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三种自然选择 (2)

在生物的世界,分裂选择产生新的物种;在商业中,分裂选择会产生不同形态的产品和不同的商业模式。假如是同一产品,分裂选择会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顾客要么付出溢价购买市场领先者的产品,要么干脆到超级市场去比较价格。

早期的通用也是一家计算机公司,不久它就放弃了这种产品,专攻其余,于是它成为了一个多元化,但不包括计算机的公司。而IBM在其分裂选择的过程中则盯住计算机,后来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专业公司。

20年前,时兴一种叫做“双卡录音机”的产品,是一个可以放两盘磁带的中型录音机。后来这种产品就分化成了迷你型的小放音机和大型的音响设备,原有的产品形态则消失了。

分裂选择意味着产业的扩大,新生的产业通常经过多次分裂选择,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这就像一棵大树,通常不会在老杈上长出新芽,只会在较新的枝杈上发芽一样。

在快速发展并且不断产生分裂选择的行业中,占据新的分化点是所有任务中最重要的,后面我们将专门讨论这个问题。一般而言,绝大多数行业在起初萌芽状态都是不起眼的小行业,随着不断的分裂选择,产生了大量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当初的小行业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行业。

今日之大公司多半都是昨天分裂选择所产生的不起眼的新物种。2006年11月27日,微软公司的市值是2990亿美元,Google的市值也高达1546亿美元,经营状况也非常好的IBM市值也达到1400亿美元。不管是从历史还是当今的规模来看,微软和Google现在还远逊于IBM,但它们在股市上表现抢眼的原因在于微软和Google都占有了分裂进化所产生的分支,而这个分支又被认为是占有顶端优势的分支。当初不起眼的幼芽已经长成硕果累累或者预期硕果累累的大枝杈。

就像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生物都是由少数祖先进化来的一样。即便我们不去考察历史,也很容易断定,在商业上这么多的行业和细分市场,都曾经是少数几个行业的后裔。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因是早期的需求总是直截了当、简明扼要的,后来分裂出来的需求,在当时看来,总是显得无关紧要,只有随着环境的发展,也逐步显现其重要性。

1901年,中国人安装了第一部电话。六十多年后,电话进入了清华大学,当时的校长蒋南翔说清华大学最多需要8部电话。有谁能想到这个小小的分支,后来竟进化成如此庞大的一个产业?因为生活和商业的发展创造了电话兴盛的环境。

商业也像生物一样,总是力图在每一寸土地上,每一滴水中生存。生物的进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同时也在改变环境。商业和这没有什么两样,任何一种商业和产品都在力图适应市场,同时也在改变市场。

对于一个初级市场而言,就像刚刚开垦过的土地,各种植物疯狂生长繁殖,各种需求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呈现,市场首先出现分裂选择的条件。

假以时日,优势的物种就会消灭劣势的物种,直到建立新的平衡,留下一部分物种。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中国有很多公司都是多种经营,看看上市公司的经营范围就知道他们当初的经营范围是无所不包的。当分化完成之后,自然选择的主要方式又交给了稳定性选择,有很多不适合的多种经营就被淘汰了。

在分裂进化的背景下,非要选择集中优势或者是与多元化相反的归核战略不可,未必正确,坚持只做一行,未必能强大,反而有可能失去进化机会。我们看到了万科做减法的好处,却忘记了远大永远不做燃气空调以外的产品所造成的徘徊不前的处境。

20世纪初,福特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的较量最具有代表性。福特兴旺之前的汽车产品是多样化的,并且有数百个工厂生产各种各样的汽车。福特的崛起是因为适应了稳定性选择的需要。这种选择要求大厂商、低成本提供可乘坐的、较为可靠的汽车。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市场环境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自然选择又一次地转变成了分裂选择,人们又一次需要多样化的汽车,但是这一次,抓住机会的是通用汽车公司。

很多人认为多样化是一个永久的过程,实际上多样化和单一化一样,都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相互切换。

分裂选择几乎是所有行业初期的主要特征,网络的翘楚思科公司在最近十几年共收购了超过100家公司。这是重复100年前的通用电器的套路,它当初都在不断收购、兼并其他公司,而且收购都比较成功。原因在于,当行业正处于分裂选择阶段时,收购一个很小的“胚芽”,就有可能长成一个“大树杈”。

假如一个行业一旦到了稳定性选择阶段,收购小公司通常就不再是一个好方法。假如不受法规制约,兼并和垄断就成了一个好的方案。

石油行业多年以来已经缺乏创新和分化,于是兼并成为潮流,公司的规模和资源就成为竞争的关键。目前,电信设备供应行业正在经历激烈的兼并,阿尔卡特和朗讯合并,西门子和诺基亚的设备部门合并,这可能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稳定性选择时代的到来。

定向选择

定向进化通常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美国公司都在热衷于谈论转型,是因为它们原来的产业在其中一个方向上遭到了第三世界的攻击。相对简单的产品、简单的环节(例如生产环节)正在被更低廉成本者复制,于是,公司转攻复杂产品、复杂模式。

西方的企业由于劳动力成本比较高,劳动密集型的环节都受到了来自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压力,自然选择要求它们寻求新的进化方式,寻求创新就是其中的一条出路。

中国目前也在开始倡导创新的运动。我们无法做到领先,从进化的角度解释,就是因为我们尚没有面临很大的定向选择压力,通过模仿能够活得很好,创新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和灵活性。经济并不是被设计的,而是时刻演化的结果。

想想看,刚刚从湖泊向陆地进攻的植物,一下子就移植到岸上,而不是通过湿地慢慢过渡,结果如何?一定会因干旱而死。假如我们尚未达到创新的边界就要去创新,成本就会非常高,成功率也会非常低。在IBM成功转型服务业之后,很多中国企业纷纷效仿,也打起了服务牌。客观地说,他们做产品也很苦恼,不容易赚钱。没过多久,他们又转头回去了,因为服务的土壤尚未具备。那么,在美国就一定有肥沃的土地等着公司去种植“服务”吗?也不可能有这样一块空地!只是在这种条件近乎成熟时,被拥有条件的IBM抓住了机会。进化原理让我们明白,在任何情况下,商业上的机会都是相对的、模糊的,而不可能是明确的、现成的。

深圳的蛇口曾经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是一个工业区,后来慢慢衰退了。在复杂的原因中有一点非常明显,就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蛇口已经变成了城市中心地带,蛇口工厂的成本就变得比较高,比如,低收入的工人没有合适的地方住等等。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定向选择。蛇口最近开始改造,准备把这个地区改造成商业和居住区,也许这更适合定向选择的需要。彼时不可能的事情,此时可能会成功,因为商业条件在不断地演化之中。

单一的因素有时会导致强烈的定向选择,如一项科技的进步,常常导致一些行业的定向进化。数码科技的兴起,迅速地消灭了传统的照相业务,于是整个行业发生了转型。

对于定向进化而言,方向感和位置感是最重要的。王安在电脑时代来临时,仍然没有察觉到这种定向选择的强大力量,以为可以固守打字机这个专门的领域。不幸的是,他被定向选择淘汰了。深圳的房地产涨价一倍以后,有人在关外买了一些农民房,不久这些房子就被征用了。毫无疑问,他们发了一笔不大不小的财,虽不一定通晓进化论,但是他们感受了经济发展的脉搏。

选择的基本次序

归化的植物,如与土著的属和物种的数目相比,则其新属要远比新种为多①。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阿萨·格雷博士的《美国北部植物志》的最后一版里,曾举出260种归化的植物,属于162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归化的植物具有高度分歧的性质。还有,它们与土著植物大不相同,因为在162个归化的属中,非土生的不下100个属,这样,现今生存于美国的属,就大大增加了。②

归化的植物显示了人类选择产品的进化轨迹,不同的属由于距离比较远得以保存,而在同一属里面,人们总是选择最优的种,于是一个属里面包含的种反而要比大自然少得多。人们对驯化植物和动物不同的选择倾向,暗示了商品世界的发展规律,稍后,我们将揭示这一规律。

企业往往面临着多种自然选择方式,而不是单一的某一种。例如,几乎所有行业的企业一直都面临着效率方面的定向选择压力,这就使成本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重要的。

在一个时期,行业总是有一种主导的自然选择方式,假如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被淘汰。2000年之前的几年,电信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许多新的公司,后来几乎无一成功,因为此时行业正在经受稳定性的选择,而不是分裂选择,新的公司就缺乏了生存的依据。

一个有影响力的新技术趋势产生之后,起初都会经受无数的分裂选择,在这期间,会诞生许多新的公司、新的商业、新的技术变种。最后,又会被稳定性选择淘汰掉一大部分,剩下来少数公司和技术得到发展,直至下一次的技术突变,又出现了一次分裂选择的机会。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免费的进化,死亡是进化的代价。假如一个新的技术不能引起很多的分裂进化,不能形成泡沫期,技术发展就缺乏足够的投入和重视,因此它的脚步就会非常缓慢。因此,历史上显著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技术进步,几乎都伴随着泡沫、死亡和新生。工业革命时期如此,美国铁路和运河的开发,1848年在加州发现黄金等等都经历了几乎完全相似的进化历程。达尔文从自然界的战争里,从饥饿和死亡里,看到了高级物种产生的壮丽的一面。在企业的进化历程中,这种规律同样适用。它最简洁的逻辑结构就是不同方式的自然选择力量。

胜者通吃是这种演化的必然结果,前文已经论及的是如果大家都看到演化的规律,也不会改变这个规律,但是预测和增强适应性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就像前文所述,经济的进化是拉马克式的,但这也仅仅影响进化速度,并不影响进化规律。从个体来看,如果你比别人更熟悉自然选择规律,你就会暂时取得比较好的优势。

当需要进行精兵简政时,公司应该优化业务,而不是拓展和创新业务,前几年,网站就经历了类似的过程,采用不同策略的网站,在财务和竞争力的变化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同理,西方企业转型时,未必是我们转型的时机,因为不同的企业遭遇的自然选择方式是不同的。

实用主义建议

1.假如你想创业,必须运用分裂性选择理论选择主导的行业,稳定性选择主导的行业适合于以扩大市场份额来获得垄断力量。

2.定向选择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种行业带来最大的机遇。

第24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1)第30章 鹰派的终结 (1)第50章 预知未来 (2)第11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2)第39章 进化压力 (1)第32章 鹰派的终结 (3)第50章 预知未来 (2)第4章 人性与财富 (2)第6章 人性与财富 (4)第48章 同化 (3)第33章 鹰派的终结 (4)第30章 鹰派的终结 (1)第9章 达尔文的学说 (3)第40章 进化压力 (2)第25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2)第42章 三种自然选择 (2)第8章 达尔文的学说 (2)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3)第39章 进化压力 (1)第19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3)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4)第4章 人性与财富 (2)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4)第44章 分化 (2)第5章 人性与财富 (3)第24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1)第39章 进化压力 (1)第44章 分化 (2)第10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1)第35章 生存斗争 (2)第10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1)第36章 生存斗争 (3)第26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3)第34章 生存斗争 (1)第50章 预知未来 (2)第10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1)第20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第18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2)第11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2)第44章 分化 (2)第31章 鹰派的终结 (2)第44章 分化 (2)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2)第11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2)第13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2)第31章 鹰派的终结 (2)第19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3)第18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2)第10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1)第1章 前言 (1)第39章 进化压力 (1)第12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1)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3)第18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2)第28章 自私的由来 (1)第50章 预知未来 (2)第3章 人性与财富 (1)第10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1)第43章 分化 (1)第49章 预知未来 (1)第26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3)第28章 自私的由来 (1)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3)第47章 同化 (2)第9章 达尔文的学说 (3)第3章 人性与财富 (1)第45章 分化 (3)第37章 竞争与协作 (1)第37章 竞争与协作 (1)第10章 越生物的进化原理 (1)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4)第30章 鹰派的终结 (1)第14章 文化:本能的软件处理方式 (3)第9章 达尔文的学说 (3)第45章 分化 (3)第2章 前言 (2)第50章 预知未来 (2)第9章 达尔文的学说 (3)第3章 人性与财富 (1)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4)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4)第29章 自私的由来 (2)第31章 鹰派的终结 (2)第24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1)第37章 竞争与协作 (1)第9章 达尔文的学说 (3)第28章 自私的由来 (1)第44章 分化 (2)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4)第45章 分化 (3)第27章 群居生活的后遗症 (4)第46章 同化 (1)第20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第40章 进化压力 (2)第49章 预知未来 (1)第43章 分化 (1)第17章 企业是进化的生物 (1)第34章 生存斗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