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见招拆招

甘茂见秦王脸色平缓下来,继续道:“大王,如果公孙衍和楚国要对秦国不利,那么公孙衍就会在和魏国达成结盟意向后返回楚国,要知道楚国可是亲自在楚宫之外迎接他的。公孙衍不回楚国,那就说明他在楚国并没有受到重用。公孙衍在楚国最好的情况,就是吴子昔日所遇到的情况,虽然得到了楚王的信任,但是没有功劳,依旧不能被楚王重用。”

“所以在公孙衍不能得到楚王重用的情况下,楚国的直接准备攻击秦国的可能性极小,倒是现在楚国因为公孙衍的缘故,让楚国攻齐和观望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如今的局势是,公孙衍明目张胆的在魏国吸引秦国的目光,楚国另外有两路使者同样大张旗鼓的分别前往赵韩两国,这就说明目前楚国所使用的是阳谋。”

“楚国和秦国已经讲和,而且楚国已经有了极大的可能性与魏国结盟,然后楚国再取得赵国或者韩国的支持,如果燕国的公子职或者燕国的其他公子,又或者楚国直接伪造一份燕国的求援书,请求楚国出兵齐国救援燕国。”

“那么楚国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加入攻打齐国的联盟之中,以楚国的实力和对齐国的有利位置,那么其他诸国极有可能会以楚国马首是瞻,以楚国为纵长伐齐。”

张仪听甘茂所言,只听到一半,脸色就全白了。

他刚刚为秦国制定出来的争霸战略还没有实施,现在就已经被楚国破解了一大半。

要是真让让魏国和楚国结成联盟,那么他的那个战略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张仪想到这里,暗自庆幸自己在魏国做的工作并没有完全失败,至少现在破坏楚魏结盟还有时间。

和张仪不同,秦惠文王此时原本平缓的脸,顿时变得铁青。

楚国来这么一手,顿时让眼看到手的霸主地位,就这么直接飞走了。

张仪向秦惠文王道:“大王,恐怕此时楚国所发生的转变,已经表明楚国已经意识到袖手旁观的不利,转而准备对齐国出手了。”

樗里疾见状不由大怒道:“楚国若是和我们秦国抢伐齐纵长的位置,难道不怕我们秦国一怒之下和几年前齐国一般,只在后方观望吗?要是我们秦国再进一步,在各国大战之际,出兵伐楚,难道楚国就不害怕吗?”

张仪闻言大叫一声:“不好!”

秦惠文王闻言立即问道:“相国,何事不好。”

张仪苦着脸道:“大王,方才听到右更所言,微臣想到了一个一直被我们所忽略的国家。”

秦惠文王听张仪一提,立即反应过来:“越国!”

张仪点点头:“大王,之前楚越一直交恶,而且越国离我们秦国太远,加上越国久不赴中原的缘故,我们忽略了越国。”

“楚国带甲之士百万,如今和我们秦国对持的有近六十万,其中楚国柱国景翠所部二十万和大将军屈匄所部十万,就是和我们秦国对战的主力。而其余四十万分别用来防备齐魏宋越四国。”

“我们秦国能偷袭楚国的前提,就是景翠和屈匄所部东移攻齐,导致楚国的防线出现破绽。”

“但如果越国和楚国讲和,甚至越国被楚国说服,一同出兵齐国,那么楚国东部用来防御齐越两国的军队,就立即成为楚国攻打齐国的主力。”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只需要屈匄所部的十万精兵东移,那么楚国就会轻易在齐国边界聚集楚越联军近四十万众以上,加上赵魏两国的军队,就可以号称百万之众。”

“如此一来,我们秦国要想偷袭楚国,所面临的楚国的守军,依然还有近五十万。抛开其他的地方驻军不提,单是景翠所部的二十万兵力,只要依靠有利地形,那么我们秦国哪怕是精兵尽出,恐怕也难以偷袭成功。”

庶长魏章闻言惊道:“相国的意思是,如果楚国加入联军之中,哪怕仅仅只是得到赵魏两国的支持,一旦和楚越讲和,那么楚国即使同时与齐国和我们秦国开战,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张仪摇头道:“这种情况不是楚国同时挑战我们秦国和齐国,而是我们秦国背信弃义,与齐国同流合污挑战楚赵魏韩燕五国。”

“但是如果我们秦国这么做了,那么原本和我们秦国交好的三晋和燕国,就会背弃我们,秦国再次沦为各国的讨伐对象。”

司马错叹了一口气道:“而且楚国这一招,最关键的地方,正如相国之前所言,一旦楚国加入联军,那么秦国与楚国竞争纵长的胜率极低。而一旦在联军和齐国大战之际,出兵偷袭联军后方,则会失去天下人的名望。也正是因为如此,昔日五国伐秦之时,齐国同样没有偷袭联军后方。”

“如若不然,即使偷袭胜利了,一个失去天下声望的国家,如何能团结诸侯,称霸天下呢!”

张仪见司马错顾及自己的颜面,漏说了一点,自己提出来道:“而且,楚国即使不能加入联军,但只要楚魏联姻结盟成功,那么我们秦国和天下之兵,伐齐攻楚的称霸计划,就已经失败了。”

听到张仪和司马错的话,大殿之中一片沉重,楚国的计划是并非无懈可击,至少在场的人都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秦国立即出兵齐国,只要大败了齐国,那么楚国自然也就没有加入联军的必要了。

但是这其中有极大的风险,其一是楚国趁机偷袭后方的的危险,其二是有可能和齐国相持不下的危险。

第一个危险自然不用提,而第二个危险,则会造成秦国劳而无功,到最后,只有楚国有余力帮助各方。

无论是楚国出面调停,还是帮助联军一方,亦或者是帮助齐国,都会让楚国获得极高的声望,如此一来,楚国不战而胜,秦国吃亏就吃大了。

张仪想了想,叹了一口气道:“大王为今之计,只好见招拆招,先拆散楚魏结盟。但是如果我们秦国迟迟不出兵伐齐,那么下一次楚魏联盟活动,恐怕就不能轻易拆散了。”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来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十五章 静夜《柏舟》第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枝疏叶枯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观望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九百零九章 邹衍到楚第七百八十七章 卖国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嘱第二十八章 难以决断第八百五十七章 齐王崩中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抄家灭族第五百零五章 昭鱼薨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忧第四百零五章 调离第二百三十三章 苏代使宋第二十三章 美人变法第六百八十一章 骑虎难下宋王偃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昭雎请辞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一千两百六十章 君臣试探 上第八百二十八章 吴水尽赤第九百七十七章 责罚第九百零四章 非分之请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树人第一千两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三十九章 断体不生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第七百零七章 图穷匕见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六百六十九章 请降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六百九十八章 群起围攻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五百五十章 烹杀第一百三十二章 农家许行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二百三十章 齐国援军第八十八章 战船上岸第二百零七章 求援第八百零二章 弃我去者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争 上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二百五十四章 接见第三百九十章 齐越第七章 为之奈何第二百一十章 交战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剑出鞘第九百零二章 时局艰难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请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无音讯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剑出鞘第三百九十八章 越国北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诺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将近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战魏国第八百五十一章 颁布爵位 上第一百九十章 越蒙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孙衍薨第一千两百六十一章 君臣试探 下第八百七十四章 齐燕决战第一千两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三十八章 悲伤楚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缩之意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发现第五百八十二章 动摇心志第八百零六章 惠盎来楚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国使者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会盟第六百八十八章 鹖冠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布局第一千两百四十章 胜败根源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贤才第一百八十八章 吴城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不服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九百四十六章 楚国的破绽第三百一十七章 图赵第七百四十六章 获罪于天第三百一十八章 迟疑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杀人第八十六章 渡河之议第一千两百八十九章 田文献薛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