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竞争与协作 (2)

IT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的一个特点是极低的边际成本和无限的供应能力,微软已经相中了Google的地盘,些许的互补作用,已无法平衡他们对市场的供应能力,因此协作已经变成了残酷的竞争。

微软一直以缺乏原创的发明而遭到业界的鄙夷,它过去的方法是迅速模仿自己看中的发明,最后消灭原创公司。2006年,微软似乎改变了策略,它成为科技公司的并购大户,共并购了14家小公司。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微软的转变,微软公司遇到的瓶颈是行业的规模,不断地消灭原创公司的结果,间接地消灭了潜在的创新和市场空间的扩大,而这一点对微软显然是最为不利的。

所谓协作通常都是一种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愿望。亚当·斯密注意到同行是冤家这个事实,他发现同行之间,即使是娱乐也很少聚集在一起,除非他们要合谋坑害他们的客户。但在客观上,他们却经常形成同行之间的协同效应。假如你开一家电子方面自主研发产品的公司,通常会选择在深圳。这并非因为有更多的协作支持,而是因为深圳更具备这种行业成长的环境。一条街道上的小商铺或者饭馆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但是大家都愿意在这个地方开店,是因为客观上形成的协同效应比单干能够招揽更多的顾客。

异种之间的竞争

微甘菊(Mikaniamicrantha)是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种常年生藤蔓植物,是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其主要生长于农田、沿海、自然森林、林场、河岸、低地、湿地、居民区等地方,通过缠绕窒息和遮挡阳光使树木因缺少阳光、养分、水分而死亡。微甘菊还会分泌出一种物质,通过根系渗入泥土,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直至死亡。因此,微甘菊被冠以“植物杀手”的名号。更可怕的是微甘菊拥有极其旺盛的繁殖力,每当秋天来临,微甘菊开花、结果、传播的时候,每一株微甘菊都可以孕育出千千万万个种子。它们随风飘散开来,将会对其他植物造成致命的威胁。

商界也一样,最可怕的竞争乃是替代性竞争,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在胶卷市场展开了多年的激烈竞争,它们属于同种之间的竞争,尽管非常残酷,但多年的竞争使它们之间建立了某种均衡意义上妥协,两家公司都能生存,而且预期会生存得越来越好。

在柯达公司制造部总经理威廉·福布尔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白雪皑皑的雄伟庄严的富士山大幅照片。福布尔说:“它不断提醒我要注意竞争。”

此时,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成像业的微甘菊—数码技术悄悄成长,这种新生物的蔓延,毫无疑问对原有的胶卷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尽管报摊上的杂志和报纸都已经摆不下了,可是纸媒之间的竞争并非最可怕的竞争,现在每家纸媒都把互联网看成是对其威胁最大的竞争对手。

同质竞争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讨厌的竞争,因为它会使企业的利润丧失殆尽。我们希望的竞争类型是有一些适当的差别,以便能够扩大市场,就像聚集在一起的饭馆一条街一样,他们不会都是川菜馆,也不会都是火锅店,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市场才会被扩大。

通用电气最近已经把他们工作的口号由“Imaginationatwork”改成了“Innovationatwork”。创新和变革成了所有公司的口号。大公司作为既得利益者既没有必要也没有特别的动力去创新,它们之所以用创新的弓拉紧人神经的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尽量防止替代性产品和竞争对手的出现。

一些非常大的公司行业领先者,都建立了一个一个很奢侈的机构—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多半不是为了创造利润,而是为了开展一些稀奇古怪的研究项目。他们除了想找到一个全新的产品和市场之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他们所不知道的“变异物种”的竞争。

Google研究院要求员工在进行创新时不要想如何挣钱的问题,他们的原则是只要对顾客有用就可以。这正是互联网商业法则的要害所在,有用就是赚钱的前提,一旦要想到赚钱的话,就会把本来可以赚大钱的创新漏掉。

搜索引擎在Google成名之前早已经存在,它确实对用户很有用,但就是不知道如何用它来赚钱,于是,布林和佩奇发现了其中隐藏的赚钱玄机,连盖茨都非常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个模式的威力!

异种之间的协作

在我们的地球上,生存着千万种形状各异的动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奇妙的关系,有的杀气腾腾,不共戴天;有的则互为友邦,相得益彰,甚至共栖生活,至死与共,永不分离。

《自私的基因》中对共生的一段描述,情节相当曲折:

清洁工鱼(cleanerfish)具有奇怪的共生现象。已知有50个物种,其中包括小鱼和小虾,靠为其他物种的大鱼清除身上的寄生虫来维持生活。大鱼显然因为有人代劳,为它们做清洁工作而得到好处,而做清洁工的鱼虾同时可以从中获得大量食物。这样的关系就是共生关系。在许多情况下,大鱼张大嘴巴,让清洁工游入嘴内,为它们剔牙,然后通过鱼鳃游出,顺便把鱼鳃也打扫干净。有人认为,狡猾的大鱼完全可以等清洁工打扫完毕之后把它吞掉。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大鱼总是让清洁工游出,碰都不碰它一下。这显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利他行为,因为大鱼平日吞食的小鱼小虾就和清洁工一样大小。

清洁工鱼具有特殊的条纹和特殊的舞姿,作为清洁工鱼的标记。大鱼往往不吃具有这种条纹的小鱼,也不吃以这样的舞姿接近它们的小鱼。相反,它们一动不动,像进入了昏睡状态一样,让清洁工无拘无束地打扫它们的外部和内部。出于自私基因的禀性,不择手段的骗子总是乘虚而入。有些物种的小鱼活像清洁工,也学会了清洁工的舞姿以便安全地接近大鱼。当大鱼进入它们预期的昏睡状态之后,骗子不是为大鱼清除寄生虫,而是咬掉一大块鱼鳍,掉头溜之大吉。但尽管骗子乘机捣乱,清洁工鱼和它们为之服务的大鱼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还是融洽而稳定的。清洁工鱼的活动在珊瑚礁群落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一条清洁工鱼有其自己的领地。有人看见过一些大鱼像理发店里排队等候理发的顾客一样排着队伍,等候清洁工依次为它们搞清洁工作。这种坚持在固定地点活动的习性可能就是沿袭的相互利他行为形成的原因。大鱼能够一再“惠顾”同一所“理发店”,而不必每次都要寻找新的清洁工,毫无疑问,大鱼肯定感觉到这样做要比吃掉清洁工好处大。清洁工鱼本来都是些小鱼,因此这种情况是不难理解的。当然,模仿清洁工的骗子可能间接地危害到真正的清洁工的利益,因为这种欺骗行为产生了一些压力,迫使大鱼吃掉一些带有条纹的、具有清洁工那种舞姿的小鱼。真正的清洁工鱼坚持在固定地点“营业”,这样,它们的顾客就能找上门来,同时又可以避开骗子了。

自然界进化出共生现象十分困难,共生常常为寄生和骗子提供可乘之机,经过复杂的演化,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合作也是如此,相互信赖并不是基础,只是表现形式,共生的基础是形成复杂的相互制约关系。

在产业的集群效应中,互补性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小老板说:“搞电子行业,把地点放在深圳是很重的,因为这里人员成本尽管高一点,但是配套企业特别完善,比如你要把产品设计出来,很容易找到元器件供应商,也很容易找到加工工厂生产产品。”

本来的共生关系,可能会因为利益诱惑,转换成竞争关系。当上游发现下游的电子元器件有点“火”的时候,有可能会抛弃合作伙伴,自己生产这种元器件,就像福特要为汽车配套轮胎时种植橡胶园一样。

下游企业一旦有了实力,也会“眼红”上游的利润,抓住适当的时机向上游延伸。代理厂商成了设备制造商,代工厂商成了品牌厂商。

一般而言,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对协作抱有太天真的幻想。郭士纳访问中国时,曾经说过,其实我不是来推销设备的,而是告诉你们如何发财的。千万要记住,对于郭士纳而言,他把设备卖出去,他发了财是他的使命,至于你买了他的设备是否有用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商业之所以能够运行,就在于它把责任和利益在公司之间的交易中断了。咨询这个行当,如果按照商业理想来说,应该事后根据效果评估情况收费,但是满世界的咨询公司没有一家这样做,就是因为事后效果评估无法了断利益和责任。出于同样的原因,医院也从来都不会根据治疗的效果收费。很多的抗癌药物,价格相当昂贵,而有效率却非常低,这显而易见是不合理的,问题在于市场机制无法让人们找到更合理的办法。

说到异种之间的协作关系,我们总是想到供应链这样的概念,企业之间有明确的食物链关系的合作数量,远远多于犀牛和牛鹭这种共生关系的合作数量。

隐性的企业协作效应远多于显性的协作。上下游、外部性是我们常常注意的协作形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了环境的一部分,经济环境主要是由经济实体构成的,这和生物环境主要由生物构成的原理是非常类似的。

汽车的普及方便了城市的扩大。郊区的别墅在前10年是便宜货,北京玫瑰园项目开发的高档郊区别墅是吴晓波的力作《大败局》里面的一个案例,尽管价钱非常便宜,还是乏人问津。今天距离深圳大约50公里的观澜湖郊区别墅卖到了3万多1平米还一抢而光,因为人们都有了汽车,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前几年拍摄结婚照的照相馆880元的价格被认为是暴利和天价,今天的儿童照相馆2000元做一个相册是很平常的价格,你无法说是哪个行业带动了照相行业。经济的发展总是会通过均衡机制产生衍生效果,一个需求总是会引发一连串的需求,你最近买车可能不是因为原本就有需求,而是因为邻居买了一辆车。

商业上所说的时机就是生态环境的成熟度,过早地介入会因为生态环境尚不具备成为先烈,当机会一旦错过,就有可能丧失先发优势,从而提高了进入成本,失去了进入机会。这一点,无论对于创业者、现有企业的改革与适应以及投资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实用主义建议

1.在斗争中不要犯幼稚的错误,斗争是生存的逻辑决定的,不是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不要再听信那些所谓“多少个中国人条虫”这样迂腐的规劝。坚强斗争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意志薄弱的斗争者已经被淘汰。

2.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一定要主动寻求斗争,事实上,“能不斗争就不斗争,能降低斗争强度,就降低斗争强度”也是自然界的法则。差异化、细分、创新之类的全都是降低竞争强度的学问。

3.所有合作的基础是在斗争中形成的,若要寄希望于对方的承让,说明游戏规则尚有漏洞,并不成熟,还会进一步演化。只有双方都无机可乘、有利可图才会达成较为稳固的合作。

第34章 生存斗争 (1)第9章 达尔文的学说 (3)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1)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3)第43章 分化 (1)第4章 人性与财富 (2)第35章 生存斗争 (2)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3)第32章 鹰派的终结 (3)第43章 分化 (1)第6章 人性与财富 (4)第1章 前言 (1)第47章 同化 (2)第26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3)第16章 试错 (2)第15章 试错 (1)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2)第33章 鹰派的终结 (4)第35章 生存斗争 (2)第25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2)第20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第19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3)第18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2)第38章 竞争与协作 (2)第16章 试错 (2)第22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第9章 达尔文的学说 (3)第29章 自私的由来 (2)第40章 进化压力 (2)第46章 同化 (1)第29章 自私的由来 (2)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1)第42章 三种自然选择 (2)第33章 鹰派的终结 (4)第9章 达尔文的学说 (3)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4)第30章 鹰派的终结 (1)第34章 生存斗争 (1)第8章 达尔文的学说 (2)第41章 三种自然选择 (1)第34章 生存斗争 (1)第35章 生存斗争 (2)第8章 达尔文的学说 (2)第3章 人性与财富 (1)第32章 鹰派的终结 (3)第36章 生存斗争 (3)第51章 预知未来 (3)第8章 达尔文的学说 (2)第29章 自私的由来 (2)第43章 分化 (1)第22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第10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1)第25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2)第45章 分化 (3)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4)第51章 预知未来 (3)第47章 同化 (2)第41章 三种自然选择 (1)第21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第26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3)第7章 达尔文的学说 (1)第26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3)第45章 分化 (3)第29章 自私的由来 (2)第15章 试错 (1)第37章 竞争与协作 (1)第11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2)第2章 前言 (2)第43章 分化 (1)第18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2)第41章 三种自然选择 (1)第39章 进化压力 (1)第45章 分化 (3)第41章 三种自然选择 (1)第17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1)第7章 达尔文的学说 (1)第31章 鹰派的终结 (2)第4章 人性与财富 (2)第45章 分化 (3)第37章 竞争与协作 (1)第43章 分化 (1)第51章 预知未来 (3)第45章 分化 (3)第15章 试错 (1)第22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第46章 同化 (1)第8章 达尔文的学说 (2)第49章 预知未来 (1)第28章 自私的由来 (1)第19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3)第33章 鹰派的终结 (4)第42章 三种自然选择 (2)第43章 分化 (1)第10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1)第1章 前言 (1)第3章 人性与财富 (1)第47章 同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