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驾临吴城

搞定景翠之后,熊槐向身前的群臣看了看,然后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且存在感极低的太子横道:“太子,寡人不在郢都期间,国中大事,全部交由你来处理。”

“是,父王!”太子横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立即长拜应道。

接着,熊槐看向景翠与屈原道:“令尹左徒,寡人不在郢都的期间,你们二人尽心辅佐太子。”

“唯。”

而后,熊槐又看向公孙衍道:“犀首,司马一职事关重大,寡人不在郢都期间,还请贤卿不要松懈。”

“唯!”公孙衍用力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明白。

最后,熊槐看着昭雎道:“柱国,这次寡人率军前去江东,需要一位名将调度兵事,卿身为诸将之首,还需与寡人走一遭江东。”

昭雎心中暗喜:这次大王去江东,又让我随侍左右,看来上次的转封这步棋真的走对了。

想着,昭雎立即应着:“臣领命。”

接着,熊槐继续点名道:“左尹,刺史令,三闾大夫,上官大夫,还有左大夫,五位贤卿也随寡人走一趟江东。”

“唯。”

“还请其他大臣留在郢都辅佐太子。”

“唯。”

数日后,熊槐让太子贞之女宋美人跟在身边,然后带着八万大军,乘坐军舰,顺流而下,往江东而去。

七日后,熊槐被镇守吴地的将军昭滑以及吴侯季歆等人迎入吴城。

吴城别宫,既原越国王宫中,熊槐驱散了他人,独留将军昭滑。

● TтkΛ n● c○

此时,熊槐看着昭滑笑道:“昭卿,你我君臣一别多年,不知贤卿进来可好?”

“多谢大王挂念,臣感激不尽!”昭滑拱手应着。

二人叙了一会儿旧,然后熊槐正了正脸色,开口问道:“贤卿在吴地多年,不知吴地百姓对我楚国灭越一事可有看法。”

昭滑想了想,摇了摇头,应道:“回大王,吴地百姓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吴国人,另有部分从越地迁来的越人。对于吴人来说,吴国早在两百年前就已经被越国灭国,越国统治吴人两百年,吴人越人虽有矛盾,但是这只是权力与利益的争夺,而不是生死仇敌。

是以,吴人即已归附越人,没有了复国之心,同样也对我楚国没有排斥之心。吴国亡国两百年,大部分的吴人早已没有复国之心,当然,他们更加不会想着光复灭亡吴国的越国。”

说到这,昭滑停顿了一下,接着道:“虽然大部分的吴人都愿意接受我楚国的统治,但是依然有小部分吴人贵族,依然还有复立吴国之心。这些人因为臣当初答应了他们的复国要求,随后灭亡越国后又出尔反尔,是以这些人心中似有不满。

故而臣得知大王有意迁移越国贵族豪强后,臣便将这些人上报了。”

熊槐微微颔首,现在他明白了,为何昭滑请求迁移的吴人,大都是上次楚国灭越之时的有功人。

除了不满现状的人以外,还有对吴国抱有奢望的人。

前者还好,灭越之后,楚国重赏了这些人,并加重了这些人在吴地的权柄,算是满足了他的要求,兑现了诺言。

但是,那些还对吴国念念不忘的人。

楚国连越国都没有留下,又怎么会让几百年前就亡国了的吴国复国吗?

这简直是做梦。

既然他们不愿意自己醒来,那就只要让楚国给他们清醒清醒。

虽然楚国不能过河拆桥,恩将仇报,刚刚利用了他们,就立马倒戈相向,但是,他们这些人,这辈子就别想回江东了。

失去了吴人的基础,他们就只能成为楚国的良民楚王的忠臣。

想着,熊槐点了点头:“既如此,就请贤卿先将他们监视起来,待寡人从越地归来,再次回到吴城时,再将他们全都带走。”

说着,熊槐笑了笑:“虽然他们有不臣之心,但是寡人仁厚,不愿杀戮有功之臣。是以,那就将这些人全都迁到郢都附近,让他们为寡人守陵吧。为寡人守陵,这是莫大的恩宠,希望他们不要让寡人失望。”

“大王英明。”昭滑拱手行了一礼,接着直起身体,脸色迟疑道:“大王,其他的吴人都好对付,唯有一人很难办,臣为了防止消息泄露,没有与大夫昭盖说,希望能当面向大王明说。”

熊槐一怔,迟疑道:“这是何人,竟需要贤卿如此谨慎?”

“吴侯季歆三子季逢。”

“吴侯三子?”熊槐露出淡淡的笑容。

吴侯季歆乃是吴国王室后裔,季氏一族的族长,在延陵守着季札的宗庙,楚国灭越之后,为了安抚吴人,立季歆为吴侯,让他继续祭祀季札。

现在,昭滑居然说他的三子季逢有反意,而且还只能当面向他进言,这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这仅仅只是季逢有反意,还是整个季氏都有反意?

想着,熊槐看着昭滑问道:“卿的意思是?”

昭滑一脸沉重的应道:“大王,当年臣来越国,曾派人接触过延陵季氏,但是却被季歆一口回绝,表明季氏不愿多生事端,背叛越国。”

熊槐点了点头,季歆的态度才是正常的,越国灭吴,吴国王族只有季氏一脉幸免于难,这不仅是越国看在季札的德行上,更是为了通过季氏安抚吴人。

二百年后,季札的恩泽已经荡然无存,越国也无需通过季氏安抚吴人,在这种时候让季氏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搭上全族姓名背叛越国,这季氏也不傻。

此时,熊槐突然想起一年多前,昭滑上报的灭越功臣中,又一个名叫季遂的人,因为此人乃是季氏中人的缘故,熊槐还格外留意过。

想着,不由开口问道:“贤卿,寡人记得有一个将军名唤季遂,乃是灭越的功臣,不知这季遂是何人?”

昭滑一怔,不想楚王还记得季遂,于是立即应道:“大王明鉴,这季遂乃是吴侯季歆从子,季逢族弟,而且季遂与季逢一向交好,二人关系亲密。

当初公子玉与公子蹄争位,季氏投靠了公子玉。因臣与公子玉交好,故而臣才与季氏多有接触,就在接触的过程中,臣发现季逢对越国多有不满,是以许下重利以拉拢季逢,果不其然,季逢迅速向臣靠拢。

原本季逢以为我楚国算计越国,要的是淮北与淮南,但不想,越国一战而灭,淮南江东全归我楚国所有。

待大王封季歆为吴侯后,跟臣一向交好的季逢迅速与臣疏远,是以臣便知道,这季逢心中依然还妄想复立吴国。”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渐激烈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动第二百一十章 交战第八百六十二章 驱逐出境第八百一十九章 章义献宝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中第九百二十七章 计定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寿县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战 终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齐相周最第二百七十六章 声东击西第九百八十六章 暂留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五百三十章 惊闻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来第四百零三章 送马第七百六十九章 阆中第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一章 楚国怀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二百七十九章 任鄙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导第九百三十五章 军议第三百二十三章 亲临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六百零五章 备战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一千两百六十四章 乱中有治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五百五十四章 建言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缓兵之计第四百四十一章 复建滕国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八百一十章 公布石磨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谋第四百零二章 建言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势大转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动第六百二十一章 诏令第二百零二章 秦齐联盟第五百二十一章 抵达吴城第九百零九章 邹衍到楚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县第六百零七章 战和之辩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语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协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赵谋第十五章 静夜《柏舟》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韩忧来楚第二十七章 张仪归秦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礼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条路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书第二百五十二章 暗流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众叛亲离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阴陵族灭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时机已至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二百一十章 交战第一百二十二章 税收改革第八百五十六章 齐王崩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说庸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联姻第九百六十七章 群臣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营丢失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见鄂君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三十九章 断体不生第三百五十六章 试探第二百二十三章 麦君第一百一十九章 韩使入楚第五百五十七章 声传各国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后的朝议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谐第五百九十二章 分封第五百三十七章 决战 二第八十三章 亲自救援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军到来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二百三十二章 造坡第八百二十八章 吴水尽赤第六百三十三章 凛冬将至第八百三十一章 谣言四起第一千两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一百九十二章 环渊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罚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破秦军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城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