事他打算在退休时给办了。

藩王们肯定不会同意,华夏自古讲究故土难离,但是为了不给后代留下后患,到时候朱由检会采取强行迁离的办法。

不能再让宗藩占有如此多资源了,想占的话也可以,海外有的是地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想留在故土,那没问题,王府田地就按五千亩赐封,究竟如何取舍,自己看着办好了。

皇子的问题就这样吧,剩下的就是公主了。

被封为大长公主的朱媺娖已经年满十八岁了,虽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顽皮跳脱,但却养成了泼辣直率的性格。

十八岁的年纪,在大明早就该嫁做人妇了,但朱由检却不顾周后天天念叨,一直坚持着让朱媺娖年满二十周岁才能嫁人的观念,而朱媺娖也是一副对嫁人之事没啥兴趣的样子,整日宫里宫外忙忙活活的。

自崇祯十九年起,朱媺娖又有了新兴趣。

为了增加农户的收入,朱由检下旨,四海牧业在京师四城分别建设了大型的奶牛场,每座奶牛场里都蓄养着两百到四百头不等的奶牛,每个奶牛场雇请的农户基本都是家境不算好的,奶牛场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份不错的收入,足以让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

在偶然一次外出游玩到过奶牛场之后,朱媺娖便对这种新奇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宫之后当即找到朱由检,连撒娇带绝食,软硬兼施之下,最后终于拿到了北城奶牛场的管理权。

第二十九章 整顿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战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一百零三章 心机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赏、布防图第四百九十五章 丰收在望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里还敢安睡吗?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八百六十一章 斩首计划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属国的造血作用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间之奇女子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国打算给西班牙人一个教训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五百八十三章 后宫闲话第一百零六章 鏖战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议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四百一十章 弹幕第七百七十七章 飞梭、大明第一项垄断产业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变源自于皇帝鹰犬遍布天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四百零六章 列阵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五十一章 亲情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杀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陈仓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农寺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战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队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东南亚基地第九十章 平息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一百章 心安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十一章 勇卫营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将军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检的筹谋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六百三十四章 许某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