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

经过层层上报,青州府有关启用府内人才接手淄河水库工程,并于其中发明使用新型生产工具的奏报经通政司递入内阁,与之同时到来的还有这种双垛篓推车的图纸,以及新旧推车在效率方面的数据对比。

顺天府奉命,用经过按照图纸打造的新型推车样品与旧式推车进行试验后,确认青州府奏报无误,没过几天,内阁通令嘉奖的文书由京师发往青州府。

文书对青州府大胆使用专业人才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点名褒奖府州主官,并特意点出李建业的名字,对其勇于担当的行举给与了激励,勉励他再接再厉,在现有职位上再创佳绩,工部也会安排水利专家适时前往工地进行巡视。

青州府官员猜的没错,现在工部都水司根本没人了,几乎所有水利专家全都在大明各地督建中,既然李家是水利世家,并且有组织水库兴建的先例,现在又有工部已经绘制好的施工图纸,李家就起到一个专业监工的作用就可以。

受到内阁表彰的官员们个个情绪高昂,府衙仓房内的粮食物资供应更是加紧了对工地进行倾斜。

他们也未曾想到,因为一个地方性水利工程,自己的名字居然能直达上听,并且还是以这种较为隆重的方式,这可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好事。

此举意味着,只要不出较大的意外,将来淄河水库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自己的位子很有可能会往上挪动一下了。

于是乎,在大人们的直接关照下,大批物资每天都在从青州府向淄州流动着,官仓银币也大把大把的撒出去,从民间采购各种施工所需的物料。

这一巨额投资也极大的带动了青州府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物资生产和流通。

嗅觉灵敏地商人们也逐渐向工地汇拢,把各种可能卖得出去的商品带到了巨大的施工现场,一时之间,原本地处偏僻的水库所在地成了淄州最热闹的所在。

由于万余青壮的工钱都是按天结算,很多家境不错、手头宽裕的民工便会在歇息之余,顺便从商人们的摊位上采买一些中意的货物,这种消费也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不要忽视青壮们的消费能力。

朱由检一直倡导的让劳动者获得更大收益的理念,在大明各地基本得到了落实,尤其是在官方投资的项目上。

工匠和力工的工钱按照工种不同而有所区分,低的每天大约五十个铜板,有手艺的工匠每天可以拿到一百到一百五十个铜钱,按满月计算的话,可达三到四个银币之多,这可是相当高的的收入了,尽管并不是常年都有。

总体算来,单单这万余青壮劳力的工钱,每月就达到两万余银币,这还不算免费供应的饭食,以及修建水库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

所以说,兴修水利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投资也是相当巨大。

也就是现在的大明有钱了,要是在原先的历史当中,就算只管饭食,青壮都是服徭役征来的免费劳动力,也不是财政所能负担得起的。

历代执政者并不缺智慧,尽管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症结所在,但几乎无人能够解得开财政匮乏这个死结。

王安石和张居正都尝试过,遗憾的是最后还是失败了。

朝廷缺钱少粮,哪有余力去发展生产力。

而没钱投入民生工程之中,在遇到长期自然灾害时,因为缺少水利工程的养育,从而导致田地旱涝不均,进而造成大面积减产绝收,以致灾民遍地,最后无数人揭竿而起,严重打击和动摇王朝的统治,甚至改朝换代。

制约华夏王朝寿命的根本问题就是钱粮。

丰衣足食的百姓是没有兴趣拿着性命去换取虚幻的荣华富贵的,只要不是将他们逼到没有活路,但凡能吃得饱,能活下去,绝大部分百姓还是非常温顺的,脑袋掉了碗大的疤瘌,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豪言壮语,那得是饿红了眼的人才喊的出来的。

李建业以及李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当然比府州主官们更加激动和兴奋。

没想到这次强行出头的结果居然如此出人意料的好,尤其是李建业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举动,竟然引来朝堂大佬们的关注,接下来只要好生努力,李家十有八九就能上升一个层次了。

为了能够不辜负朝廷的信任,更为了家族的荣耀,李建业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在经过对上下游详细的地形勘察后,李建业与几位堂兄弟反复商议多次,大胆的把原先工部主事绘制的水坝主体图纸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将主闸门向大坝偏东方向做了长距离移动,主溢洪道也顺延之山体的最东面。

这样一来,主闸门的闸体部分则会节省下大量材料,在不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更加省时省工省料,也使得主溢洪道的作用更加突出,使得大坝将来竣工蓄水后,即使上游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主闸门也不必轻易开启,多余的水量都可以从东侧主溢洪道便可以泄出。

而溢洪道泄出的巨大水流,则会沿着下游坚石垒就的沟渠,在直泄数里、动能大幅降低后,在沿着新整修的曲折蜿蜒的河道继续流淌,并再次被数道分流的沟渠引为灌溉田地之水。

因为现在离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还早的很,本着谨慎的原则,淄州以及青州府主官,将李建业绘制的新图再次派人送往京师,以求万无一失。

内阁接到青州府奏报后,立刻安排在京畿地带督建水库的都水司郎中对这份图纸进行审核,都水司郎中对这份改动过的图纸赞不绝口,认为李建业的水平已经可以进都水司效力了。

有了专业人士的认可,李建业的施工方案很顺利的得到批准,而他的名字也再次被大佬们所关注。

最终,淄河水库经过断断续续四年多的工期,与崇祯二十年春正是竣工并投入使用,并在一年后迎来了第一次大洪水的考验,大坝巍然屹立,溢洪道分洪效果极其出色,有力地保障了下有数十万亩良田的安全。

在淄河水库极其配套水利工程顺利运行两年后,水库下游的良田连年取得大丰收,原先旱时粮食大面积减产、涝时大面积绝收的状况一去不不复返,数十万百姓的粮食和生命财产得到了有效保障。

青州府以及淄州主官们因此相继获得擢升,李建业因为功劳卓著,在朱由检的授意下,被破格擢升为从六品淄州知州。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四百五十一章 从流贼到王师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八十七章 狭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热刀切牛油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五十八章 溃败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阵击败你第三百九十三章 锦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六十二章 秘议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零四章 杀意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一百一十五章 抢盐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万民同贺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后眼中的夫君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网以待、终有所获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买你的人才第二百零四章 忧虑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与反贼有过勾连?第七十六章 行军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门争夺战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铺所第二百二十四章 阁臣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贸这块大蛋糕第四百八十四章 托孤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六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八百七十二章 财政是统治的基础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五百四十二章 带西夷开开眼第八百三十章 体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变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赚钱干一件大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谙人心的王德化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与天下官绅为敌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二十三章 杀鸡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八百章 太子听政、安抚郑芝龙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辅的儿子就是不一样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九十章 改变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后、向日本移民第九十九章 抵达第二百二十一章 征税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带动市场繁荣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二百七十八章 进宫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敌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扫盲班、抢人才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当年的萨尔浒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六百四十章 不干都不行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请封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六十九章 发展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鲜人打算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