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试错 (1)

有理按照进化哲学,任何进步的程度都比我们认为的要低,比如中国经济在3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人们享受的物质财富增加了若干倍。但是,人们感觉到的幸福程度不但没有本质的提高,甚至还有所下降,也有人把这解释成人的贪婪本性,这只是一种搪塞而不是一种解释。客观地说,人们总是遭遇新的问题。

一般认为,自然界的变异是随机的,而我们通过脑力或者经验所做的选择,总是具有非常强大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认为我们会比随机的自然变异被选择的可能性大得多。

实际上这个结论并不正确,因为再好的创意和进取,总会受到千百万同样好的想法的竞争,最终的结果总是由数学法则决定,而非主观努力。假如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最好的结果是能容纳一家超市,如果开了三家,那么只能淘汰其中的两家或者都是苟且偷生,在赔钱线上挣扎。尽管每家公司都处心积虑地寻求变异,但是在数学法则的约束下,要想使聪明的设计显得有目的性、远离盲目性那是不太现实的。

人类主动的计划性和适应性,使得经济进化更迅速、更有目的性,但它仍是进化,仍然受到变异、选择、淘汰机制的控制。

深圳的住宅小区建设都引进了香港模式,靠近街道或者行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一层的房子全部建成了商铺。按商铺卖房价格非常贵,是普通住宅用房的两三倍以上,对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既解决了靠近街道一层住宅难以销售的问题,又卖了高价,是一举两得的方案。早期这种模式兴许有一些成功,但是据我观察,现在租商铺做生意的失败率非常高,从它们不断变换业主以及店面门前冷冷清清的情况就可以判断出来。

说实话,我觉得这些租房子的生意人嫌钱不容易,看着他们失败,还是有些痛心的,减少他们失败的解决方案看来也是现成的:即只要事先做好充分的考察,必定能提高成功的概率。

在美国,人家开一家店非常注重调研和统计,而我们的习惯则是重视实践,管它赚不赚钱,先开了再说。用美国人的方法,事前多做一些考察,显然可以提高开店的成功率,这被当做不需要考虑的常识。

早在70年前,波浪理论的创始人艾略特就为餐馆和茶楼进行咨询,今天我们还没有这个细分行业,因为我们更重视实践,不吃调查、分析这一套。

但是事先调研,能减少开店者失败的概率,如果他们盲目转移到其他行业,又会增加其他行业的失败率。调研和不调研,总是呈现出一种社会特征:都进行调研的社会和都不进行调研的社会,在成功概率上是一样的。因为总的成功概率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能力,现代社会供给的能力增长远大于需求的增长,于是失败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我们设想一种情况,一个小区有30个店面,比如说经过了大约10年左右的自然选择,最后证明可以容纳20个店生存,但是必须卖适销的东西才能生存,到底卖什么东西适销,事先是不知道的。我们现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去试验,通过试错的方式(接近于被动的自然选择),最后优化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房东不必试错,因为他可以在人们的试错中坐享其成。

美国的方式也许增加了租店者的成功率,但是,又会使房东的成功率降低。房东成功率的高低会影响房地产商商铺的供应量或者价格,问题在于,在如此复杂的环节中,总会造成延时效应,如果不回到“计划经济”的模式中去,看来失败是难以抗拒的。然而,计划经济已经被证明是难以计划的,它还不如市场经济来得有效。

只靠理性指导人们活动的中央组织要比自发秩序低劣。在哈耶克看来,自发协调的优胜之处在于,它可以利用分散的信息,而组织却无法使用这些信息。

托马斯·伯克曾经预言:“骑士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的时代。”这种预言看来还是有点太单纯了,可能骑士的时代永远都不会过去。

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体会,冲动的方式在实际企业活动中往往更有效。这不见得是错觉或者一个阶段的偶然现象。

看似缺乏计划和调研的自由竞争体系,起初相对紧缺的市场,为率先进入者提供了比较高的成功概率,当供给逐步增加以至于过剩时,他们又有了经验,于是他们又获得了高于平均水平的成功可能性。局部的观察表明,在小区中连锁店相对变动不是那么频繁,就说明了这个推测有可能是可信的,连锁店的形成一方面和人的主观设计有关,另外,最主要的则是这些店主骑士精神进化的结果。我们也经常感觉到,所谓的“聪明人”在经济事务中经常不如勇敢者,大概也是这个道理,想取得先于实践、超越实践的高明是非常困难的。

小区店面的例子说明,像“计划”这样的智力活动,就其对企业进化的影响而言,比我们认为的要小得多,而实践活动的真实价值比我们认为的要重要得多。理性往往和悲观、保守联系在一起,而冲动型选手更加乐观。最好的决策模式可能是盲目的冲动加上少许的理性。胆量和钱财的相关性在任何时候都会比智力与钱财的相关性更大,这是符合进化原理的。

进化的相对性

我家附近就有这样两家超市,大约相距不到一公里。像所有超市一样,通过不断地调整产品的价格,用较为便宜的产品吸引顾客,并捎带卖一些定价高一点的产品。只有定价稍高的这些产品才是净利润的主要来源。两家超市为了竞争,每天早晨都会派出人员到对方的超市中采集主要产品的价格。这是一个典型的双头博弈,对方的定价策略成为自己策略的依据。此时,顾客也在进化,一般每个家庭都是年长的老人去采购家庭日用品,经过几次观察和采购,他们已经对日用消费品的价格波动比较清楚了。更关键的是“这一代”人对价格极其敏感,因为他们对金钱价值的评估还定格在过去每个月不到100元工资的水平上,在那个时代,一元钱的效用是很大的。他们甚至把比较各个超市产品的价格当做锻炼身体的活动,他们决不在采购那些价格较低的产品的同时,再顺便采购一些其他产品。他们应对商家的策略简化成两种,要么到两个商店分别采购不同的产品,要么等过两天便宜了再去采购。

超市的定价策略即便是如此的先进,也无法显示出预期的优越性,除非等到采购者变成下一代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人,才可能取得较佳的业绩。这就是进化的相对性,虫子通过拟态的方式,把自己的颜色、形状变得和周围环境类似,不容易被鸟类发现,但是鸟的眼睛也在进化,它们为了生存进化出比其他动物更能分辨毫厘差别的视力。

进化是一场至死方休的军备竞赛,一个物种进化的同时,它的竞争对手也在拼命进化。雄狮为了赢得雌狮的青睐,进化出来威武的鬃毛,不幸的是它的对手也投放了同样数量、同样方式的“性广告”。

我始终不明白,当我们生产的DVD要交给别人一点专利费时,媒体和厂商的反应为何如此过激!他们一致认为若不缴这些专利费,就可以把这些当做利润收入囊中。殊不知,若不缴纳专利费,产品的销售价格一定会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上,节省下来的专利费根本不可能转换成利润。

进化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而收效甚微的过程,就像在跑步机上拼命地奔跑,但是从物理位置上看还是原地不动。

生物学家把这个叫做“红色皇后”,这个典故来源于《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红色皇后是令人敬畏的人物,她奔跑如风,但好像永远没有前进。

红色皇后说:“你看,我们在这里必须尽力奔跑,才能维持在原地。”

公司受到的主要约束是无限扩大的产能和生产效率与缓慢增长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不管一个公司多么先进,必定会受到后者的牵制。

从北方的荒漠逐渐走到草木茂盛的南方,你会发现植物的密集程度和环境的改善成正比,荒漠中稀少的植物要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获得一点生存的资源实属不易。但在水分供应充分的南方,茂盛的植物就必须努力争取稀缺的阳光资源。

想想看,企业是不是也遵守同样的规律。发达地区虽然需求丰富,但是会因为企业密度的增加加强了竞争强度。如果是落后地区,竞争虽弱,却要和匮乏的需求斗争。自然进化规律无时无刻不在强烈地作用于各种情况下的企业。

按照进化哲学,任何进步的程度都比我们认为的要低,比如中国经济在3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人们享受的物质财富增加了若干倍。但是,人们感觉到的幸福程度不但没有本质的提高,甚至还有所下降。有人把这解释成人的贪婪本性,这只是一种搪塞而非一种解释。客观地说,人们总是遭遇新的问题。尽管我的车尚可,邻居的车比我的更好则使我有点苦恼,这是普遍的人性问题,不能仅仅指责为贪婪。实际上,贪婪可能是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的许多原因中的一种重要原因,另外一种可能则是我们都是贪婪者的后代。

我们社会提供的工具全部都是改善生产力的,但没有一件发明有助于竞争力的提升。新发明越多,生产力水平越高,竞争关系越不稳定。不断幻灭的商业正是现存商业繁荣的原因。下面我们简单剖析一下影响现代商业的最重要的进展。

不可避免的过度进入

2006年《福布斯》杂志根据销售额、利润情况、市值、资产等4项综合指标选拔出了排行前2000位的上市公司。数据显示,这2000家公司的总销售额超过了24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占全球总GDP的2/3,总共的雇员数为6800万人,只占全球大约30亿劳动人口的2.27%。2000家公司的人均产值达到了35万美元。

剩下的超过97%的劳动力,只是分别在下列领域:

?位列2000强之后的公司,创造大约全球1/3的产值;

?劳动生产率特别低下的国家、行业;

?非营利性的组织,如政府、教育、军队等等;

?少数失业者。

无论如何,都无法解释超过97%的人口在如此狭小的环境下生存并不显得拥挤的原因。如果全球“和谐”的话,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其中的2亿劳动人口去创造产值、服务于公司事业,另外的28亿劳动力去领救济金。或者采用轮岗制的方式分配劳动,或者把一星期的工作时间压缩为一天。总之,只有在这种方式下,才能摆脱过度残酷的竞争机制。否则,任何超越预期的失败的概率都不符合总体情况。

由于没有那么多的救济金可以分配,大部分的劳动力必须铤而走险,直奔羊肠小道。

《商业周刊》按市值排出了2006年全球29个国家的1200强企业,也证实了公司总是受到数学法则的约束:

“《商业周刊》全球1200强排行榜充分证明了如下观点:自由市场经济是一个不断幻灭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以带来痛苦,也能令人有所斩获,而最终将会催生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新世界。”

这分明就是进化论的一个真实写照。

达尔文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得到启发,他发现所有的生物都遵从过度的繁殖并伴随着大量淘汰的规律,这就构成了生物进化的基础。

无独有偶,经济进化的基础也是过度进入,与此同时,过度淘汰的力量也在迅速集结。在过去,约束公司规模的力量正在被解除,原来认为天然分散的行业正趋于集中。制造成本,用户选择习惯的差异等日益消除,即使像服装、饮食这样的行业,也正在趋于集中化。这就更加剧了公司的淘汰率。

对于已经在位的公司而言,也不是高枕无忧。庄家经常会变动,以快销品而言,没有一个公司可以找到一条始终可以制胜的法宝或者创新机制。摩托罗拉因为开发了一款超薄手机风靡全球,持续不到一年的工夫,很多竞争对手就做出了更薄的手机。更关键的是流行的风向已经变化,此时,用户对“超薄”已经不那么热衷,至于用户喜欢什么,这是很难猜测的。

第23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4)第34章 生存斗争 (1)第5章 人性与财富 (3)第24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1)第17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1)第31章 鹰派的终结 (2)第30章 鹰派的终结 (1)第41章 三种自然选择 (1)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3)第34章 生存斗争 (1)第8章 达尔文的学说 (2)第15章 试错 (1)第33章 鹰派的终结 (4)第17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1)第26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3)第45章 分化 (3)第26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3)第46章 同化 (1)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2)第32章 鹰派的终结 (3)第50章 预知未来 (2)第46章 同化 (1)第10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1)第34章 生存斗争 (1)第46章 同化 (1)第6章 人性与财富 (4)第6章 人性与财富 (4)第38章 竞争与协作 (2)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1)第3章 人性与财富 (1)第48章 同化 (3)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4)第41章 三种自然选择 (1)第45章 分化 (3)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3)第15章 试错 (1)第35章 生存斗争 (2)第8章 达尔文的学说 (2)第51章 预知未来 (3)第46章 同化 (1)第38章 竞争与协作 (2)第45章 分化 (3)第34章 生存斗争 (1)第45章 分化 (3)第48章 同化 (3)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3)第30章 鹰派的终结 (1)第21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第7章 达尔文的学说 (1)第7章 达尔文的学说 (1)第48章 同化 (3)第44章 分化 (2)第29章 自私的由来 (2)第34章 生存斗争 (1)第35章 生存斗争 (2)第41章 三种自然选择 (1)第42章 三种自然选择 (2)第9章 达尔文的学说 (3)第42章 三种自然选择 (2)第30章 鹰派的终结 (1)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3)第4章 人性与财富 (2)第11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2)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2)第21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第3章 人性与财富 (1)第47章 同化 (2)第4章 人性与财富 (2)第32章 鹰派的终结 (3)第16章 试错 (2)第6章 人性与财富 (4)第3章 人性与财富 (1)第41章 三种自然选择 (1)第49章 预知未来 (1)第47章 同化 (2)第39章 进化压力 (1)第32章 鹰派的终结 (3)第17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1)第36章 生存斗争 (3)第20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第30章 鹰派的终结 (1)第10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1)第32章 鹰派的终结 (3)第40章 进化压力 (2)第2章 前言 (2)第10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1)第42章 三种自然选择 (2)第37章 竞争与协作 (1)第24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1)第9章 达尔文的学说 (3)第48章 同化 (3)第50章 预知未来 (2)第24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1)第40章 进化压力 (2)第25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2)第21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第5章 人性与财富 (3)第7章 达尔文的学说 (1)第31章 鹰派的终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