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传说中的大人物

第249章 传说中的大人物

时间线往回拉。

大明使节团攻打吕宋的时候,岑信通和许柴佬可没闲着。

他们利用事先组建好的情报渠道,为大军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为了防止各部落联合起来反抗,他们还利用对各部落的了解,释放种种消息。

什么你们部落被攻打,是因为某某部落出卖。

什么某某部落和你们有仇,为了报仇他们已经向大明投诚,准备一起来打你们。

如果只是口头谣言,或许还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

关键是,他们确实抓了很多土人青壮编入先锋营。

说是先锋,其实就是炮灰。

连兵甲都不给,就让他们拿着木棍石头,去攻打别的土人部落。

被攻打的部落,可分不清他们是自愿还是被迫。

再加上流言四起,想不怀疑都难。

于是原本就很松散的联盟,彻底分崩离析,再也无法组织起大规模反抗。

明军往往只需要少量兵力,就能轻易打败数十倍于己的土人军队。

可以说,使节团能如此顺利拿下吕宋,两人功不可没。

所以,在战后两人一同被派往应天报捷。

船上。

看着渐渐远去的吕宋岛,望着广阔无际的海面,许柴佬只觉海阔天空。

岑信通慢慢的走过来,道:“许老弟看起来很开心啊。”

许柴佬笑道:“岑兄难道不是吗。”

岑信通双手撑住护栏:“那不一样,我来此本就是为了建功立业,现在得偿所愿自然开心。”

“伱本就属于这里,离开就没有一点惆怅不舍?”

许柴佬说道:“以后或许会有,但现在我只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岑信通赞道:“好男儿志在四方,许老弟你将来必有一番大成就的。”

许柴佬谦虚的道:“还需岑兄指引啊。”

岑信通没有接这个话,而是问道:“听说你和家里人闹翻了。”

许柴佬脸色变得有些无奈,更多的是气愤。

谋划一个国家,自然需要保密,所以一开始他谁都没有告诉。

等明军控制住吕宋,他才回家将此事告知。

本以为会成为家人心目中的英雄。

然而事情和他想的完全相反。

他得到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质疑责备。

就连他的父亲都对他的行为痛心疾首。

为什么要帮大明灭亡吕宋?

当他听到这个质问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我身为明人帮大明怎么了?

就算我不是明人,咱们被吕宋欺负的还少了?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我为什么不能帮?

等他搞明白这些人的想法,彻底沉默了。

在这里天高皇帝远,我们想做啥就做啥。

不用缴纳赋税,不用被朝廷打压……多么的自由自在。

给吕宋交点保护费又咋了?

吕宋人最多就是口头威胁几句,不会拿我们如何。

大明不一样,他们会吃人。

当年他们舍家弃业到南洋漂泊,是为了什么?

你现在这么做,就是引狼入室。

听到这些话,许柴佬不再试图解释,因为他们说的也是事实。

被大明欺负和被土人欺负,有什么区别吗?

相对来说,土人只是要点钱财,朝廷要的是他们的命。

站在这个立场上,他们没有错。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被说服。

一想到自己堂堂华夏后裔,竟然被一群猴子一样的土人欺凌,他宁愿去死。

于是,他正式和家族决裂。

许家怕被别的南洋豪族排挤,请了许多见证人,将他的名字从族谱去除。

这个处罚可以说非常严重,比直接处死也好不了多少。

甚至比直接杀死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因为死刑只需要死他一个,从族谱删除,他的儿孙也一并会被删除。

在古代的宗亲关系下,这就是断了一家的生路。

许柴佬也非常震惊,他没想到家族竟然会这么做。

家族将某个族人除名,这确实很常见。

可他不是一般人,之前为家族带来了那么多财富。

现在又攀上了大明的高枝,还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

前途不说多么远大,至少也能混个一官半职。

朝廷随便给点赏赐,对他们这些流落南洋的商人家庭过来说,那都是天大的好处。

可就算如此,他们依然将自己除名了。

对此,他自然非常气愤,但更多的是哭笑不得。

更让他无语的是,他爹许光宪还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家族这么做也是迫于无奈,实在是你做的事情惹了众怒。”

“希望你不要记恨家族……”

“哎,说这些你也不喜欢听,罢了罢了,走吧。”

“去大明吧,南洋已经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

换成别人,或许真的被他给哄骗了。

可许柴佬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了,正因为了解,才觉得有些作呕。

内心反而更加坚定了离开的想法。

难怪世人多鄙视商人,是有原因的啊。

然后他就将自己积攒的财富变卖,带着家人一起登上了前往大明的船。

此时,面对岑信通的问题,他很想说说一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句话太符合他的心境了,南洋那些商人,又岂会懂得他的志向和追求。

但考虑到说这句话的后果,到嘴边换成了:

“道不同不相与谋。”

岑信通点点头,也没有再多问,反而安慰道:

“离开那个家族,对你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许柴佬苦笑道:“被家族除名,此事传出去恐怕官场也很难混。”

岑信通摇摇头道:“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你是为大明效力才被家族除名,上面的人是能分得清是非的。”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带你去拜访一个人吧。”

“若他肯出手,就真的坏事变好事了。”

许柴佬心中一动,试探道:“莫非是那位陈伴读?”

岑信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陈伴读是何等样人,岂是那么容易就能见得到的。”

“在拜见他之前,我们要先去泉州拜访另外一个人。”

朝廷报捷的船只,会先去泉州报备,拿到文书后才能进入大明国内。

而他说的人正是杜同礼。

税务稽查司组建前夕,陈景恪就找关系,将杜同礼调到了新组建的泉州市舶司。

干的工作还是老本行,监查缉私。

这可是一个大大的肥差,一时风光无限。公务通行,走的是特殊渠道,更何况这还是报捷。

泉州大大小小的官吏都过来露了个面。

杜同礼自然也来了,当他见到岑信通非常惊讶。

这位不是去南洋打探情报了吗,怎么出现在这里?

看样子还立了大功一样。

莫非当年的穷苦兄弟,抓住机会一飞冲天了?

正想着私下去见一见,哪知岑信通却先一步到访。

两人一阵寒暄,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杜同礼既是敬佩又是感慨的道:

“恭喜岑兄,守得云开见月明。”

岑信通自己也同样很感慨,更多的是高兴:

“多亏了杜兄提点,此恩我没齿不忘。”

杜同礼大笑道:“自家兄弟,说这么见外做什么。”

岑信通也开心的笑道:“好,是杜兄你先和我客气的啊。”

两年没见面的隔阂,在笑容中一点点消散。

两人以前同在锦衣卫任职,算是旧相识。

要说关系,也就是个普通熟人罢了。

那时岑信通比杜同礼混的还要好一点,知道很多常人不知道的消息。

其中自然也包括陈景恪的一些事情。

那时候他就知道,这个少年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想要和对方攀关系,却苦于没有门路。

后来得知杜同礼竟然攀上了高枝,心中那叫一个羡慕。

他是个聪明人,立即就开始着手和杜同礼搞好关系。

希望着有一天,能接着这层关系,和陈景恪搭上线。

杜同礼因为不受毛骧待见,很多情报反而知道的不多。

他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攀上的关系意味着什么。

当时正处在事业的低谷,见有同僚主动示好,虽然很疑惑,却也没有多想。

一来二去双方的关系慢慢就好了起来。

之后杜同礼果如所想的那般,先去了金钞局稽查司担任重要职务。

后来受到徐允恭重用,成为稽查司二把手,实现了职务飞跃。

很多以前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去给他送礼拉关系。

岑信通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减少了往来。

并且还屡次提醒他,不可得意忘形。

这反而让杜同礼更加高看他一眼。

两年前朝廷要往南洋派遣密探,大家纷纷托关系不愿意去。

岑信通自然也不想来,南洋这种地方实在没啥功劳可捞的。

事情办好了是理所应当,办不好还不落好。

本来他想动用和杜同礼的关系,但还是忍住了。

官场就是这样,只有能互相提供帮助的才是朋友。

自己给不了杜同礼任何帮助,全靠以前的情分维持良好的关系。

当你没有办法给人回馈的时候,人情这东西,越用越薄。

所以,这份人情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用。

让他没想到的是,杜同礼却主动找到他:

“南洋有大风险,但也有大机遇。”

“要不要去,能不能抓住机遇,就看你自己了。”

再问更多,他就一句话都不说了。

最终岑信通选择了相信,主动将去南洋的工作揽了下来。

当时很多人都笑他蠢。

大明都禁海了,南洋那地儿朝廷都不重视,去了能做啥?

死在那都没人知道。

这些话岑信通通通无视,在命令下来后,他找杜同礼托付家小,登上了去南洋的船。

一开始他也很疑惑,杜同礼是不是再骗自己?

但来都来了,已经没有退路可言,他只能选择相信。

直到他听到朝廷有意开海的消息。

当时这个消息还只是传闻,没人知道真假。

可他立即就确定了,这个消息是真的。

杜同礼说的机会就在于此。

大明要开海,南洋首当其冲,各种情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谁能收集到最详细最全面的情报,谁就是首功。

当时他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至于谋划吕宋,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但不管怎么说,杜同礼确实给他指了一条路,而他也抓住了这个机遇。

也因为此事,两人的关系变得非同一般。

两人又叙了一会儿旧,岑信通就将许柴佬介绍给杜同礼认识。

杜同礼本就是平民出身,又当了一段时间不受人待见的锦衣卫,对商人出身的许柴佬并没有歧视。

反而高度赞扬了他忠君爱国之举。

对于他被家族除名之事,杜同礼更是直接表示:

“这样的家族只会拖你的后腿,早断干净更好。”

“现在他们主动将你除名,还省去了你许多麻烦,免去了你背祖弃宗的骂名。”

许柴佬虽然也是这么想的,但肯定不能这么说,脸上表现出无奈、悲愤之意: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但此事……”

“哎,罢了罢了,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岑信通适时说道:“杜兄也知道那些文官的德行,若给他们知道了此事,恐影响到许兄弟的仕途啊。”

杜同礼不疑有他,说道:“怕什么,岑兄也知道我是陈伴读的人。”

“等会儿我给你一张名帖,进京后就去拜访他。”

Wшw▪тTk an▪C ○

“只要许兄弟能入的了他的眼,万事都好办。”

许柴佬连忙起身道谢。

岑信通也是大喜,说道:“谢杜兄……不瞒你说,我早就想拜访陈伴读了,只是怕你误会一直不敢开口。”

杜同礼大笑道:“哈哈……你呀,早说不就不用受这么多罪了吗。”

岑信通接话道:“好事多磨,若没有这一番磨砺,又哪有这样的际遇呢。”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他要是之前提出这个要求。

杜同礼不但不会帮忙,反而会疏远和他的关系。

现在他表现出足够的能力,还立下大功,在杜同礼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又不一样了。

只是有些话没必要说透,大家都懂就行。

接下来就是单纯叙旧了,双方畅聊了各自的经历。

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了大明当前的情况,陈景恪也是绕不开的人。

这会儿他已经半走向台前,没必要再遮遮掩掩。

两人的谈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多顾虑。

许柴佬在一旁作陪,听着那位陈伴读详细事迹,心中更加的震撼。

这该是一个何等样的人物啊。

不知见到他之后,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场景。

 

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办事第261章 乱认祖宗第276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春节快乐第287章 朱元璋的无力第254章 何为盛世第8章 御下第238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195.第194章 组建水师衙门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87.第186章 定黄150.第149章 太孙好像有点不正经99.第99章 你们父子逗大家玩是吧第257章 危险来自于停滞不前第283章 留声机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206.第205章 陈景恪的成长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104.第104章 大户就是养肥的猪第68章 小小朱驳老朱第279章 海盗代表自由?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316章 伟大思想第274章 团队力量第281章 自绝于军方第20章 听你爹我的第73章 皇恩浩荡第56章 别拍咱的马屁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11章 鸵鸟朱标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第9章 脑回路不正常的陈远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180.第179章 蓝玉竟成嘴替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第238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223.第222章 心怀鬼胎第12章 大幕开启215.第214章 太孙出巡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73章 大课堂第25章 明心志第336章 人才掠夺计划第8章 御下175.第174章 送子伴读112.第112章 方孝孺疯了?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21.第121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219.第218章 改土归流105.第105章 十年后让位给你100.第100章 廷议197.第196章 一切从揭皇榜开始187.第186章 定黄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126.第126章 温寒变第313章 见闻148.第147章 军功爵制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203.第202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第268章 无题第76章 因时而变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71章 进退有据221.第220章 啥条件我们都答应第238章 没有枪头一样能杀人第46章 回家第15章 太孙伴读225.第224章 此生仅有的机会第282章 来自学生的质疑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113.第113章 这些可都是棋子第294章 又一新课程222.第221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第246章 是的,我们灭了一个国家第22章 突破口158.第157章 蓝玉:太孙心里有我207.第206章 妙锦让问的第240章 你的算计也太可怕了第40章 演戏131.第131章 犹豫啥,联姻啊。第47章 货币204.第203章 谋高丽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废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97.第97章 继续说啊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开线了第331章 陛下,时代变了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111.第111章 出关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23章 再出手第300章 闪电战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271章 进退有据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191.第190章 海贸啊