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风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

就在众多伶俐人受到告诫赶紧乖乖地偃旗息鼓后没几天,两道圣旨从宫中发出。

第一道是关于人事任免的。

礼部仪制司郎中郭太沿于公务接待中有失朝廷体面,贬为辽宁行省松仁县主簿,品级降为从七品。

光禄寺大官署主事范德庆言辞失当,贬为台湾行省台中县主簿,品级降为正八品。

太常寺少卿李显明违法朝廷规矩,滥用权力谋私,贬为凤翔府苍梧县县丞,品级降为从七品。

上述三员自圣旨下发五日内交接公务后即刻上任,不得有误。

这道圣旨刚一发出,朝野上下顿时一片沉寂,自此之后,再无任何官员参与到论战之中,被贬官的三人则是如丧考妣。

所有人都意识到,皇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另一道圣旨则是让形势变得更加明朗起来。

皇明周报主编朱舜水赏礼部尚书衔,依旧担任主编一职,品级擢为正二品。

皇明周报副主编吴伟业赏礼部侍郎衔,品级擢为从三品。

圣旨代表皇帝的态度,而此时这两道圣旨寓意十分明显,对于这些猴精的读书人来讲,这时候再不知进退就纯属自己找难堪了。

于是乎,这场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大论战转瞬间便偃旗息鼓,皇明周报的头版也转为了原先那种实事性报道为主,从南北各地赶到京师的文人名士也渐渐散去,京城百姓的生活也很快恢复了常态。

就在这场引发全大明关注的风波平息不久,又一个轰动整个京师的消息传了出来:公主朱媺娖下嫁皇明周报采编钱穆,婚礼定于崇祯二十三年腊月十六日。

朱媺娖对钱穆的印象极佳。

相貌俊秀,文采斐然,善良正直,对弱者极富同情心,这些特质是钱穆在采访圣源乳业时,被刻意观察的有心人所一致公认的。

当然了,所谓的有心人是朱由检安排的。

在获悉钱穆这些优良品性后,朱由检遂让王承恩私下找到朱舜水和吴伟业,让他二人从侧面打探一下其对朱媺娖的认知度,以便确定是否将其定为驸马都尉的人选。

强扭的瓜不甜。

打小便对朱媺娖疼爱有加的朱由检,可不想让这个宝贝女儿重复历代大明公主下嫁后的悲剧,在征求过女儿意见后,这才定下了此事。

大明历代公主的婚姻,大多选择民间子弟貌美者为婿,不许文武大臣子弟娶公主为妻。所以公主出嫁,称“下嫁”,其中即含恩赐之意;而民间子弟娶公主为妻,则称“尚公主”,其中也有高攀的意思。

而公主的婚姻,无论是选婚还是婚后的生活,大多掌握在太监、女官的手中,尽管贵为金枝玉叶,她们的婚姻生活其实并不幸福,甚至连夫妻行房这种事,都要由公主的随侍太监、女官决定。

此次皇帝亲自为女儿挑选夫婿之事,在历朝历代也是绝无仅有的,此举尽管不合规矩,但宫里谁也不敢有半句闲言碎语。

为了避免女儿的私生活受到他人干预,朱由检特意让王承恩召集公主身边所有随侍人员训话,严令所有人不得对公主婚后生活进行任何干涉,一切以公主心意为准,若有违者,即刻杖毙。

事实上,以朱媺娖从小养成的宽容大气的性格脾气,能留在她身边伺候的太监女官,无不是跟她相似的厚道性子,那些喜欢挑弄是非、擅权欺主的宫人,早就被她寻个借口打发出宫,这一点,作为父亲的朱由检也是知之甚详,但本着预防万一的原则,他还是让王承恩出面做了严厉的警示。

在获悉皇帝的意思后,朱舜水、吴伟业虽然颇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但二人也都是为人父者,很快也理解了朱由检的心意。

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他也是个父亲,而且皇帝疼爱公主的事情在京城里并不是新闻。

京城里的官员百姓,谁不知道公主是皇帝的掌心肉?

据说,论起亲厚来,皇帝待公主比对太子还要更加亲近,再加上这位公主在民间有着“女菩萨”的美誉,所以京城百姓们对公主的婚姻大事也是格外的关注。

朱舜水和吴伟业也是从心里对朱媺娖敬爱有加,尤其是钱穆那篇关于圣源乳业的详细调研报告,也让二人对这位大明公主更加的尊敬,所以在接到朱由检的指示后,二人也是分外上心,都想着玉成此事,让公主有个美满的婚姻和家庭。

但两人虽说都是能力出众之辈,可从来没有做媒的经验,更没想到这种专业媒婆之事会落到自己头上。

两人私下里也是商议好几次,想着尽量把此事处理的完美一些,不至于因为鲁莽和疏漏而给皇家丢了颜面。

对他俩来说,这件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

有明以来,自太祖定下天家迎娶下嫁都要从民间挑选的规矩之后,公主的婚配问题便一直是让人棘手之事,尤其是这一次,更加让人头疼。

因为钱穆虽然现在还没有品级,但以他的才能,将来的仕途绝不会差,这回要是尚公主,成了驸马都尉,那就意味着与仕途绝缘,从此只能做个富贵闲人,仅此一点就让人头大无比。

不过,从品性能力外貌来说,钱穆的确是公主的佳偶,以他们的眼光来判断,若是二人最终结为连理,这段婚姻绝对能传为佳话。

该怎么办才好呢?

要不要先写信试探一下钱彦霖的态度?

朱舜水与钱彦霖也是故交,对这位久未谋面的老友甚是了解,知道他并不是那种注重繁文缛节之人,正是钱彦霖豪爽大气的性格,才使得二人相交甚欢。钱穆尚公主,钱彦霖那里应该不会有多大的阻碍。

那钱穆是什么样的心态呢?

只要他对仕途没什么大的野心,那这事就八九不离十,能成。

思来想去之后,吴伟业建议,直接对钱穆挑明此事,只要此事没有外人知晓,就算不成,也不会让天家没了面子。

一直苦思无果的朱舜水最后也同意了这个办法,并委托吴伟业出面承办此事,并一再叮嘱他,万万不可让他人知道,吴伟业自是点头应下,并于第二天邀约钱穆去自家做客,在席间当面坦率的说出此事。

令吴伟业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钱穆在听到他的询问后并没有太过犹豫,反倒是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在圣源乳业生活了月余时间里,钱穆对朱媺娖的品性是发自内心的敬服,这位公主天马行空的行为和想法,非常符合自己的认知。

甚至可以说,朱媺娖主导下的圣源乳业,就是钱穆内心深处大同之世该有的样子,如果能在大明全境全面推广并实现,那才是自己此生最想达成的愿景。

当官虽然能造福一方,但诸多掣肘之下,耗时耗力之后,恐怕也是事与愿违。

以自己嫉恶如仇的性格,想要在官场有一番大的作为怕是不好办。

而公主所掌控的各种资源,却能让他想造福更多苍生的理想变得更加真实。

能与这位尊贵秀丽的奇女子结为良缘,夫妻二人共同努力,利用各种渠道去达成自己的愿景,此等天下美事何乐而不为之?

于是,让朱由检一直担心之事,终于有了一个让他欣慰不已的结果。

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二百六十五章 变化第八十四章 决心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二百一十九章 义阉第八百七十六章 医疗不能私有化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三百四十章 酒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四百零五章 斩将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与白杆第六百五十三章 欧洲人与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八百四十五章 圣源乳业的模式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三十七章 卢象升抵达南京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荡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五百六十三章 农业不仅仅是种田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国中之国第八百零一章 驱虎吞狼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九十章 平息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后吐真情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脉的优势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第六百八十三章 划时代的医疗器械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门讲究的是与众不同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个梦想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辅之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宫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八百一十四章 诱敌出击、断其后路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一百二十章 激战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五百三十八章 强硬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严打第七百八十五章 设立新的基层政权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开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请您上路吧!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计第六百六十九章 让农户增产的同时还能增收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九十八章 计议第七章 皇庄3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饭食可比富户、话痨管事第五章 皇庄1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备要和别人形成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