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就在大明官军在九州岛取得大胜之时,在大明境内,一场围绕着传统儒学与心学的大讨论,正在整个士人阶层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从朱慈烺夏末离京,到现在深秋已至,在长达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包括不少中高级官员、名士大儒在内的各色人等粉墨登场,纷纷或公开,或私下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一时之间,向来冷清的皇明周报署衙,成了京城最热闹的所在,主编朱舜水以及副主编吴伟业、采编钱穆也成为天下士人所瞩目的焦点。

这场大争论、大讨论的起因,就是在朱慈烺离京之后不久,皇明周报上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引发的。

这篇题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是在朱由检的授意下,由朱舜水和吴伟业、钱穆三人撰稿并反复修改数次后,刊登在当期皇明周报上的,署名为吴求真,取得是务必追求真理的意思。

虽然作者的署名是笔名,但文章发表后不久,随着对其中内容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朱舜水等三人是幕后始作俑者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同时因为本期话题引发热议的缘故,也使得这一期报纸脱销,最后不得不加印八万份才算完事。

不管是现在的大明,还是后世的中国,有些事情经手人太多,是根本保不住密的。

朱由检早就预想这篇文章会引发争议,所以特意嘱咐朱舜水等人刊发文章时要用化名,但终究是架不住报社里人多嘴杂,最终这个消息还是被传的人尽皆知。

没过几天,不少京畿地区的名士大儒便找上门来,口口声声要与三人辩经,以此来驳斥文章中的某些观点。

随着报纸经各种渠道行销各地,大明各地无数文士读过文章后,纷纷或骑马、或乘船、或坐着马车向北京进发,誓要与朱舜水等人分辨明白不可。

没过多久,京城里名士云集,各大酒楼客栈纷纷爆满,等到后来各地文人雅士越聚越多,京城里现有客栈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多的人居住,不少京城百姓便将屋舍腾出一间或几间出租出去,自家人挤到一起安歇,因此倒也赚了一小笔外财。

这篇文章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风波,其开宗明义的主题便是否定千百年来儒学的权威地位,表达了任何事情只有通过无数次亲身实践,才能得出最正确结论的含义。

文章写道,什么是真理?真理就是客观事实,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事实就是经得起反复推敲,真理具有客观性、永恒性和不变性。

然而怎样才能对事实进行不断推敲呢?

如何证明事实的客观性呢?

怎样才能证明先贤的论断是真理呢?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顾名思义,它指的是,真理不在于发现或创造是就是真理,而是在于不断的用实践去证明和检验它的合理性,如果先贤们的某一观点和结论,可以不用实践就认定为真理的话,那这个观点和结论,就极有可能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所以不能将其定性为真理,不应该将其奉为皋臬。

文章举例说道,神农氏尝百草方知各种药材之属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其本人数次误食若干毒性强烈之物,数次险些丧命,而正是因为其不惜身,才有了后世名医利用百草的各种药物属性治病救人之事。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黄芪补气固表、排毒利尿;大黄具有泻火解毒功效的同时,但因其性味寒凉,体弱阳虚者服之,则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更甚。

神农氏并非生而知之者,天下药草无数,其并非看一眼便知其功效如何,适用于何种病症,其尝百草之行为,正是以身践行,正合文章主题。

真理之所以永恒于世,正是经历过无数次反复而广泛的检验后才得以生存延续,所以,当今之世,盲目崇拜先贤、权威是不可取的。

文章的结尾总结道:对于任何事物,都应该勇于实践、大胆尝试,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做好事情,长此以往,真理不辩自明,只要真理越来越多,并未广大民众所认同和接受,整个社会才会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朱由检授意报社刊发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千百年来,已经变味的所谓儒家文明,对国人思想的束缚,让更多人跳出许多墨守成规的条条框框,勇敢的去创造和实践,使得发散性思维方式在日积月累后,成为社会的主流。

朱由检越来越觉得,儒家文化发展到今天,更多是用来玩人的,它已经失去了学术的真正价值,变成了一种被当权者操纵的权术,这是对生产力发展的极度制约,必须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可以,否则,人亡政息的悲剧会不断地在这片国土上演。

在得到报社遭到无数传统文人围堵,朱舜水等人每天都要话费大量精力用于和所谓的大儒进行辩论的情况后,朱由检果断下旨,派遣一小队锦衣卫入驻报社,对所有登门造访的文人进行详细登记,不经允许,闲杂人等不得随意进出报社。

考虑到朱舜水等人有些势单力孤,朱由检还特意命人,从江南一带搜罗了不少知名的阳明心学传人前来北京,然他们加入到与传统儒学辩论的过程之中,减轻吴伟业等人的压力。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要点,这一点与朱由检想要提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着最大的共通之处,也是他发起这场论战最大的底气所在。

这场论战注定旷日持久,但最后的结果只有他有权利盖棺论定。

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二十章 拦道索银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赃,你能怎样?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亲第五百五十七章 终成眷属、赐银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任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八百五十六章 议定出兵、太子监军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边军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没钱养老?士绅们有啊!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六百三十九章 这回忍了,下回呢?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关头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五十章 残暴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七百八十七章 欧亚大陆的怪兽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一百四十章 宋应星第一百三十九章 图谋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赏、后事安排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进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给你,但你要拿东西来换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贼第二百八十七章 钓鱼第四十五章 郑芝龙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军溃败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产品卖给欧洲人、抛砖引玉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五百零五章 会商裁兵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纷争第四十章 大战4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八百八十六章 长远规划第四百三十六章 后路之忧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四百一十六章 选官第三百三十一章 会商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七百四十章 选妃第五百七十四章 惩处和人事调整第二百一十五章 强抢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陆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规划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还是不打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俘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五十三章 援军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一百四十九章 顺势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一百八十六章 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