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至65章

第五十五章 四非

四非者:“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谓也。四非两字,合为一字乃罪字,所以若不遵守四非之礼节者,易为犯罪也。因不守礼节而胡乱视看,不守礼节而胡乱听取,不守礼节而胡乱发言,不守礼节而胡乱举动,都是不遵守四非,而易成犯罪者也。

非礼勿视:凡不是正经事,有违礼节者,切不可视看,如**、春宫影片,皆是违背礼节之行为,如贪观视,必易引起欲念而作出**之事,如此则犯罪矣。

非礼勿听:不是正当之事情,不可听之,如粗言野语,引人作恶之言,煽动是非之语,教人作不义之言,凡有违背礼节等之语言,均不可听之,听而信之,将会作出犯法之事,则罪成矣!

非礼勿言:凡不是正经之事情,切勿轻言,如说人是非,评人长短,无中生有,诽谤事实,败人名节,诬人作恶,凡有违背礼节之言,慎勿胡言乱语,否则,易与人结怨,又易犯罪也。

非礼勿动:若非正当事情,切勿妄动,若轻举妄动,则易惹灾祸,如小不忍而冲动,则易发生打架或杀人。凡是有违背礼节之事情,切不可妄动,以免惹祸而犯罪也。

以上四非,是为人处世,修身学道者,必须谨慎遵守奉行,以免犯错而成罪。

第五十六章 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一语,世人曲解,认为人之智慧与能力一定可以胜过于天。因为现世之人,能制造太空船、火箭,上太空、登月球,可以征服太空,所以,认为人一定可以胜天。

殊不知,天生万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人亦万物其中之一,人怎能胜天乎?现世虽然科学文明发达,已进入太空时代,但人之智慧与能力。还不能到“人定胜天”的地步。

譬如,世人若不修德,一味胡作非为,一旦触怒天颜,则降灾劫,如风灾、水灾、旱灾、瘟疫等等,使世人防不胜防,到此地步,人虽抱着“人定胜天”之心理,亦不能避免此灾劫也。

又,风不调,雨不顺,天不降雨,则成苦旱,稻谷不能播种,蔬菜、果树不能生长,人就无物可以养生,也就不能生存,还有何说“人定胜天”乎?

“人定胜天”之语意,是谓:只要努力不懈,任何困难事情,都一定可以成功的,所以“人定胜天”就是叫人充实自己的学问与能力,去克服其环境,不必尽为环境所制服。例如:他天赋虽愚劣,能苦学不辍,终能成功之谓也。

所以“人定胜天”一语,仅是勉励人人向善,立志克服环境之恶劣,修身立德,以避免天灾浩劫之来临。

曲解人能定胜天 须知不学也徒然

苍生若不修功果 浩劫来临最可怜

第五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珍宝也,隐藏于深山之石也,若不琢而磨之,则与普通之石,有何异哉?所以,欲成器之玉,必须琢磨,然后方成美玉也。

“人”有才能也,出生于世,若不勤修学问,则不知义理也。

人有万物之灵,个个均有善性,自幼小时,若不送入学校读书,则长大后,目不识丁,就成为明眼实而盲目也。人既盲目不识字,就不知人情义理,无学问就无智慧,无智慧,就不能做事,其所行所为,往往不近人情,背天理而自以为是,此乃失学之故也。

现世态已文明,儿童若到学龄时期,个个都要入小学读书,并进入中学,此乃义务教育也。可谓已无盲目而不识丁者。但,遗憾者,学而不求知,不了悟教育是导人行正,有部份顽儿毕业后,更迷失本性之善良,将学问之智识,用作于邪径,致贻害社会人群至甚,良可叹也。

愿世人,上体天心好生之德,多求学,多修身以发扬道德,勤修大道真理,作一个好儿孙,以慰娘心之期望也。

美玉须经几琢磨 人如不学目盲多

愿期勤勉修心德 树立良模善可歌

第五十八章 心无邪不怕鬼

有生就有死,生生死死,轮回不息。人所归为鬼,人死曰鬼,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人死、其肉身腐烂归土,其灵魂即谓鬼。

凡人不知修真之宝贵,故死后为鬼,人人都怕鬼。修真得道之士,人死其肉体虽腐化。但其灵魂光明不沦为鬼,而得超升天堂,再修道果,就可得到圣神仙佛的果位。

然而,一般人死后为鬼,而鬼,人之所怕也。因有恶鬼、魔鬼、冤鬼,作祟使不安故也。所以有鬼黠之狡猾,暗中交易之鬼市,暗中施行机谋害人之鬼鬼祟祟,凡阴险害人,或行事不光明者,皆谓鬼也。

“心无邪不怕鬼”乃俗语也,但其含意甚广,是说,心中若无邪念,就不怕鬼也。世人往往若遇着人死,或夜行经过墓地,或在阴暗之处,心里难免会感觉畏惧,惟恐鬼之出现以吓人或害人也。

如素行不端,曾做过亏心事,或害人杀人者,时常心神不安,疑神疑鬼,无处可以静神安居。食不得其饱,睡不得其安,精神纷乱,此乃为恶者之心理,所谓:心有邪而怕鬼也。

行为端正,胸怀光明磊落,心无半点邪恶,正气凛然之正人君子,其心地坦然,精神安适,所谓:“心无邪不怕鬼”者也。愿世人,远邪归正,做一个正人君子,勤修大道,以成正果,庶免生生死死轮回不息也。

做事光明磊落人 心无邪念可安神

多行不义为非恶 终日惶惶苦恨频

第五十九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

浪子,游荡无业者之称,只知好游放荡,不知俭约勤劳者,谓之浪子。

回头,及时觉悟、忏悔前非,痛心改过,去恶从善,立志从事正业,终获成功者,谓之回头。

金不换,乃剧名,系清朝人所撰,此剧情乃演一青年,名姚英,游手好闲,败尽家业,后来痛自忏悔,立志发奋图强,卒获重振家声之故事。所以世人就以败家子回头,金不换之语,取其名也。

按,金不换,乃是药草名,产生于江西、湖南等地,叶似羊蹄菜而圆,无花实,亦呼为“土大黄”药性温凉,可医治无名肿毒,消除血热,将其叶捣烂,敷于患疮处,可以治愈,其根可止吐血。

所以浪子若能回头从善,就可比金不换剧情中之姚英,虽败尽家业,后来能知忏悔,改过自新,立志奋发,卒获重兴其业也。

愿天下苍生,浮沉于苦海中之浪子,及早回头是岸,勤修大道,认清真理,不负上天好生之德,则浪子回头金不换也。

第六十章 望子早归诗六首

其一:望眼欲穿待子归 倚门倚壁倚柴扉

娘心欲碎儿知否 何不修身早锦衣

其二:坠落凡尘岁几更 生来头角喜嵘嵘

愿期报国精忠效 青史留名耀玉京

其三:为人处世孝为先 八德修怀志更坚

大道康庄应迈进 回天有日喜团圆

其四:沉迷苦海竟年年 累我伤心泪不干

望子成龙女成凤 功成果就早团圆

其五:须知三毒害人身 更有十魔扰乱频

若不坚强修正果 轮回无日脱凡尘

其六:既得人身大有为 轰轰烈烈建鸿基

莫贪假景忘乡梓 树立功勋一展眉

第六十一章 大道至公

大道者,大道理也,康庄之大道也。大道之理至公无私,不偏不倚,亦即中庸之道也。

大道之理,即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之理。人人若能勤修遵守奉行,则天下可以大同,是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凡,人之做事,不愧于天,不作于地,问心无愧,即是大道至公之理。若做事私偏、利己损人,影响大众之利益,乃是违背大道至公者也。

小则家庭、人群,大则社会、国家、世界,均能持以大道至公之理,则家庭和蔼、人群和气、社会和祥、国家和顺,世界和平也。

愿诸迷子,破迷醒悟,早修大道,以和为贵,则家庭、人群、社会、国家、世界,不和平、不大同者未之有也。

大道之行秉至公 不偏不倚守于中

问心无愧堪行事 挽转颓风可立功

第六十二章 不教而诛

荀子曰:“苟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止。”不教而诛者,一个人犯了罪,不经过教诲,就把他杀死之意。又,对犯了错误的人不给予悔改的机会,而就肯定他的错误,是不对的,所以古之“不教而诛”,已不合于现世矣。

孔子曰:“谁人无过,过则勿惮改。”人非圣贤,谁人无过,有过必须知过而改,便是善人,犹其人人均有善良本性,只因一时灵性蒙蔽,致成犯错,若能勇于改过,重新做人,无有不善者也。

所以在求学中之学童,如有犯错,为人师者,必须指其过,而善为教诲,使其知过而痛改,就不敢再犯过也。若不教诲,不给予悔改的机会,终无悔过之日,为人师长者,岂可不慎乎哉?

在家庭为人父母者,对于子女之管教,子女如有犯了错误,应善为开导,说明其错误,并给予痛改的机会,切不可认定子女的错误而不给予悔改,则子女心中自然不服,而不认自己之错误,则终贻害其终身也。为人父母者,切不可不教而诛也。

在社会上的人,每日为奔逐财利,以图生存,往往难免犯过,犯过者,若能痛改前非,自新自励不复犯过,则少有罪人也。

现世是文明时代,维持治安之**,已不采用“不教而诛”之政策,凡有犯过而触犯刑法者,审实其罪行之轻重,判以应负之刑责,监禁于监狱,使其静心思过,给予悔改的机会,期望其刑期满后,改头换面,重新做人。除非其人之犯法已到极点,才不得不处以极刑,否则,皆给予悔改的机会,不似古之“不教而诛”也。

不教而诛不合宜 应予悔改省思时

为人父母为师者 善导其心好转移

第六十三章 善恶报应

善者得福,恶者降祸,此乃天理之报,毫厘不差也。所以善恶之报,由人自招自受也。

人之心理,自朝至暮,甚至在寝时,其善恶之念,起伏万状,皆在方寸之间,而定为善与为恶。凡有了悟真理之修道者,就能辨别善恶,不敢妄为,盖已明白善者可登天堂,恶者将坠地狱,故能弃恶而迁善也。

善者,天理良心也。恶者,人欲兽性也。存天理良心者,则无人欲兽性也。抱人欲兽性者,则无天理良心也。所以一念之善,即天地神明护佑,一念之恶,即妖星厉鬼尅害。因此,善福恶祸,只在一念之间也。

老子曰:“吉人一日有三善;语善、视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一日有三恶;语恶、视恶、行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现今,世道沦亡,人心不古,为善者少,作恶者多,以科学金钱为万能,以神明因果为迷信,天理良心丧绝,人欲兽性横流,虽圣佛仙神为挽转此颓风,而处处降鸾劝化,怎奈流毒已深,顽石难以点头,岂不痛心乎。

但愿善觉者,应警惕时刻已迫切,及早修道,勿行邪径,勿亏暗室,克己复礼,修身养性,莫谓善小而不为,莫谓恶小而可行,如再沉迷,如再妄为,积成满身罪孽,则近报自己,远报儿孙,悔之晚矣。

愿世之诸迷子,应体娘心之慈爱,苦口婆心,沐雨栉风,自三十三天外之无极瑶池,躬亲下凡降笔之苦衷,无非是期望唤醒顽儿回头是岸,早登极乐之天。

善恶分明报应昭 由来祸福自身招

须知罪孽如成满 坠落幽冥苦不消

第六十四章 作茧自缚

世人立身于社会,不知修身自爱,往往自己做事,不自检点,其结果,反而把自己困住,为自己找来麻烦,如蚕之吐丝作茧自缚。

所以处世为人,必须求学问,增广智识,凡做事之时,必应三思而后行,考虑做出此事之后,是否利己损人?是否有益于社会人群?若仅利己而损人,必招怨而惹来麻烦,应慎重而勿为。若是做事能有益于大众,有益于社会。则人人欢迎而敬重,庶免作茧而自缚也。

众生既然历劫而降世为人,应知如何渡世,如何做人,始不辜负上天好生之德,是故,谦恭礼让乃为人之本,公正不阿乃做事之基,希诸迷子,慎而行之,此乃大道之心德也。

蚕自作茧缚其身 做事须知审慎频

自惹麻烦何作孽 众生历劫善为人

第六十五章 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是看到合情合理的事,就奋勇去做的意思,所以见义勇为者,都是有正义感的人。

人生于天地间,须知义之为宜也,义谓各得其宜也,是故,见义勇为,乃人之本来善性也,见义而不勇为者,乃埋没其善性也。

因而,义有义士、义民、义兵、义师、义门、义方、义务、义旗等,皆是义之所至也。

义乃八德之一,人能行义,则不生私心贪欲之念,也就是不贪不义之财也。

古往今来,见义勇为之事迹甚多,难以枚举,愿世之苍生,本于善良之本性,发挥见义勇为之心德,则大道康庄可行,流芳于千古也。

临危施救合应宜 见义心生敢勇为

人世春秋原短暂 履行八德志毋移

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三章:道统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序章第十四章:天道之进修第009章:大道康庄之谓节第二章:道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二十一章:生前与死后的关系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八章:解脱生死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二章:道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三章:道统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66章至71章第66章至71章第007章:大道康庄之谓孝第002章:大道康庄之谓仁第三章:道统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55章至65章第007章:大道康庄之谓孝第005章:大道康庄之谓智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十六章:修天道应修灵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002章:大道康庄之谓仁第六章:修天道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十九章:魔道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三章:道统第二章:道序章第七章:万法归宗第十二章:心性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十四章:天道之进修第002章:大道康庄之谓仁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十六章:修天道应修灵第五章:天人合一第01章至第10章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009章:大道康庄之谓节第六章:修天道第七章:万法归宗前言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九章:何谓修道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十四章:天道之进修第五章:天人合一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8章:大道康庄之谓廉第三章:道统前言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线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九章:何谓修道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线第十二章:心性第九章:執慧歸真前言第二章:道第二章:道第十九章:魔道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线第002章:大道康庄之谓仁第66章至71章第66章至71章第五章:道与人第五章:天人合一第11章至第21章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十八章:人身难得前言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线第001章:序章第二十一章:生前与死后的关系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第007章:大道康庄之谓孝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六章:修天道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二章:道第七章:道之天秩第七章:万法归宗第十六章:修天道应修灵第004章:大道康庄之谓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