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陆是必占之地

皇明周报提出的、在各方面条件适合的区域大力种植油桐的建议很有建设性,内阁正在对着提议进行商讨,以便制订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措施,将油桐作为未来大明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这也是朱由检刻意下旨决定的重大事项。

桐油的重要性在他残存的前世记忆中还有留存,哪怕后世科技发展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时,桐油这种天然植物活性油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他隐约记得浏览过这方面的一片短文:后世中国桐油产量约占全世界的七成,每年都会给国内带来大量的外汇,既然如此,那就趁早下手,用几十年的时间扩大油桐种植面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垄断是暴利的最佳手段。

未来的大明不仅要在科技制造占据统治地位,在一些战略资源上也要形成垄断的局面,如此才可以形成掌控世界的强大能力。

现在的世界已经与历史有了巨大改变,物产丰饶的北美大陆上并没有出现英国罪犯们的身影,这块广袤的大地未来将会成为汉人的天下。

遵照朱由检的旨意,在东海舰队的配合下,四海商行与东印度公司组成的联合舰队正在横跨东太平洋的航程上。

在熟悉航路的荷兰人引领下,联合舰队将会在到达大洋彼岸后,对北美新大陆展开综合性考察,具体完成日期尙无法预测。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且危险的任务,每个参与者都有可能尸骨无存,为此,朱由检特意下旨开出巨额赏单,以此激励此次参与远航的勇士们。

鉴于华夏子民自古以来对土地的痴迷和极度重视,四海商行开出的赏格中就包含于此相关的特别条款。

探索北美新大陆取得成功并安全返回大明者,每人都可在新大陆获得一千亩永业田的奖励,只要大明朝廷存在,这块土地都属于被奖赏者极其子孙后代永久所有。

正是在这种巨额奖励的刺激下,联合舰队才从四海商行名下各色人等中凑够了一百余人自愿随船出航。

这次探险不仅仅需要军队的配合,当船队抵达北美之后,要有不同行业的行家里手,对其进行各方面的专业勘察和评估,以确定将来的移民在何处居住与生活。

联合舰队中由多艘补给船组成,满载各种粮食和生活物资,其中包括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基建所用的各种原创材料等等。

在抵达大洋彼岸并探寻到落脚点后,探险队会按照分组情况展开不同的行动,基础设施建设也会随即展开,等到先遣站点建好,在留下相应人员驻守之后,舰队再返航,留守人员将会等待下次舰队的抵达,到时将会有人替换他们返回大明。

这个探险以及建设,大约需要半年至一年时间,加上船队往返时间,留守人员轮替一次应该在三年左右,所以诸如油盐酱醋茶药物等必要的生活物资必须备足。

至于粮食的问题倒是不用太过担心。

北美大陆土地的肥沃以及易开垦程度远胜大明,而开荒种田、引水修渠这样的生存技能,对于吃苦耐劳的汉人来说是天生自带的,这一点大可不必担心。

朱由检对这块大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南涯行省。

前后两批被流放去南涯的罪犯们现状如何,现在也没有太多明确的信息传过来。

南涯的自然环境比北美大陆要恶劣的多,要不是因为矿产资源蕴藏量异常丰富的缘故,朱由检根本没打算向那里移民。

而在北美这块面积相当于几个大明的土地上,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土著生存,将来移民等同于在这里建设一个新的国度,一切都要从无到有,其面临的种种困难可想而知。

探索新大陆的目的就是抢先确立大明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至于移民则需要各种条件成熟之后才能进行,例如华夏子民对故土的眷恋、对陌生地域的恐惧、来回交通是否便捷安全这几个主要方面,都会成为大规模移民海外的最大阻力和障碍。

故乡意味着血脉亲情,除非无法存活,绝大多数汉人根本不会选择背离自己的故乡。

别说移民海外了,就拿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的国内移民工程来说,要不是为了让数千万人活命,官府采取了程度不同的强制措施的话,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愿放弃宗祠祖坟而迁移到别处的。

不过,凡事无绝对。

这世间还是有一小部分人群,为了更大的利益而甘愿放弃现存环境的,只要有足够大的吸引力,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去追逐,而这部分人就是移民北美大陆的最佳对象。

做大事都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这个战略规划并没有时间表和路线图。

先占地盘吧。

北美大陆有着得天独厚的的自然环境,这是后世众人皆知之事,这块原本历史中被白种人抢占的土地,以后将属于华夏所有。

这是朱由检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他内心非常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以主人的身份踏足这块富饶之地,能亲眼目睹无数汉人在这里建起一个强大无比的全新国度。

不过,这个愿望实现的难度也是相当大,连朱由检自己都怀疑能不能看到那一天。

毕竟最起码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还遥遥无期,蒸汽动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和普及,便捷安全地往来与大明和海外还是一种奢望,在此之前他是不会以身试险的,毕竟小命重要。

开发北美,把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的藩王宗室们全数移过去,这样大明本土就清净许多,他们占用的优质资源就会空出来,朝廷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做很多文章,相当于来一次小型打土豪分田地,这件事会是绝大多数人乐见其成的。

说一千道一万,人才和科技才是达成目标的基础,皇家理工学院就是大明的育才摇篮。

现在理工学院采用的是欧洲流行的研究式教学方法,摒弃了落后的填鸭式教学,这对大明未来科技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八百九十四章 该落幕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一百六十三章 围困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六十二章 红夷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贼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三章 改变战略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国第一百二十四章 东厂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岛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挡不住第五百四十九章 孙传庭、卢象升的反应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关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声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与喝汤的道理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七百章 官府投资、西北经济发展计划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战术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广的难题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现任高官致仕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一百一十六章 冲突第六百四十三章 败逃、得信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贼的名义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一百零七章 大胜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杆兵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第二百七十九章 后宫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一章 来到大明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八章 皇庄4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七百四十四章 舆论的重要性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险中求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议和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铁炮与大明火铳谁更强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胜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三百一十七章 抢功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养人才地朱慈烺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七百二十五章 闽人借机复仇第六百七十章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解剖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设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汉奸,举族北迁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八百一十九章 发展是让最广大者受益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四百二十五章 战幕拉开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执法还是行凶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六百五十一章 关键技术绝对不能外泄第六百三十六章 苏州府抢了首功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来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辉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二百六十四章 废籍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二百四十二章 劝说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赏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