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洛苏宏图,国际三可汗制度!

耀目的光照在大开的宫殿门前,晕染上一层薄薄的金妆,自极广的殿前而上,一层层扶摇直上的阶梯,宛如传说中步入天宫的阶梯一般。

洛苏抬阶而上,立在殿门之前。

天子、太上皇、皇后、诸皇室亲王、诸大小外戚、诸十六卫大将军、宰相、各部堂官、番邦酋长、诸夏小国之主,无数的目光,尽皆望来,落在洛苏身上。

该如何来形容洛苏呢?

见过洛苏的人,从不曾用美或者丑这样的言语,也不曾用年轻或者苍老这样的词语,就如同皓月当空时,群星都要隐退,当洛苏身上那浓郁至极的渊沉展现在万人之前时,当那宛如在翻看一本古书的韵味透出时,其他的就只能是细枝末节了。

在他的身侧,站着一个妙龄的少女,未曾及笄的年纪,漆黑如墨的柔顺长发,瞳眸若璨星,白瓷般的肌肤,眉若青山,秀如远黛,有若含苞待放的骨朵,似有微微的沁香透出。

正是洛玄夜和李秀宁的第一个孩子,深受二人宠爱,又被李世民宠爱的洛君薇,在贞观元年四月被封为安乐郡主,美名盛满长安。

她陪在老祖宗洛苏的身边,一步不摇的走进殿中,李世民亲自从御座走下,来到洛苏面前,把住洛苏的手臂,“国师,您终于来了,让朕一番好等啊。”

洛苏轻声笑道:“天可汗的荣耀时刻,应当让天子独享,这个名字,真好听,这些番邦胡人,也是懂什么叫做诸夏之美的,我看其中有许多,一副汉人面孔,应当是迁徙到西域以及逃亡塞北的汉人武装,借番国回归中原。”

在塞北有很多汉人武装,大唐征讨突厥的时候,在反间、用间方面,以及粮草补给方面,得到了很多汉人武装的帮助。

这些汉人武装现在用番邦小国的身份来到大唐,目的是保持半独立的情况下,进入传统朝贡体系,吃大唐的赐福和商业福利,以维持生存,唐朝君臣对此心知肚明,这很正常,就相当于是雇佣军。

李世民笑一笑,对洛君薇柔声道:“薇薇,去你母亲那里吧。”

洛君薇福礼后往李秀宁那里去,李世民和洛苏联袂往上首而去,在殿中最上首,是李渊和李世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在李渊两侧。

洛苏则有一个单独的座位,就像是东汉时的司隶校尉、尚书令等官职,级别比三公九卿低得多,但是位低权重,所以在朝会时,有单独的座位,号称“三独座”。

现在洛苏是同样的道理,他现在的地位有一点类似于大唐宾客,但又不是,他是大唐的老师。

所谓天地君亲师。

常言道,忠孝难两全,事君以忠,事亲以孝,忠孝难两全的意思是,君王和双亲的地位是一样的。

又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真正的老师地位,又不比父母差。

所以这大唐的君王和大唐的老师,君王自然是略高的,但君王绝不能以对待宾客以及臣子的态度去对待老师。

当洛苏坐定的那一刻,大唐朝臣在礼官的指挥下齐声行叉手扶额礼,“参见国师,国师万安!”

洛苏的国师位在三师之上,群臣面而见礼,这是诸朝臣都知晓的,番邦诸人见状也齐齐行抚胸礼,拜伏道:“外邦之臣,参见国师!”

李世民昂声壮阔道:“国师通晓天时,善察阴阳,能合四方,能辨万人,才能高出千古,当世亦无所及者,今日诸邦朝贺,朕请国师前来,为大唐、为诸国,为朕,为诸王国主,为大唐百姓,为诸国生民,指一条路,画一条线,使我大唐及万国之邦,永昌永盛。”

哗!

李世民所言,使殿中几乎所有人都开始窃窃私语,他对洛苏的推崇之高,是众人之前所不敢想象的。

尤其是在这种对大唐至关重要的外交场合,将这件事交给洛苏,这代表着什么,不言而喻。

……

外交对中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外交能够让帝国,民不亡而边患自解。

这些小国单独拿出来都不算什么,但只要有一个强大的部族统合,立刻就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护百多万户口的炽盛大国。

这几乎已经达到了大唐四分之一乃至于三分之一的户口。

不仅仅人口多,战斗力也强,匈奴、突厥,能以不到中原十分之一的人口,却能抗拒中原,其中自然有内因存在,而不仅仅是运气好。

草原人逐水草而居,擅长射术,又擅骑术,比大唐内地中只会种地的农民,是更适合作为兵员存在的。

一汉当五胡,说的是良家子那种经过专业训练的,不是随便从地里拉个农民出来。

御使边塞胡人夹杂汉人精锐,早在汉朝就经常这么干,这是保持帝国战斗力的通用做法。

……

太极殿中,除了李世民等少数人外,众人皆跪坐在席中,待突厥颉利可汗战舞结束后,宫娥为所有人换上新的酒爵。

洛君薇再次站到了洛苏身侧,洛苏的声音很是清亮,却又不失厚重,殿中所有人都能够听的清清楚楚。

“蒙素王恩典,今日站在这里,与诸君会晤。”

洛苏的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感慨。

多久了,他不知道有多久不曾如同现在这般,面对着如此多的国家,在这里出言。

那时跪坐在他面前的,都是姬姜的诸侯,而现在,时代变了。

一代代人开拓,现在诸夏有了更深厚的基础,能够做成更大的功业。

蒙素王恩典,对洛苏而言,这不是一句空话,他是真正的蒙素王恩典,才得以站在这里。

而殿中众人只能感觉到,仿佛山在晃动,仿佛水在汹涌,当洛苏站起来的时候,就好像光都瞬间暗淡了一瞬。

“诸君,远离乡土的人就如同失去翅膀的雄鹰,诸位却不远万里来到长安,觐见诸夏的天子,想必是因为得知了大唐皇帝陛下得到了皇天的垂青,拥有了崇高的天命,成为了至高的皇天之子。

诸君秉持着和平来到长安,不愿意再让战火燃烧到自己的国土和城池,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子民陷入无尽的危亡中,而不能求得生存的权力。

诸君将天可汗的尊号献给诸夏天子,希冀着天可汗可以为草原带来长久的和平,而不是过去无数年的混乱以及杀伐,避死而求生,这是人之常情,天子又怎么会不明白呢,于是天子接受天可汗的尊号,回应你们的祈求!”

洛苏的话一说罢,殿中诸人顿时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天可汗万岁!”

寻求一种新的秩序,保持安定,这正是大多数国家来到长安的原因。

这些小国的目的是安定,而不是争霸,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正确处理番邦关系。

李世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一想到接下来洛苏所要说的,他就感到无比的激动。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他将会是古往今来,权力最大的君王,统治广袤的地域以及数以千万户的子民。

洛苏的声音依旧在殿中回荡,每个人都能够清清楚楚的听到他清朗的声音,“蛇没有脑袋就难以存活,国没有君王就不能存在。

世上总有奸邪之人,想要破坏来之不易的平静;总有野心之人,妄图用奸计来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总有易于愤怒之人,遭受挑拨。

诸部之间,总有互相的攻伐,互相的杀戮,因为种种原因,互相之间不信任,互相之间有防备,于是无数的战争本可以避免,却最终爆发,结果是两败俱伤,各自疲惫离场,没有人可以幸免于难。

天子想必深深地为此忧虑,并且试图改变这些过往的一切。”

李世民立即接话沉声慨然道:“朕既然为天可汗,便是草原万民之主,庇佑子民,协和万国,这是朕的责任,那让子民避免伤害,便是朕的义务,朕实在是不忍万民丧命。

国师若有良计,烦请提出,朕求计若渴。”

洛苏便朗声笑着说道:“让我给殿中的诸位讲一个故事吧,在遥远的邦周时期,有一个叫做宋的国家。

有二十个宋国的猎户进山打猎,却掉进了坑洞之中,不能跳脱,食物不足,为了抢夺食物,互相残杀,最终逃出生天的时候,只有三个最强壮的人活着。

但实际上,那些食物足够十个人吃,甚至如果能够忍着挨饿的话,足够二十个人都活着,所以死去的十七人都相当于白白死去。

一个齐国的智者知道了这件事,于是感慨的说道:‘人在生死之间的时候,想要牺牲别人让自己活着,在宋人看来,大概也算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这些宋人能订立一个盟约,确立一种分润食物的方法,然后所有人维护它,这是一件可以避免的事,纵然真的食物不够,也可以用一种方法,选择让某一个人活着几个人死去,而不是几乎所有人都死去’。”

洛苏的故事讲完,那些聪明人就已经知道洛苏要做什么了,果不其然洛苏紧接着就说道:“诸国为大唐天子上尊号天可汗,让大唐天子去管理你们万里之外的子民,这想必是极其难的,最终还是要由你们去管理你们的部众子民。”

洛苏的话说出来,大唐的官员都没有什么表情,而大多数的酋首都露出了笑容。

这是自然之理,不会真的有人以为,击败了冬突厥,就能够让万里之外的国家,主动缴纳赋税,称臣内附吧?

幻想中可以有,但现实中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其实只要想想,不要说万里之外,就算是中原内地,那些距离皇帝这么近的地主,都要想法设法的隐匿户口,兼并土地,进而逃避赋税,更不要说是万里之外。

那些天高皇帝远之地。

不要看现在他们齐聚长安,臣服于大唐,极其有诚意,但这只不过是臣服于李世民,臣服于现在的秩序罢了,一旦李世民去世,大唐再一侵害他们的利益,立刻就会翻脸。

但这样的现实,就不管了吗?

自然也不是,近有近的管法,远有远的管法,在姬昭时期,叫做五服制度。

所谓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称为甸服,环绕天子建立起来的列国为侯服,侯服之外为宾服,其外是要服和荒服,基本上按照每五百里为一服。

甸服要每日朝贡,侯服按月,绥服按季度,要服按年,而荒服则只朝贡一次。

在周天子的体系中,蛮荒夷狄只要一辈子来朝贡一次就足够了,不算是违背礼制。

之所以这么规定,是因为当初的交通实在是太过于不便利,而且野外过于危险,时时朝贡,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一个可能非常反常识的知识,便是洛国和齐国,这两个国家虽然位高权重,但在五服中,实际上洛国和齐国是按照第四等要服去朝贡的,因为实在是距离镐京过于远。

这种情况直到彻底迁都到洛阳后才改变,邦周重新划分了五服。 五服制度是姬昭在礼制和现实中,进行的一个折中的选择。

在洛苏看来,这世上的根本政治道理是完全相通的。

放在现在的大唐是一样的道理。

那一天洛苏和李世民在棋盘上放下黑子,便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

至于那些白子,就是一个个圈,而这些圈子的唯一划分依据,不单纯是距离,而是朝廷大军所能够到达的时间,即发生叛乱后,最精锐的禁军平叛进场的时间。

根据陆路和水路的不同,划出了五个圈子,分别是七天之内、半个月之内、一个月之内、三个月之内,以及三个月之外。

三个月之内的圈子,几乎就囊括了整个关中、蜀中、河西、河南、河北、淮南、江南,可以说传统中原熟地都在这里面。

而行军三个月,几乎就是帝国军队投送的极限。

不是说更远去不了,而是先不说三个月的行军时间,叛军已经将所有准备都做好了,即便是到了那里,所要付出的代价只会让中央帝国陷入极深的财政负担中。

可以说,除非为了大战略,否则持续进行这种长途跋涉的战役,不用多,只要两三次,以农业为根基的中央帝国,就会自己陷入崩溃中。

实际上在洛苏给李世民讲述了这个理论后,李世民就隐隐感觉到,如果大唐真的拥有西域以及草原,那府兵制度貌似不能适用于统治这么广袤的疆域。

毕竟府兵要种地,而且府兵都是轮值,在长安待多则两个月,少则一个月,就要回家,如果将府兵调到西域去戍卫,或者调到漠北去戍卫,即便是从长安出发,那仅仅在路上就要花费至少半年的时间。

来回就是一年,这一年的吃食,都要府兵自己提供,还要准备衣服、甲胄、马匹的草料,那沉重的负担,李世民这深谙军事的人,仅仅是想想就头皮发麻。

况且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去驻守,不可能很快就回来,起码要待几年,要不然时间都浪费在路上。

那家里的地怎么办,那家里没有男人,在这个时代,家岂不是垮了。

所以当洛苏将第五枚白子放在棋盘边缘,对李世民说道:“这就是传统的荒服,所谓荒服,就是帝国实际上,只会消耗力量而难以得到什么的地区,草原、西域这种地带就类似。

但又迥然不同,西域很重要,它虽然不能直接给帝国带来什么,但缺少它,帝国就相当于断掉了一条腿。

当初汉朝的时候是怎么统治这样的呢?

本质上就是自治,当时西域百分之九十的兵力都是西域本地人,当然,这些本地人,包括原西域人,和西域汉人,但无论是什么身份,他们只有一个西域人的身份,甚至就连刘氏镇守的诸侯王,以及我洛氏镇守的无双侯,也已经深深西域化。

在整个汉朝,从汉宣帝之后,到汉朝灭亡,中央朝廷都没能再往西域插手。

不是没有尝试,而是失败了。

但西域也没有给中央朝廷找大麻烦,完美的发挥了一个通往极西的商业中转站作用。

于是后来只单纯设置西域都护府,实际上下面的人全都是西域本地人。

当然,这得益于北方草原上,没再崛起一个强大的势力,等到鲜卑崛起,西域再次进入了大国的争端中。”

了解了这些之后,李世民就对洛苏提出的建议更加信服,甚至他认为洛苏的办法是现在最适合大唐的。

……

殿中的窃窃私语略停一下后,洛苏又接着说道:“宋人不明白的道理,诸位却不能不懂,数年前天下征战不休,于是天下黎民作难,待大唐一统四海,天下于是止戈数载,天下遂有安定。

这便是天上不能有两颗太阳,地上不能有两个君王的道理。

天下之对错、道理,皆在天子之念。

推及四方,难道有所不同吗?

现在诸国推举大唐天子为天可汗,便是以天可汗为主,据说西域将之称为万王之王,那么服从天可汗之命,便是应行之事。

诸如冬突厥曾欺凌薛延陀,如此往后,便上报天可汗,对错是非,由天可汗决断。”

殿中一阵骚动,听从天可汗的命令,以及最重要的,天可汗要作为国际事务的唯一仲裁者,最至高无上者,不仅番邦之人,就连大唐臣子也多有侧目者。

洛苏面色毫不变化,“天可汗受皇天素王恩典,统治皇天之下的所有子民,而诸国国主,便是为天可汗牧养万民之人。

但凡前来长安朝贡的番邦异域之国,按照土地多寡、部众多寡、天赋才智、血缘远近,各自划分爵位高低,地位最崇高的得到金印,上书:天可汗赐烈日可汗印;次一等的得到银印,上书:天可汗赐明月可汗印;最下一等的得到铜印,上书:天可汗赐繁星可汗印。

烈日可汗等同于大唐亲王,明月可汗等同于大唐郡王,繁星可汗等同于国公。”

洛苏只说可汗,却不说可汗之下,这是他深谙温水煮青蛙的道理。

大唐现在还没有彻底插手这些国家的实力,军事胜利还不够辉煌。

实际上,他给胡人准备了全套的爵位,将胡人爵位和诸夏爵位彻底独立开。

这种隔阂是好事,能够让胡人踊跃的加入诸夏,就如同先前被赐姓的那些胡人一样,得到了诸夏姓氏后,就真的把自己当成诸夏。

最关键的是汉人的态度,胡人有了一个入夏的标准之后,只要达成标准,那汉人也会认可这种标准。

这是洛苏吸收了上古时代的教训,诸夏和夷狄的界限不算是很分明,导致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胡人想要融入太难,就算是思想彻底汉化,再加上血统也已经没有大问题,但还是会有所顾虑。

在前往极西之地后,洛苏考察了罗马给蛮族公民身份这件事,认为罗马虽然文化认同做的差,但这种明确的身份,是一件可以采用的手段,他结合了诸夏的实际,制造了一个比较苛刻的,但却能不断从外引流的标准,于是有了现在这个变夷为夏2.0的版本。

Www★ tt kan★ c○

洛苏这句话一说完,几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大唐天子并不激进,也没有消灭他们这些国家的想法,至于册封可汗,那是自然之理。

但真正的大菜在之后,如果仅仅是这些的话,那这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构思。

当初封建制度、宗法制度、周礼、军队制度,邦周的等级社会是由一整套互相协调的制度共同维护的。

尤其是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的相同配合和相互托底,几乎是那个时代最完美的。

洛苏的声音略提高了一些,声音中仿若有金石之音,“在天可汗为中心的天下中,诸国可汗授印,诸可汗再向国中贵族授印,有印者为合法,无印者为叛逆。

诸国每三年,在长安朝贡天可汗,天可汗巡幸四方,千里内的可汗都要前往跪拜。

在天可汗制度下,和平和稳定是唯一的目标。

所以诸国不得擅自发动战争,只有持天可汗节杖的才可以发动战争,且事后要向天可汗报备,在天可汗的体系中,天可汗之下,只有四个烈日可汗、八个明月可汗、十六个繁星可汗。

这三等可汗,每三年由天可汗重新评估,诸部对天可汗的忠诚、恭谨、贡献,将是决定这些汗位的重要原因。

烈日可汗,在诸国发生争端时,向天可汗递交国书时,有资格提出意见和建议,但最终的决断由天可汗裁决。

只要有一个明月可汗提名,繁星可汗中有一半以上,共同递交国书,就可以提名废黜烈日可汗,这是为了防止强大的烈日可汗,欺凌弱小的部落。”

嘶。

殿中响起一阵阵吸凉气的声音,这规则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再复杂一点,这些胡人也搞不懂,但却真的好用,无论是大部落,还是小部落,都能够在这其中发挥作用。

最关键的是,从这个规则中,能体现出天可汗,是真的作为仲裁者,而不是一个侵略者去管理诸国的。

野心家终究是小部分人,大部分人只想着平平安安的赚钱享受,这个规则保护小部落,这些部落就一定会团结在天可汗身边。

“天可汗的存在,就是为了给诸国带来和平,所以任何胆敢破坏这个制度的人,都应该遭受最严酷的刑罚,诸国都应该联合起来讨伐他,响应天可汗的命令和征召。

各国军队都必须统一接受天可汗的调度。

大唐帝国也将竭尽全力,保障诸国的安全、利益、独立。

大唐帝国就像是大树的枝干,帝国的繁荣才能保护诸国,所以如果国内有叛乱,天可汗也可以征调诸国军队,来到国内平叛。

换言之,诸国的军队将无条件的接受天可汗的征调,献上忠诚以及一切。”

洛苏说罢,殿中一片寂静,下一刻,疏勒国主噗通匍匐在地上,高声道:“皇天之下,至高的天可汗啊,请接受我的效忠,我愿意为您而死!”

他的下跪就仿佛是打开了什么开关一样,几乎在瞬间就一片人噗通跪下去。

“天可汗万岁!”

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齐声高呼着。

成了!

李世民激动!

————

在贞观四年后,大唐天子以“天可汗”为名义向诸部下发诏书,征调部众,征发军队,任命君主,甚至干涉内部重大决策。

在发布大政策的制书上,加“全草原的天可汗”,这象征着大唐天子下行的天可汗,绝不是一个荣誉和虚名,而是对草原拥有绝对的天赋主权。

天可汗就如同大唐皇帝一样,是诸夏天子下的一级君主,诸夏天子有毫无争议的草原统治权,和大唐皇帝的职衔并列,可以称之为胡、夏二重君主。

在贞观四年后,新的帝国体系如同大日般冉冉升起,不同于过去并不具有实际约束力的传统朝贡,这是一种世界联盟体系的雏形,这是一个具有国际性质的组织,参与的诸国最终目的是,借助稳定的中央帝国,来达成一种稳定的国际秩序,既而在这种稳定而和平的秩序中,尽可能的发展。

汉朝挥舞着刀剑所构建的体系轰然倒塌,在汉朝的废墟上,大唐一手挥舞着刀剑,一手持着节杖,再次屹立于东方之巅,一个辉煌至极的时代画卷,彻底展现在整个大唐面前,挥墨泼洒画卷的,一个是大唐天子李世民,一个是大唐国师洛苏。——《唐帝国兴衰史》

第855章 洛苏向北第282章 规矩制度第622章 大厦将倾恶丛生,皇帝昏庸败社稷第501章 这是我此生最后所能做的!第901章 平阳薨!第324章 念想第92章 三君薨,一圣陨,仁者无敌第557章 震撼朝野的聘礼!第298章 五年第73章 孙武与庆忌第90章 六百年,邦周天命依旧在第686章 只有天知道!第17章 定乱第373章 卫青第139章 项氏:楚国还得看我,楚人以后拜素第386章 大型资料片开启,天命的猜测第63章 王室宫闱之乱第198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迹第615章 诸将齐出兄弟们,月末单章求个票第883章 洛苏第二次讲道,开明政治!(8400第475章 学宫开,乱战起!第818章 洛氏如今若何!第16章 勤王之师第853章 素王不许,太阳也不能落山!第479章 三年之期已到,人心浮动!第419章 大汉高宗孝武皇帝(卷终)第802章 寒风凄雪众前行!第649章 刘郎才气第623章 兵临洛阳城!第635章 愿结同心后台一不小心看到了评论。。第225章 夫人,在下氏洛第837章 洛显之薨,谢道韫死!第541章 继位者谁?(求月票!)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诸侯第503章 匈奴单于,我叫洛世,洛无疾的儿子第801章 四时之神,神庙!第649章 刘郎才气第509章 此子类我,当为尧舜第583章 党锢大开,群雄纷乱第723章 袁绍称王!第645章 都来了,乱成一锅粥(二合一)第109章 和议就是废纸第259章 谏楚第328章 后继第719章 为大汉而战,而死请假第557章 震撼朝野的聘礼!第861章 李为王,洛做公!第341章 弊端第368章 孝文之治第779章 人事起须天命终!第888章 动手(上)第765章 洛氏现代番外:一个天才孤儿在洛国第262章 项羽想要和谈一些废话第712章 谁杀袁术?民也!第323章 惊第731章 大将死!第390章 洛陵终于到了草原第258章 大王真豪杰矣第284章 汉廷的对洛人大杀器第730章 义之所在,兄长,我回来了第882章 霸道乎?王道乎?圣王之道!第803章 愿以我血荐诸夏第752章 曹操死儿子了!第475章 学宫开,乱战起!第834章 燕国裂,梁国乱!第306章 洛陵降临在西域第696章 昭城相约后续可能的调整第801章 四时之神,神庙!第234章 嗟尔秦朝,气数已尽!第141章 秦国背刺,齐魏终结第22章 再行封建,十二诸侯第18章 摄政会议第741章 一千年,吴国再次来此!第87章 此非天命,实洛之翼也第479章 三年之期已到,人心浮动!第198章 抹掉洛氏存在的痕迹第219章 大秦诸侯王和山东诸侯王第433章 王血以贵第875章 李氏的血脉天赋!第543章 再试上天!第75章 庆忌为君,吴越风起第627章 进宫第241章 给韩信赐字第900章 王朝战争!第797章 吾为洛神犬马也!作者君乐极生悲噶了第761章 幻想番外:轮回者绝望之界2第896章 洛苏布子大唐!(求4月份保底月票1第805章 江东洛氏!第209章 陈王奋起挥黄钺下午的更新取消了,晚上发第621章 洛空你个王八蛋!第474章 道争是要踏着对手的尸骨向前的!第572章 党锢之祸终结第859章 威震诸夏!(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